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賈治邦在西部8省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座談會上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0日   來源:林業局網站

在西部八省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
(2008年11月11日) 賈治邦

    編者按:11月11日,國家林業局在西安召開了陜甘寧青新和山西、內蒙古、西藏八省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座談會,深化了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認識,分析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面臨的形勢,明確了推進改革的基本思路,增強了林改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國家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賈治邦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學習好、領會好講話精神,對我們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穩妥地搞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現將講話全文刊登如下,以饗讀者。

    這次座談會是國家林業局黨組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目的就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發〔2008〕10號文件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共同分析形勢、研究對策,積極穩妥地推進西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央10號文件的頒發,標誌著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西部地區由於特殊的自然條件和社情林情,成為當前全面推進林改的重點。為此,我局近三個月先後派出6個調研組,對陜、甘、寧、青、新、藏以及山西、內蒙古八省(區)開展了林改大調研。今天,又聽取了8位廳長的發言和2個縣的經驗介紹,很受啟發,很有收穫。剛才,黃建興同志還就西部林改講了很好的意見,這是他到西部多個省(區)調研後的深刻認識,我完全贊成。

    2006年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現場經驗交流會以來,特別是中央10號文件頒布以後,西部八省(區)積極而為,做了大量工作。山西、陜西、甘肅、新疆等省(區)的主要領導同志親自調研、親自謀劃林改工作。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新疆、西藏各省(區)政府成立了領導小組,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的黨委政府下發了專門的文件。內蒙古2005年開展了36個縣的試點,陜西2007年開展了10個縣的試點,積累了很多有益經驗,為全面推進林改打下了良好基礎。山西在試點中,把落實公益林補償作為重要措施,激發了農民參與林改的熱情。甘肅、青海、新疆、寧夏的試點也在積極進行當中。總之,西部八省(區)林改進展順利,形成了初步氛圍。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不斷深化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重大意義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改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央作出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戰略決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對此,我在不同場合、從不同角度講過很多次,今天主要結合當前的形勢,重點從兩方面談點認識。

    第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最大亮點,對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涉及25億多畝林地,關係到9億農民的切身利益,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措施,是貫徹落實十七大以來中央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的有力抓手。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我國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項重大變革。中央10號文件總共21條,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把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確立農民作為林地承包經營權人的主體地位。這兩權在法律上、政策上具有兩個“特性”。一是物權性。《物權法》規定林地承包經營權為用益物權,它有三層含義,即是派生的物權、是受限制的物權、是獨立的物權。作為獨立的物權,農民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能,既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直接經營,也可以出租、轉讓、入股,集體經濟組織不得隨意收回或任意干涉。二是長期性。中央10號文件規定:“林地的承包期為70年。承包期屆滿,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承包。”這是我國土地承包最長的年限,使農民對林地有長久的擁有預期,可以作長遠打算,進行長期投資,真正讓農民吃下長效“定心丸”。正是因為這兩個特性,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説,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超越了農村聯産承包責任制,是更深入、更徹底的土地制度改革。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我國農村生産力的又一次大解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充分釋放出人的巨大潛能。人是生産力最活躍的要素,人的潛能釋放程度決定著生産力的解放程度。人的潛能的釋放,歸根到底要取決於物質利益原則是否得到真正落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把物質利益原則與農民增收致富願望有機結合,必將極大地調動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釋放出億萬農民的巨大潛能。二是將充分釋放出林地的巨大潛力。林地與耕地一樣,是勞動對象,是生産力又一基本要素。我國林地平均每畝經濟産出2006年為22元,不及耕地的1/30。耕地改革極大地解放了18億畝耕地的生産力,林地改革必將充分釋放出43億畝林地的巨大潛力。三是將充分釋放出林業的巨大潛力。林業具有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農民“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必然有效地增加森林數量,提高森林質量,這對於增加我國木材供應,生産出更多更好的生態産品,充分挖掘林業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意義重大。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舉措。出口、投資、消費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當前出口和實際投資增速回落,特別是西方主要經濟體由於金融危機,呈現出消費下降、經濟衰退的形勢下,依靠出口帶動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從中長期看,擴大國內需求具有巨大潛力,這是經濟增長的永恒動力。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在哪?毫無疑問,在廣闊的農村,在9億多農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搞好了,能夠大幅度增加農民的現金收入和物質財富,必然刺激農民對住房、交通、通訊、家電等的消費,加上擴大林業生産對生産資料的消費,必然會帶動整個農村消費增長,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總量,為推動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強大動力。這對於我國跨過兩個“坎”:一是應對當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抵禦外部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衝擊;二是避免出現“拉美現象”,也就是人均GDP達到1000~3000美元後出現的經濟滯長,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從這一點講,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也恰逢其時。

    第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發展這個第一要義。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林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從總體上看,林業改革發展還相對滯後,人們日益增長的對林業的多樣化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加快發展仍然是當代林業最緊迫的任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把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交給農民,實現生産資料與勞動力的有效結合,消除了林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同時,通過完善政策,放活經營,讓利還利於民,消除了林業發展的機制性障礙,必然極大地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這個核心。我國集體山林是農民生産生活的依靠,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希望。但長期以來,由於農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營主體,使得集體林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較小。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農民得到了一份可靠的生産資料和一筆可觀的財産,必然極大地解放林地生産力,促進林木種植、林下經濟、木本糧油、竹藤花卉、森林旅遊以及林産品加工等産業的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開闢新的廣闊空間。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個基本要求。加強生態建設,不僅要靠國家的重視和投入,更要靠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但長期以來,由於集體林沒有與農民的利益直接挂鉤,使得老百姓對保護和發展林業不太在意。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廣大農民多栽樹、栽好樹的勁頭顯著增強,植綠、愛綠的意識明顯提高,必將極大地增加森林資源,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改善生態狀況,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我國山區佔國土面積的69%,人口占全國總數的56%,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最薄弱的環節,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山區的出路在哪?出路就在發揮森林的優勢,挖掘林地的潛力。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農民成為了山林的真正主人,有利於他們充分開發山林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縮小山區與農區、山區與城鎮的差距,促進山區和城鄉的協調發展。

    有了上面這樣的認識,我們就能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屆三中全會上指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我國農村經營制度的一項重大變革。”今年10月底在陜北調研時,總書記又兩次視察林業工作,並指出“群眾承包荒山的積極性很高,原因就是産權明晰了。”溫家寶總理強調“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當年家庭承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回良玉副總理説,30年前耕地承包到戶,實現了中國農村生産力的大解放;30年後林地承包到戶,必將載入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史冊。大家要深入學習領會,進一步提高認識,做林改的宣傳者、組織者、帶領者和推動者。

    二、正確把握西部八省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形勢,進一步堅定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目前,西部八省區對林改普遍存在著兩個認識上的困惑。一是對農民願不願意改存在困惑,認為西部地區林業的直接經濟效益低,農民對山林不太在意,對林改也不會感興趣,推進林改困難很大。二是對西部地區林改的意義存在困惑,認為南方條件好,林改能夠達到興林富民的目的,而西部地區條件差,林改很難有這個效果。但是,通過我們的實地調研,特別是與老百姓面對面地交談,了解到農民對林改的真實態度後,對西部八省區林改形成了兩個基本判斷。

    (一)西部地區農民同樣有林改的積極性,這是林改的根本動力所在。農民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體,農民願不願意改是林改的前提。那麼,西部地區的農民到底要不要分山?答案非常肯定:他們不僅要求分山,而且寄予林改很大希望!

    青海省湟中縣土門關鄉上山莊村是林改試點村,那裏海拔2000多米,降雨量不足300毫米,立地條件很差,全村有140戶農民。鄉政府組織了林改入戶調查,結果是100%同意分山到戶。我局調研組在這個村召開村民座談會時,原定請20多人參加,結果來了60多人,屋子裏坐不下,老鄉們就擠在門口和站在窗戶旁邊聽。調研組人員問村民:“中央有政策,把山林分給你們,你們要不要?”村民們異口同聲:當然要了!調研組人員又問村民:“你們這兒的條件這麼差,造林成本那麼高,又沒什麼收益,為什麼還要?”村民們回答:這是中央給我們的權利,承包期70年,是一份家産!即使我們這一輩得不到好處,也可以留給兒孫啊!調研組人員再問村民:“分了以後你們會不會種好?會不會管好?”村民們回答:分了以後,我們肯定會種好,也一定會管好,不會讓牛羊危害。同樣的回答,在山西、內蒙古、陜西、寧夏、新疆的鄉村都能聽到。同時,西部農民對發展林業,改善生存環境寄予很大期望。寧夏鹽池縣花馬池鎮柳楊堡村也是林改試點村,那裏長年風沙很大,作物播種後常常被風沙吹走,一般需要反復播種三五次,農民深受風沙之苦。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村委會發動群眾堅持不懈地造林,但由於産權不明晰,管護不到位,效果不盡如人意。村民們説:“早就盼望有自己的一塊地,可以造林種草,保護自己的家園。”

    從農民樸素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土地的深厚情結,想得到一塊屬於自己林地的心情。農民期盼林改、擁護林改,這是我們對西部八省區林改最重要的一個判斷,也讓我們清醒看到了林改的真正動力所在,大家對西部地區林改應該充滿信心。

    (二)西部地區林改意義特殊,這是林改的真正價值所在。西部地區是我國的重要生態屏障,也是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居住區,生態狀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生態安全,直接關係到民族同胞的生存發展,推進西部地區的林改意義十分特殊。

    西部八省區行政區域面積加起來達到565.6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58.92%,還是長江、黃河、瀾滄江和我國主要內陸河的發源地,是全國最重要的水源區,生態地位極其重要。西部八省區分佈有青藏、黃土、內蒙古三大高原,還有塔裏木等三大盆地、塔克拉瑪乾等六大沙漠和科爾沁等四大沙地,是我國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最嚴重的地區,生態狀況極其脆弱。西部八省區乾旱高寒,植被十分稀少,森林覆蓋率只有9.69%,集體林中的無林地3.45億畝,佔全國集體無林地一半以上,宜林沙化土地佔全國總量8億多畝的95%以上,生態建設任務極其繁重。正因為如此,西部地區始終是我國生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全社會關注生態的熱點和焦點。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通過明晰産權還山於民,通過落實政策還利於民,創新了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可以極大地調動廣大農民發展林業、建設生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加快西部地區生態建設步伐、改善西部地區生態狀況提供不竭動力。

    同時還要看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農民生活水平相對較低,是長期以來各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其中生態環境惡劣是最根本的原因。通過林改促進西部生態改善,是西部地區改善民生的根本所在。另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把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交給農民,他們可以通過發展營造林、多种經營增加收入,還可以得到國家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政策性補貼增加收入,從而達到脫貧致富的目的。這樣的事例在西部隨處可見。如陜西省太白縣林改後,農民發展林業、開發山林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兩年來累計投入造林資金3310萬元,戶均1.5萬元,發展了5萬多畝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林下還套種中藥材3萬畝,發展土雞5萬隻,養殖蜜蜂近1萬箱,人均收入當年就增加510元,林業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7.7%。三五年以後,預計人均可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

    西部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利於維護生態安全和促進民族團結,為從根本上解決該地區民生問題提供保障。這是我們對西部八省區林改的又一個重要判斷,也是西部林改的真正價值所在。大家要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下大力氣抓好林改工作。

    三、結合西部八省區的社情林情,進一步理清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雖然西部八省區具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基本條件,但客觀上也面臨著一些困難。一是高寒乾旱,造林成活率低,破壞容易恢復難,生態保護和建設難度大。二是公益林比重大,並且大多都是灌木林,林業經濟産出率低,依靠林業自身經濟效益拉動改革難度大。三是集體林類型多,既有農田防護林,又有牧場防護林,還有大量宜林沙地和四荒地,明晰産權難度大。四是區域經濟發展滯後,地方財政實力較弱,農民貧困面較大,依靠地方政府和農民力量推進改革難度大。因此,要根據西部區位特點和社情林情,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道路。具體講,要做到“三個必須堅持”。

    (一)必須堅持生態建設為主,確保生態受保護。為了加強西部生態建設,改善西部生態面貌,國家以及西部各級政府和群眾作出了長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啟動了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規劃建設期長達70多年,目的就是要在三北地區築起一條綠色屏障,為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提供生態保障。2001年,國家又拿出4300億元實施退耕還林,目的就是要儘快恢復西部的林草植被,切實遏制西部地區生態不斷惡化的趨勢。因此,保護和改善西部地區的生態,始終是林業改革發展的第一要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必須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這個大原則,使生態資源得到保護,使生態狀況得到改善。如果説,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動搖了這個根基,那麼,改革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意義,改革也不會取得成功。堅持森林資源受保護,生態建設有發展,這是林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西部林改最大的一條底線。

    (二)必須堅持興林富民,確保農民得實惠。光強調生態受保護的原則,不顧及農民的利益,改革是行不通的。如果只是森林資源增加了,而老百姓的收入沒有增加,改革最終還是要失敗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必須在堅持興林的同時,也必須富民。從富民的途徑來看,一要靠增加政策性投入,二要靠提高林業經濟産出,使農民既能從政策上得到補貼,又能從經營中得到收入。這樣,才能調動起農民參與林改的積極性,使他們高高興興地承包經營集體林地。

    一要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轉移支付就是要解決林業部門運轉經費問題。各級政府都要建立公共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解決林業部門所有人員的工資問題和業務經費問題,改變林業部門靠向經營者伸手要錢養活自己、靠收取規費過日子的局面,以減輕農民經營林業的稅費負擔。

    二要完善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在國家層面,明年新增的3億多畝重點公益林補償,首先要滿足西部的實際需要;天保工程延續時,要解決天保林補助與公益林補償並軌的問題。在地方層面,各省、市、縣政府也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財政好的地方要多補一點,財政不好的地方可以暫時少補一點。要提高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準,中央文件對此有明確要求,我們要認真研究,究竟中央拿多少、地方拿多少,南方補多少、北方補多少,都要有一個符合實際的標準。

    三要在産業帶動上找出路。西部地區可以通過發展經濟樹種,也可以通過撫育間伐和更新採伐,還可以通過發展林下種養業,提高林業經濟産出,增加農民收入,調動發展林業的積極性。辦法總比困難多。如青海省依託沙棘加工企業,實施了建設50萬畝沙棘基地規劃,採用企業+農戶模式,帶動農民發展沙棘增收致富。

    四要在科技進步上找方法。一方面,依靠科技充分挖掘當地各種草類、灌木的經濟潛力,如寧夏通過採用新技術,將檸條加工成飼料,使從前不起眼的檸條,變成了集保護生態、發展畜牧和富裕農民于一身的大産業。另一方面,要通過科技示範和服務的方式,讓農民掌握營造林實用技術,提高林地生産力,增加農民經營林業的經濟收益。

    (三)必須堅持明晰産權,確立農民作為林地的經營主體和林木的管護主體。中央10號文件明確提出“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農民平等享有林地承包經營權”,這是最核心的政策,也是最根本的要求。明晰産權,必須緊緊抓住這個核心,堅持家庭承包的基本方向,確立農民經營林業的主體地位,賦予農民完整的用益物權,並長期堅持下去。

    只要農民願意分山到戶的,就將産權直接落實到農戶,實行家庭承包經營。我們不要擔心産權到戶後,不利於規模經營,不利於林業管理。群眾分到山後,他們以權利人的身份出現,可以流轉,可以合作,也可以入股,讓群眾按自己的意願去實現規模經營。均山到戶,應該作為明晰産權的主要方式。

    只要農民願意聯戶承包的,就將産權落實到聯戶,實行聯合經營。一些不適宜分山到戶和分戶經營的,可以採取聯戶合作經營。怎麼聯,聯多少,都要讓農民説了算,政府不要搞“大歸堆”和“拉郎配”,而要搞好政策和法律服務,發給聯營農戶共有權證,讓他們吃上“定心丸”。

    只要農民願意股份經營的,就將股權落實到戶,實行股份經營。一些不宜單家獨戶經營的,也可以採取股份經營的方式,但不能簡單地搞“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要把股權量化到人,發放股權證,實行折股聯營;要儘量劃小經營單位,特別要與村委會脫鉤,真正變成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我約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

    只要農民願意實行集體經營的,仍可以由集體統一經營。一些經過宣傳發動,群眾還沒有分山要求的,也可以暫時實行集體統一經營。但要將經營主體下移,確權到村民小組,由村民小組統一經營,變成獨立經營單位,把共有權證發放到本組的每個農戶,建章立制並加強群眾監督。這是特殊情況下選擇的方式,不宜在面上廣泛推廣。

    只要農民願意拍賣的,也可以實行大戶承包經營。這只適用那些不適宜家庭承包、聯戶承包、股份合作、村民小組統一集體經營的情況。即使採取這種方式,也必須確保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優先承包。在承包費及其繳納方式上要降低門檻,使之與農戶的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

    對於不宜家庭承包經營、尚未確定經營主體的四荒地和已經列入治理規劃的沙地,可根據村民會議決議,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發包,但要做到公開、公正、公平,承包收益要按照農民得大頭的原則,均利到戶或用於公益事業。

    對於林改前已經承包出去的四荒地和沙化土地,要慎重對待,妥善處理,保持穩定。過去我們用政策鼓勵拍賣四荒地和沙化土地,許多企業和個人獲得經營權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目前還沒有見到産出,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可能得不到收益,我們要尊重過去的做法,維護承包者的權益,確保政策的穩定性。只要程序合法、合同規範的,要予以維護;對於程序合法,合同不規範的,要加以規範;對於程序不合法的,要予以糾正。

    西部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做到上述“三個必須堅持”的前提下,還要做到“四個一定要注意”。第一,一定要注意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對全國來説,都要這樣做。拿陜西情況來講,陜南、陜北、關中都不一樣;從山西情況來看,晉南、晉中、晉北也不一樣;內蒙古的東部、中部、西部也完全不一樣。西部地區情況複雜,靠一個模式明晰産權肯定行不通。一定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認真搞好試點,試點證明哪一種模式好,就推廣應用哪一種。第二,一定要注意尊重群眾,依靠群眾。雲南省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組織了50多萬幹部深入基層,把所有關心林地、想要林地的農民都發動了起來。有的林權糾紛40多年都沒解決,這次經過農民自己一商量,問題就得到了解決。因此,在林改過程中,要充分依靠群眾,真正讓農民自己決定分還是不分,以及怎麼分。要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個模子。第三,一定要注意尊重歷史,面對現實。要妥善地處理林改過程中暴露出來的或者新産生的林權糾紛。過去簽過的合同,不管是生産隊簽的還是村委會簽的,都要按照10號文件的要求,區別不同情況,認真加以對待。做得對的,要維護承包者的正當權益;做得不對的,要用政策去説服教育,予以糾正。第四,一定要注意積極穩妥,保證質量。要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做到進度服從質量,不趕時間、不趕進度,既積極又穩妥,不要操之過急,使改革經得起歷史檢驗。

    四、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營造西部八省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圍

    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解放思想的産物,貫徹落實中央10號文件精神也必須解放思想,西部八省區更是如此。要結合當前在全黨上下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開展一場思想大討論,著力轉變不適應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轉變不符合現代林業發展的思想觀念,著力轉變不利於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思想觀念。切實從各種擔心害怕中解放出來,堅定推進林改的決心和信心;切實從對林改的簡單認識中解放出來,全面系統地謀劃和推進林改;切實從消極畏難情緒中解放出來,以更大的勇氣和熱情投入到林改。

    二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這是我國30年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新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獲得成功的基本經驗。要建立起高位推動林改的機制,西部地區各級林業部門要認真學習借鑒改革先行省“五級書記抓林改”的做法,積極向黨政主要領導彙報,努力爭取他們把林改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要層層成立改革領導小組,實行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制,為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還沒有成立領導小組的,要儘快成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設在林業部門的,要儘快轉變為由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各級林業部門要舉全局之力,採取“硬抽人,抽硬人”的辦法,充實和加強林改辦事機構的力量,切實發揮林業部門在推進林改過程中的中堅作用。

    三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面的共同行動。西部地區各地要高度重視林改輿論宣傳工作,凝聚宣傳部門和各大媒體的力量,採取各種形式和各種手段,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有利於改革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要廣泛宣傳黨的興林富民政策,讓各方面都了解改革的重大意義、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提高全社會對改革的認識。要重點宣傳改革的新成果、新經驗、新典型,通過典型示範,引導和組織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好改革的各項任務。要切實做好面向基層幹部群眾的宣傳發動工作,通過贈送《解讀本》,發放“明白紙”,張貼告示等多種形式,使中央10號文件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為他們積極參與改革提供保證。

    四要進一步強化培訓。前一段時間,西部地區各級林業部門按照我局的部署,開展了一系列的林改培訓活動,下一步要將培訓重心下移,重點培訓好基層領導幹部,開展以學習中央10號文件和林改法律法規為重點的集中輪訓,使他們準確理解林改精神實質,把握林改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增強他們駕馭工作全局,組織林改工作的能力。要培訓好林改工作人員,開展以林改業務為重點的專項培訓,使他們掌握林改內容和工作流程、操作規範及工作方法,成為開展林改工作的行家裏手。要培訓好農民群眾,採取派出宣講隊深入農村,通俗易懂地向林農講解林改的政策措施、方法步驟,特別是林改方案的制訂和實施,增強農民參與林改的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他們在林改工作中的主體作用。

    五要進一步抓好試點。林改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西部地區林改更為複雜,必須採取試點先行的原則,做到試點一個推廣一個,成熟一批開展一批。要選好試點單位,各地要根據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不同,在每種類型當中選擇1~2個領導重視、基礎紮實、人員得力、積極性高的縣進行試點。要制訂好試點方案,各級林業部門要發揮能動作用,幫助試點縣鄉制訂試點方案,明確試點內容、試點方法、試點步驟,使試點有的放矢,真正解決問題。試點工作每告一個段落,都要認真總結,通過試點證明行之有效的,要不斷完善提高,進而形成制度,真正使試點發揮示範和引導作用。

    六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完善政策是林改的重要內容,也是鞏固改革成果的根本保障。我們要像抓明晰産權一樣,下大力氣抓政策落實工作。中央10號文件提出要完善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局里正在積極行動,對我們自己能單獨做的,比如完善林木採伐管理機制、規範林地林木流轉等,已經提出了實施方案;對我們自己不能單獨做的,比如建立林業公共財政制度、完善林業金融服務等,正在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保監會等加緊溝通,力爭逐步突破。西部地區要不等不靠,充分發揮主動性和能動性,在明晰産權、完善政策方面進行大膽探索,按照有利於林業發展、有利於保護生態、有利於農民增收的原則,研究和出臺一些符合本地實際的政策措施,不斷鞏固和發展林改成果。

    七要進一步搞好督查。為了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保證林改質量,取得預期成效,必須加強對林改的督導檢查。要採取“一聽二看三走訪”的辦法開展督導檢查工作。“一聽”,就是通過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當地林改工作彙報,掌握進度情況。“二看”,就是隨機抽取一些鄉鎮、村組進行檢查,對林改調查摸底、登記造冊、方案制定、勘界勾圖、合同簽訂等進行仔細查看。“三走訪”,就是走訪縣鄉派駐村組的林改工作人員、村民代表和廣大林農,了解群眾對林改的熟悉情況、參與情況和滿意度。要按照林改規定的階段和程序組織驗收。對於驗收合格的,方可進入下一階段;對於驗收不合格的,要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責令其限期整改,並跟蹤督查,直至群眾滿意為止。

    八要進一步轉變職能。為適應改革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林業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重點是“搞好四項服務、做好兩個引導和扶持”。一要搞好政策服務,使農民經營林業有政策的支持和保障,讓農民掌握和用好黨的興林富民政策;二要搞好科技服務,使農民及時應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林地生産力;三要搞好市場服務,使農民生産的木材及林産品能賣出去,能賣一個好價錢;四要搞好林業“三防”服務,即防盜、防火、防病蟲害,降低農民經營林業的風險;五要引導和扶持農民林業合作組織建設,解決一家一戶小生産與大市場的對接問題;六要引導和扶持林業仲介組織建設,使農民能夠得到便捷的服務。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一件農民得實惠、國家得生態的好事,是一項利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大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凝聚力量,開拓進取、紮實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的決策部署,為造福億萬農民、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科學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鏈結
· 林業局:9個項目獲年度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經費
· 林業局:德國援華最大單個林業項目將全面實施
· 林業局:我國重點板材基地約四成加工企業關停
· 國家林業局就今冬明春造林綠化工作任務提出要求
· 國家林業局辦公室關於採挖樹蔸(根)有關問題的復函
· 林業局部署新增林業投資項目資金監督檢查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