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各級農業部門推進科學抗旱努力實現夏糧有好收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8日   來源:農業部

  去年入冬以來,發生在我國北方小麥主産區幾十年一遇的罕見乾旱,對小麥正常越冬和生長髮育造成了嚴重影響,給今年夏糧生産帶來了嚴峻挑戰。旱情發生後,各級農業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部署和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抗大旱、促春管、奪豐收目標,始終把科學抗旱擺在突出位置,按照“科學抗旱、分類指導、水肥並進、早促早發、防控病蟲”的技術路線,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最紮實的作風,全力推進科學抗旱,力爭重旱區少減産、輕旱區保穩産、非旱區多增産,努力實現今年夏糧有個好收成。

旱情罕見、挑戰嚴峻——科學抗旱是必然選擇

  許多人以為,抗旱無非就是給缺水的小麥澆足水。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的專家説,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東西氣候條件不同,水利設施各異,苗情千差萬別,怎樣澆?澆多少?就是一門學問。否則,大水漫灌,不但做不到抗旱保苗,反而會“澆”死麥苗。因此,科學抗旱是必然的選擇。

  氣候條件不同,抗旱保苗必須因時制宜。今年旱情發生季節,在正常年景下還不是大面積澆水的時候。由於乾旱影響,部分麥田出現黃苗、死苗現象,需要早澆返青水、早施返青肥,救命保苗,增加了肥水管理的複雜性。隨著天氣回暖,黃淮、江淮等地可以大面積澆水施肥,但河北等華北地區土壤還未解凍,只能抓住中午溫度較高的時段,採取小水細灌的方式,防止凍害發生。

  水利設施各異,抗旱保苗必須因地制宜。在有水澆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各種水利設施和抗旱機具,擴大水澆面積;在沒有水澆條件的地方,只能採取鎮壓、耙磨、劃鋤、覆蓋和增施有機肥等措施,減少水分蒸發,保墑防旱。

  苗情千差萬別,抗旱保苗必須因苗制宜。受旱災影響,一些地方苗情發生逆轉,一、二類苗比例降低,三類苗比例增加。有的麥田麥苗群體明顯偏小,莖蘗數不足;有的麥苗葉片數減少,許多地方比上年減少1片葉;有的麥苗沒有次生根或次生根很短,地上營養體發育不良;有的麥田出現黃苗枯苗,甚至點片死苗。

  抗旱要兼顧春管,抗旱保苗必須配套田間管理。專家指出,這次抗旱比常年增加了一次澆水,澆水可以緩解旱情,但也容易引發病蟲草害發生。同時,早春用河水等地表水澆麥,易導致地溫降低,造成土壤板結。所以,澆水後需及時劃鋤,增溫保墑,促進根係生長。

因地、因時、因墑、因苗——科學抗旱內容豐富

  抗旱的科學性具體體現在哪幾個方面?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專家説,科學抗旱就是以抗旱為中心,以保墑、保苗為重點,因地、因墑、因苗、因時進行田間管理,既要實現保苗、爭穗、促粒、增重的目標,又要達到節水、節肥、節本、增效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強化肥水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對受旱較重、群體不足、長勢較弱的麥田,以促為主,在日平均氣溫3℃以上的情況下,採取噴灌、管灌、溝灌、小水細灌等方式,千方百計加快春灌進度,努力擴大水澆面積。同時,早施返青肥,因地制宜肥水並進,重點對黃苗、弱苗麥田及早追施尿素。

  搞好鎮壓劃鋤,促進麥田保墑增溫。受旱麥田澆水後表土墑情適宜時,要精細鋤地,破除板結,疏鬆土壤,保墑增溫,促進根係和分蘗生長。對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和整地粗放、地虛坷垃多的地塊,要採取鎮壓、耙磨、劃鋤等措施,壓實土壤,彌補裂縫,提墑保墑增溫,促進苗情轉化。

  加強綜合防控,減輕病蟲草危害。針對今年小麥條銹病早發、重發的情況,加強監測預報,堅持週報制度,採取“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等措施,力爭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完善防控預案,推進統防統治和專業化防治,有效減輕病蟲危害。小麥返青以後,要及時化除雜草。

  組織農機全力投入抗旱,加快澆灌進度專家説,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加快發展,農機已在這次抗擊罕見乾旱的鬥爭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今後,各地仍然要充分發揮農機大戶、服務隊、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的抗旱作用,大力推廣噴灌、滴灌等微灌技術,加快澆灌進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澆灌效果。

會商、培訓、科普、指導——科學抗旱方式多樣

  為了應對這次罕見乾旱,從農業部到旱區各級農業部門,從專家到基層農技人員,全方位動員,全系統投入,針對不同的農時季節、抗旱條件和小麥苗情等實際情況,採取會商、培訓、科普、指導等各種形式,推進了科學抗旱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完善技術方案。農業部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在查清苗情、墑情和可用水源的基礎上,分類制定科學抗旱對策和技術方案。同時,多次組織受旱省區農業部門和有關專家,分析旱情、苗情及其發展趨勢,研究提出抗旱和田間管理技術措施,制定發佈《2009年全國冬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旱區各級農業部門結合農業生産實際,提出了操作性強、通俗易懂的技術意見。

  加快技術普及推廣。各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通過召開現場觀摩會、培訓會等,大力推廣抗旱技術措施,提高抗旱技術入戶到位率。同時,通過廣播、電視、報刊、手機短信等多種載體,以及發放“明白紙”、“口袋書”、光盤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普及抗旱知識,提高科學抗旱水平。

  加強分類指導。農業科研、教學、推廣單位專家 ,深入生産第一線,指導和幫助農民因地制宜把科學抗旱措施落到實處,努力把旱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農技專家根據實際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一類麥田控促結合,提高分蘗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二類麥田春季肥水管理的重點是鞏固冬前分蘗,適當促進春季分蘗發生,提高分蘗的成穗率;三類麥田多屬於晚播弱苗,春季管理以促為主。

  強化督導服務。各級農業部門強化行政推動,加強工作督導,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科技抗旱工作深入開展。對一些重旱地區,採取包縣包鄉、蹲點指導等形式,進村入戶,責任到人,一項措施一項措施地落實,一個農戶一個農戶地落實,一塊麥田一塊麥田地落實。

見勢早、行動快、措施實——科學抗旱成效顯著

  急生産實際所急,憂麥區農民所憂。為奪取今年夏糧豐收,各級農業部門和幾十萬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廣大農民送科技,送服務。據不完全統計,農業部已兩次向旱區編印下發了20多種、30余萬張抗旱技術明白紙,並派出4批20個專家指導組在旱區進行不間斷的巡迴指導,帶動旱區各級農業部門強化指導服務。截至2月17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等8個受旱省累計下派農業專家指導組3746個,深入一線抗旱的專家和技術人員23.3萬人次,下發抗旱技術明白紙2053萬張,培訓農民1925萬人,投入農業抗旱人數3067萬人。

  由於各級農業部門見勢早、行動快、措施實,目前,科技抗旱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旱情明顯緩和。據農業部農情調度,截至2月17日,河南等8省小麥受旱面積和受旱嚴重面積,分別比旱情最嚴重的2月7日減少53%和56%;受旱麥田中已灌溉面積1.24億畝,已追肥面積8559萬畝,分別比7日增加45%和80%。二是苗情開始好轉。小麥苗情轉化升級加快,重旱區已有10%的三類苗轉化為二類苗,小麥一、二、三類苗的比例,已由越冬期的3:3:4轉化為3:4:3。三是節水效果顯現。一般噴灌用水30方左右,比塑料管灌溉省水50%以上,比傳統的大水漫灌省水70%以上。另外,噴灌省工省力,加快澆灌進度,擴大了抗旱保苗面積。

  科學抗旱還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對今後抗旱減災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一是科學抗旱指導思想逐步形成,“科學抗旱,分類指導,水肥並進,早促早發,防控病蟲”,已成為今後農業抗旱的重要技術路線;二是科學抗旱技術體系逐步形成,選用抗旱品種,精細整地,鎮壓劃鋤,運籌肥水,防治病蟲害等科學抗旱技術得到綜合應用;三是科學抗旱方法手段正在完善,由大水漫灌發展到塑料管灌,噴灌、滴灌開始逐步推廣應用,農機農藝措施日益配套;四是科學抗旱政策措施不斷強化,各級政府加大對抗旱資金扶持力度,補貼抗旱用油、用電、施肥以及農機購置等,保障物資供應,確保了抗旱工作順利進行。

 
 
 相關鏈結
· 農業部發佈實施我國16個優勢農産品區域佈局規劃
· 農業部擬為農民辦理"培養新型農民"等22件實事
· 截至2月17日 全國小麥受旱面積減少為7641萬畝
· 九部門要求各地立即行動開展農資打假護春耕行動
· 農機春耕備耕由南向北陸續展開保證抗旱機具供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