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
(2009—2013年)
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十一五”規劃》,為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快遞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制定《長江三角洲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2009—2013年)》。規劃區域是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的行政區劃範圍。
一、現狀、環境與存在問題
(一)發展現狀
快遞服務是我國改革開放後興起的朝陽産業,是郵政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以下簡稱“長三角”)已經成為全國快遞服務最發達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快遞服務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快遞服務快速增長,市場規模逐年擴大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平穩健康發展,長三角快遞服務呈現高速增長勢頭。截止到2008年,快遞服務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快遞服務的發展為促進長三角進出口貿易,改善投資環境,滿足社會生産和人民生活需求,擴大社會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長三角已經成為全國快遞服務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長三角規模以上快遞企業的業務量達到 5.1億件,業務收入達到147.1億元。長三角快遞業務收入佔區域郵政業業務收入(不含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60%,佔長三角GDP的比重達到0.22%。
2.總部經濟效應顯現,區域戰略地位凸顯
長三角依託其區位優勢和戰略地位,吸引了眾多快遞服務企業,長三角已經發展成為快遞服務的競爭高地和市場風向標。同時,快遞企業紛紛將總部設在長三角,總部經濟帶來的産業聚集效應開始顯現。2008年,長三角快遞服務業務收入佔全國市場份額為36%,高於長三角GDP佔全國GDP的比重14.2個百分點。目前,長三角已經成為全國快遞市場的重要區域,其戰略地位日益突出。
3.市場主體多元化,經營模式多樣化
到2008年底,在長三角郵政管理機構備案的快遞企業有1883家,國有民營外資等各類市場主體多元並存,差異化競爭。長三角作為“加盟制”快遞企業的發源地和聚集地,兼容了“直營制”、“混合製”等多种經營模式,區域快遞市場呈現出各具特色、共同發展的格局。
4.基礎設施較為健全,企業綜合實力較強
區域內規模以上快遞企業的網絡較為健全,設立了國際國內和區域等不同規模的轉運中心;收派作業、分揀作業、客戶服務、營銷管理、財務結算等各環節的機械化操作程度或信息化應用水平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從業人員眾多,運營管理水平較高,綜合實力較強。到2007年底,長三角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擁有汽車10227輛,從業人數達56865人。
5.服務覆蓋範圍廣,服務産品多樣化
到2007年底,長三角規模以上快遞企業的服務網點共8945處,基本覆蓋區域內的地級城市。服務網點的密度較高,縣級城市服務覆蓋率已達到85%,部分企業的服務深入鄉鎮村莊。服務種類較為豐富,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普遍提供“次日達”、“隔日達”、“次晨達”、“當日達”等服務,部分企業還提供代收貨款等增值服務,涉足電子商務配送、供應鏈管理等服務領域,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求。
6.市場競爭較為充分,區域聯動效應顯著
不同市場主體發揮自身優勢,開展錯位競爭、差異化競爭。以郵政EMS為代表的國有快遞企業主導了長三角國內異地服務市場,民營快遞企業佔有區域內及同城快遞服務的主要市場份額,外資(合資)企業在長三角國際快遞市場競爭中優勢顯著。快遞企業通過服務商務區、園區(經濟、工業、高新技術)、校區和社區,帶動周邊,輻射全國。長三角內部互寄快件量已經佔據長三角國內業務市場的“半壁江山”,與環渤海經濟帶、珠三角互寄快件量已佔據長三角國內異地服務市場的較大份額,國際與港澳臺業務呈崛起之勢,快遞服務與區域經濟發展日益互動互聯和互融。
(二)環境分析
1.社會經濟發展充滿活力,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
長三角作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最大、內在潛力最足、驅動能量最高、發展前景最好的地區之一。在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35個城市中,長三角佔有10個;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中,長三角佔有41個。2008年長三角GDP達到6.56萬億元,佔全國GDP的比重為21.8%,同比增長16.8%,高於全國GDP增速7.8個百分點。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短期內長三角經濟增速將有所減緩,但國家正在採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擴大內需、振興産業,長三角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其外向型經濟和以服務業為主的産業結構,將拉動區域快遞市場持續增長。信息一體化、交通一體化、市場一體化、現代物流一體化、金融一體化和生態環境治理一體化等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正在逐步推進。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政府簽署的《長三角現代服務業合作協議》,將進一步推進區域服務業發展一體化,為快遞服務發展搭建重要的公共政策平臺。
2.政策與法律環境逐步完善,市場監管格局初步形成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加快郵政業等服務業的發展,這為快遞服務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快遞服務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化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等法規的出臺,《快遞服務》標準的發佈實施,郵政法修訂工作順利推進,將為快遞服務發展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郵政管理機構依法開展市場監管,快遞協會積極規範企業經營行為,消費者維權意識和能力顯著增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快遞市場監管格局初步形成。
3.交通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技術創新不斷涌現
長三角交通一體化進程加快。隨著一批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相繼開工建設和投入運營,長三角“1小時、2小時、3小時都市圈”正在加緊構築,區域“同城化”格局加速形成。航空設施日趨完善,正在形成以上海浦東、虹橋機場為國際樞紐機場,以南京、杭州、寧波和無錫等為區域性樞紐機場,以南通、溫州、義烏、常州等為幹線和支線機場的多級航路格局。日趨便利的交通為區域內快遞企業利用社會公共資源、實現集約化運營搭建了網絡運輸平臺。快件自動分揀設備、手持終端(PDA)、影像監控系統等技術和設備已經成熟,計算機電話集成(CTI)、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射頻識別(RFID)技術逐步投入應用,為優化快遞操作流程、提高運營效率提供了技術保障。
4.市場需求旺盛,發展潛力巨大
未來幾年,隨著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長三角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將迎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這一時期也是長三角快遞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預計年增長將保持在25%以上。長三角全面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建設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為快遞服務參與生産企業供應鏈管理,提供一體化物流、分銷配送服務提供了有利時機。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舉行,將會大幅度增加對快遞服務的需求。長三角是全國電子商務最發達的地區,快遞配送服務十分活躍。據統計,2008年,每天為“淘寶網”提供的快遞配送量150萬件中,長三角的配送量超過1/3。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在規劃期內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電子商務配送將成為快遞服務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三)存在問題
1.相關法律與政策滯後。
有關快遞服務的法律缺乏,新郵政法還有待頒布。扶持快遞服務發展的配套政策不完備,車輛進城難、發展融資難、企業用地難、空運租艙難等問題突出。
2.服務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快遞服務規模偏小,服務能力不足,服務水平不高,不能滿足社會生産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市場低端服務過剩,中高端服務供給不足。部分企業服務質量差,快件延誤、損毀和丟失的投訴率較高。
3.經營管理水平較低。
部分快遞企業組織形式落後,管理方式陳舊,經營模式和管理水平不適應企業規模化發展的需要,制約了企業健康發展和做大做強。
4.市場競爭有待規範。
部分快遞企業把低價競爭作為市場營銷的主要手段,導致“誰先漲價誰先垮、誰不漲價誰等垮”的無序競爭現象蔓延,阻礙了市場健康發展。
5.産業集中度低。
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導致近年來快遞企業數量急增,盲目擴張,“小、弱、散、差”現象突出,缺乏品牌優實力強網絡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
6.從業人員素質偏低。
快遞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多數快遞企業沒有建立業務和技能培訓制度,專業化、技能型人員緊缺,管理、運營、技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匱乏,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按照《郵政業“十一五”規劃》要求,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謀劃發展,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産業做大做強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依託區域一體化發展優勢,統一制定快遞發展政策,優化快遞發展環境,建立供需均衡競爭有序的市場機制,推進長三角快遞服務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跨越式發展。
(二)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加強能力建設。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快遞服務的需求,將長三角打造成為快遞服務的國內重要基地和國際快遞服務的重要門戶,將快遞服務培育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提升産業層次。拓展服務領域,將服務範圍向上遊産業延伸,統籌協調快遞基本業務與電子商務配送、供應鏈管理等新業務的發展,加速推進傳統服務方式向現代服務方式轉變。
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快遞服務的信息化、標準化水平。逐步從價格競爭向服務內涵、服務質量競爭發展。推進科技創新、産品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企業運營集約化,規劃佈局集群化,産業發展集聚化。
統籌協調發展。整合長三角快遞服務資源,提高産業集中度。推進區域內各種不同經濟成分的快遞企業協調發展,推進國際業務、國內業務和長三角區域互寄業務協調發展,推進快遞服務在區域內城鄉之間一體化協調發展。
增強企業競爭能力。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拓展網絡能力,提升服務質量,不斷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
推進一體化發展。建設各類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合理配置的統一區域市場體系,建立有效的聯動服務聯合監管機制。
2.具體目標
經濟與社會效益目標:規劃期內,快遞服務的年增長率保持在25%以上。到規劃期末,規模以上快遞企業的業務收入達到500億元;佔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0.22%提高到2013年的0.51%。新增就業崗位8萬個。從業者年人均勞動生産率由2008年的23萬元提高到2013年的37萬元。
集中度目標:通過集約化經營,集聚化發展,提高市場集中度。到規劃期末,重點培育出年收入超過100億元的網絡型快遞企業。服務質量目標:推行標準化服務。到規劃期末,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普遍達到快遞服務標準。延誤率、損毀率和丟失率等指標處於全國領先水平。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全部建立投訴處理平臺,投訴受理率達到100%,投訴處理滿意率達到90%以上,社會用戶滿意度達到80%以上。
服務能力目標: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建立完善的經營管理計算機系統,提高快件跟蹤查詢和信息反饋水平。到規劃期末,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普遍採用手持終端(PDA)設備。提高快遞轉運中心自動傳輸設備和自動分揀設備的應用水平。增加直髮城市的快遞班車。實現地級城市間“次晨達”,區域內全國“百強縣”間“次晨達”,其它縣級城市間“次日達”。推動快遞服務延伸到鄉村,服務“三農”。到規劃期末,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普遍提供“限時達”、“當日達”“次晨達”等多樣化和標準化服務産品,並推廣實施收件人付費、代收貨款、短期倉儲、代為包裝等系列增值服務。
一體化目標:到規劃期末,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全部實現內部作業和對外服務標準化。實現服務人員著裝、操作和禮儀統一。實現作業車輛和營業網點外觀、標識統一。基本實現快遞企業與交通、海關和航空等外部系統的標準化連接。統一制定車輛市區通行、快遞轉運中心用地等扶持政策。建立區域一體化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統一的郵政監管信息平臺。
職業培訓目標:實施《快遞業務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鼓勵快遞從業人員經過培訓和考核取得快遞業務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到規劃期末,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超過40%,快遞企業普遍推行員工崗前培訓制度和在崗培訓制度。
三、主要任務與政策措施
(一)主要任務
1.強化快遞市場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依照即將頒布的新郵政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公平規範和一體化的快遞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實施分類分級的管理制度,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快遞協會的作用,建立健全行業自律制度,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企業合法利益。
2.制定扶持政策,支持企業快速發展
爭取相關部門支持,清理區域內限制快遞發展的不合理地方規章,制定稅務、公安、交通、航空、土地管理等部門的配套扶持政策。引導快遞企業由價格競爭向服務競爭轉變,提升綜合服務水平,促進快遞服務與其它産業的有機融合。引導國內外資本投資快遞服務領域。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內資快遞企業更多地進入國際市場,在鞏固傳統國際市場的基礎上,大力拓展新興國際市場。
3.做大做強,提高企業競爭力
培育若干家品牌優、規模大、實力強、後勁足的網絡型內資快遞企業。推進長三角郵政速遞物流改革,充分發揮郵政企業的骨幹作用。鼓勵企業之間資源共享,做到優勢互補,發揮整體競爭優勢。
4.科學規劃,推進快遞服務基礎設施建
設打破長三角行政區劃限制,建立區域快遞服務資源配置一體化機制。統一規劃,推進快遞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支持快遞園區建設,發揮園區的聚集和帶動效應,推動企業集約化運營和規模化發展。
5.拓寬服務領域,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鼓勵引導企業加快進入製造業供應鏈服務領域,承接電子商務配送服務,大力發展信息流、資金流、實物流“三流合一”業務,推進快遞服務和電子商務融合發展。鼓勵企業抓住長三角城鄉一體化發展機遇,促進農村快遞發展。
6.建立質量評價體系,提升整體服務水平
充分發揮快遞協會、消費者協會等仲介組織的作用,建立長三角快遞服務質量評價體系。通過建立科學的評估指標,促進快遞企業提高服務質量。鼓勵快遞企業建立高於《快遞服務》標準的企業服務標準,提供優質的承諾服務。
(二)政策措施
1.推進制度創新,建立區域快遞服務協調和監管機制
建立區域快遞服務一體化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爭取區域內有關部門的支持,制定統一的扶持政策,協調解決快遞車輛進城、企業融資、設施用地、航空運能、快件通關、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人才培育等問題。依託“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率先在核心區域的十六個地級以上城市取得相關政策突破,並逐步覆蓋到其他城市。建立長三角統一的監管機制,構建統一的監管信息平臺,統一監管標準,實施相關許可證互認制度,協同推進一體化應急機制建設。
2.依託“大交通”平臺,整合快遞服務資源
鼓勵企業依託“大交通”平臺,綜合利用社會運輸資源,理順産品成本、服務時限和社會需求之間的關係,做到成本省、服務優、客戶滿意度高。爭取相關部門支持,探索快遞企業與其他運輸企業的合作模式,鼓勵利用城際高速鐵路和高速客運班線運送快件;推動建立快件優先配艙、優先安檢、快速通關的“綠色通道”,鼓勵利用社會航空運力進行800公里以上快件運輸。鼓勵快遞企業在快件運輸、分揀場地等方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3.依託電子商務,培育快遞服務新增長點
抓住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促進快遞服務與電子商務産業緊密結合,融合發展。推動快遞企業加強與電子商務網站合作,不斷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服務水平,實現互利共贏。鼓勵快遞企業提供企業對個人(B2C)、個人對個人(C2C)、企業對企業(B2B)的配套快遞配送服務。充分發揮快遞協會等仲介組織作用,研究電子商務快遞中代收貨款、簽收方式、快件保險等問題,組織擬定相關服務規範。
4.提升科技應用水平,增強快遞服務能力
推動快遞企業採用先進科學技術,提升信息化水平。鼓勵快遞企業實現快件分揀機械化,提高處理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快遞企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利用手持終端(PDA)、計算機電話集成(CTI)、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信息技術及設備,提升服務水平和生産作業效率。支持快遞企業設立統一服務熱線,建立統一的客戶服務平臺。
5.完善快遞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網絡佈局
發揮區域內快遞企業總部聚集的優勢,推進快遞園區建設,實現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集聚化、集約化和功能化。有條件的城市,要將快遞轉運中心建設納入當地物流園區規劃。爭取相關部門支持,規劃建設浦東、虹橋、蕭山、無錫、祿口航空快遞樞紐,和寧波、義烏、溫州、台州、連雲港航空快遞支線等兩級航空轉運中心;規劃建設上海、杭州、無錫、南京陸路快遞樞紐,和寧波、嘉興、金華、溫州、泰州、南通、義烏、台州陸路快遞支線等兩級陸路轉運中心。
6.強化企業管理,實現規模發展
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加強總部調控,優化經營模式,改造作業流程,提升管理水平。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盤活存量資産、兼併、聯合、重組、上市等資本運作,實現規模化發展,集約化運營。培育若干擁有知名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
7.建立教育培訓機制,培養專業人才
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引導企業支持員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取得快遞業務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持證上崗。鼓勵企業制定專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計劃,聯合社會培訓機構,建立快遞培訓基地,提高企業員工素質。利用長三角教育資源優勢,與高等院校開展合作,開設快遞專業課程,以委託培養、訂單式招生等方式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培養快遞專業人才。
8.強化市場監管,確保運行安全
加強快遞市場監管,防止不正當競爭,維護市場秩序。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快遞物品安全監管工作。創新監管手段,探索對空港快遞作業場地、快遞園區等重點區域的集中安檢方式。落實寄遞物品安全責任制,引導快遞企業履行“服務安全”承諾。制定完善2010年上海世博會寄遞物品安全監管方案。
9.發揮快遞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
發揮快遞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支持快遞協會制定行業規範,推動資源共享,建立業內競爭自律機制。鼓勵快遞協會開展誠信企業評比活動,建立快遞從業人員誠信檔案,建立快件公共查詢平臺和客戶誠信信息系統。鼓勵快遞協會與消費者協會等仲介機構開展快遞服務質量評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