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陳雷:堅持科學發展 開創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新局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13日   來源:水利部網站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開創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新局面
--在全國水土保持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水利部部長 陳 雷
(2009年4月12日)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在全國水利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兩會"精神,加快推進水利發展與改革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交流近年來水土保持工作成績和經驗,研究分析當前水土保持工作形勢,安排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水土保持事業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這次會議之所以在重慶召開,是因為重慶市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圍繞建設"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健康重慶"的目標,加快水利發展與改革,著力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大、投入多、成效好,有很多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剛才王鴻舉市長髮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介紹了重慶的市情和水情,勾畫了重慶水利發展與改革的藍圖,聽後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下面,我就水土保持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全面回顧近年來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流失是中國的頭號環境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領導人民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進入新世紀以來,水利部黨組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系統總結我國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經驗和教訓,積極探索既符合我國國情又具有時代特色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之路,為改善水土流失地區農業生産條件和城鄉生態環境,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防洪安全、飲水安全和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水土保持法深入實施,監督執法不斷強化 。水土保持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相繼在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水土流失防治費和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徵收等方面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法規和規章,與環保、鐵路、交通、國土、電力、有色金屬、煤炭等部門聯合製定和出臺了關於生産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面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全國共出臺縣級以上水土保持配套法規3000多個。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得到深入貫徹落實。2000年以來,全國共審批生産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25萬多項,其中國家大中型項目1800多個,特別是西氣東輸、青藏鐵路、西電東送等一批國家重點工程在執行"三同時"制度中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全國1.5萬公里新建公路、1.2萬公里新建鐵路實施了水土保持方案;先後完成1000多個項目的水土保持驗收,其中國家重點項目上百個;生産建設單位投入水土保持資金1450多億元,防治水土流失面積8萬平方公里,減少水土流失量17億噸,大規模生産建設活動導致的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進一步加強,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多個地市,2400多個縣建立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共有專兼職監督執法人員7.4萬人。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不斷加大執法力度,積極開展生産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督促生産建設單位落實水土流失防治責任。

    第二,工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規模和範圍擴大,2000年以來,啟動實施了黃土高原淤地壩、京津風沙源、東北黑土區、珠江上遊南北盤江、丹江口庫區及上遊、雲貴鄂渝世行貸款和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等一批國家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工程,積極推進水土保持大示範區建設,初步建成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綜合效益顯著、示範帶動作用強的大示範區62個,走上了以小流域治理為基礎,大流域為骨幹,集中連片、規模推進的發展軌道。水土保持工程惠及山丘區廣大群眾,近10年全國累計治理小流域1.6萬多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8萬平方公里,近1.5億人從中直接受益,2000多萬山丘區群眾的生計問題得以解決。據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科學考察測算,我國現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減少土壤侵蝕量15億噸以上,其中長江上中游年均減少約1.5億噸,黃河流域年均減少3億多噸。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北京、江蘇、浙江、四川和重慶等地的81條流域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的實踐與探索,為防治面源污染、開展水源保護積累了寶貴經驗。

    第三,防治戰略實現重大轉變,生態自然修復積極推進。生態自然修復理念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同,北京、河北、陜西、青海、寧夏、山西6省、自治區、直轄市發佈了實施封山禁牧的決定,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36個地市和近1200個縣實施了封山禁牧,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區全面實現了封育保護,全國共實施生態自然修復72萬平方公里,其中39萬平方公里的生態環境得到初步修復。生態自然修復技術路線逐步成熟,各地總結出以草定畜、以建促修、以改促修、以移促修和能源替代等許多做法,取得了很好的生態效果,為大面積封育保護創造了有利條件。生態自然修復效果日益顯現,在加快植被恢復、減輕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促進了當地幹部群眾觀念和生産方式的轉變,實現了生態環境和農牧業發展的良性互動,起到了事半功倍、一舉多得的效果。

    第四,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管理服務水平逐步提升。先後印發了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綱要、科技發展綱要、監測綱要、信息化發展綱要和從業人員培訓綱要,編制完成黃土高原淤地壩、南方崩崗防治、丹江口庫區及上遊、珠江上遊南北盤江石灰岩地區、東北黑土區等重點區域治理專項規劃,初步構建了我國水土保持規劃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監測評價與信息化建設深入開展,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一期工程竣工並投入運行,二期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成7個流域中心站、29個省級總站和151個分站,水土流失監測預報能力顯著增強;完成了第三次全國水土流失遙感普查,從2003年起連續七年發佈全國及部分省區水土保持公報,在社會上産生了重要影響。水土保持科研與技術推廣取得重大進展,建成了一批水土保持科學研究試驗站、國家級水土保持試驗區和土壤侵蝕國家重點試驗室,成立了水土保持植物開發管理中心、草地水土保持生態研究中心和水土保持工程研究中心;開展了一批水土保持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實施國家科技創新項目和"948"科技引進項目,大力推廣以坡改梯、坡面水系、雨水利用為主的水土保持實用技術,提高了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質量和效益;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參與人員最多的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為國家宏觀決策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第五,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全民水土保持意識逐步增強。與全國人大環資委、中宣部、共青團中央和國家環保總局等單位和部門聯合舉辦了"保護長江生命河"、"保護母親河"、"中華環保世紀行"、"水土保持法週年紀念"等重大宣傳活動,面向社會、面向工礦企業、面向治理區群眾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活動,在全國産生強烈反響。與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中財辦等單位聯合開展黑土地、珠江石漠化區、淮河和長江上遊、革命老區等水土保持大型專題調研活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推動了東北黑土地、珠江上遊石灰岩等重點治理工程的立項和實施。與全國人大環資委開展水土保持法修訂前期調研活動,促進了修訂工作進程。把水土保持教育與中小學生素質教育、鄉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動水土保持科普教材進課堂活動,全國接受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的中小學生已達上百萬人次,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中小學生參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熱情。全國已建和在建的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區近百個,科技示範園已逐步成為各地開展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成果展示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續深入開展,有力地遏制了人為水土流失,保護了珍貴的水土資源,改善了生態環境和群眾生存發展狀況,保障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一是在防治理念上,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加注重遵循自然規律和發揮自然修復能力,加快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步伐。二是在指導思想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民生,更加注重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雙贏"。三是在防治方針上,必須堅持保護優先、防治結合,更加注重事前預防保護,做到預防保護與綜合治理"兩手抓、兩手硬"。四是在投入機制上,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和多元化投入,更加注重依靠政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辦水保的局面。五是在組織領導上,必須堅持統籌協調,更加注重發揮政府主導和部門協作的重要作用,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水土保持管理體制。

    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中央各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密切配合、同心協力和團結奮鬥的結果,是水利系統廣大幹部職工開拓創新、頑強拼搏和紮實工作的結果。借此機會,我代表水利部向長期關心、重視、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各有關部門、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常年奮戰在水土保持工作一線的廣大水利幹部職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問候!

    二、切實增強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責任感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萬物之本。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時期,水土保持的基礎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現。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宏偉目標,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就加強生態保護、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作出了重大部署,對水土流失防治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新時期水土保持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初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符合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水土流失防治路線,一大批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發揮了顯著效益,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方略和實踐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問題日益關注,參與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水土保持工程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歡迎,治理水土流失有了很好的群眾基礎和社會氛圍。當前,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實施擴大內需、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水土保持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自然條件複雜,生産力總體水平不高,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水土保持工作還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水土流失防治進程與國家生態建設的總體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目前,全國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仍有180多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蝕量高達45億噸左右,有3.6億畝坡耕地和44.2萬條侵蝕溝亟待治理,東北黑土地保護、西南石漠化地區土地資源搶救的任務十分迫切。二是全社會水土保持意識與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開發建設過程中急功近利、忽視生態保護的現象仍較為普遍,造成嚴重人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地區幹部群眾的水土資源保護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增強,不少地方仍然存在陡坡開墾、順坡耕作、超載過牧等現象,導致生態惡化,土地生産力下降。三是水土保持法貫徹落實情況與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生産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申報率、執行率和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率仍然偏低,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還較為普遍。同時,水土保持隊伍建設和執法水平也不能適應依法行政的要求。四是水土保持體制機制建設與加快防治步伐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涉及多行業、多部門,必須加強部門和行業之間的協調與配合。目前,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還不夠,不利於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開展。

    保護水土資源既是保護現實生産力,也是保護可持續發展能力;既是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是維護子孫後代的長遠福祉。我國的基本國情、現階段的突出水情和水土流失的嚴峻形勢,決定了加強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已成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第一,加強水土保持是搞好江河治理、保障防洪安全的迫切需要。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積江、河、湖、庫,降低了水利設施調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洪能力,加劇了下游的洪澇災害。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導致黃河下游河道1950-1999年淤積泥沙92億噸,河床普遍抬高2~4米。遼河干流下游部分河段河床已高於地面1~2米,成為"地上懸河"。水土流失導致全國8萬多座水庫年均淤積16.24億立方米,洞庭湖年均淤積泥沙0.98億方。同時,水土流失還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加速暴雨徑流的匯集過程。因此,搞好江河治理、保障防洪安全,必須高度重視和著力搞好江河上遊地區水土流失治理。

    第二,加強水土保持是改善山丘區民生、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水土流失與貧困互為因果,我國經濟最貧困地區往往也是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區,全國76%的貧困縣和74%的貧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嚴重區。不少水土流失地區由於長期掠奪式生産經營,土地生産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到了光山禿嶺、山窮水盡的地步,陷入生態惡化與貧困相互交織的惡性循環。沒有水土流失區農民的小康,也不可能實現全國農民的小康。水土保持以解決群眾生計問題為前提,以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為切入點,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山區群眾生産生活條件,為山區實現糧食自給提供重要保障,而且能夠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增強農民持續增收能力,促進水土流失區經濟發展和生態改善。

    第三,加強水土保持是保護水土資源、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水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和重要前提。我國人多水少,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矛盾。近50年來,我國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耕地達5000多萬畝,平均每年約100萬畝。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區每年流失表土達1厘米以上,東北黑土區一些地方耕作層厚度由開墾初期的1米左右降到現在的不足20厘米,不少地方耕作層表土已流失殆盡,喪失了生産能力。北方土石山區土層厚度不足30厘米的土地面積佔總面積的比例高達77%,西南岩溶區、長江上中游和西南諸河區分別達到42.1%和18.8%。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始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面臨的重大戰略任務。加強水土保持,有助於涵養水源和培育地力,促進水土資源高效集約利用,是保護水土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第四,加強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迫切需要。水土流失不僅使水土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也是造成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目前全國1/3以上的國土面積存在水土流失問題,江河湖泊普遍存在面源污染,不少地區的生態環境已超出其承載能力。據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科學考察估算,每年水土流失給我國帶來的經濟損失相當於GDP的2.25%左右,帶來的生態環境損失難以估算。水土保持協調人與自然關係,改善生態與環境,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措施。

    總之,無論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看,還是從水土流失地區發展的局部看;無論從當前看,還是從長遠看,水土保持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我們要深刻認識水土流失問題的複雜性和危害性,進一步增強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毫不動搖地堅持水土保持基本國策,切實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開創中國特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新局面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也是治理水土流失、建設秀美山川的關鍵時期。我國人口眾多,山丘區面積比重大,人均土地資源有限,有相當數量的人口需要依靠土地生存和發展,是水土保持工作面臨的最大實際;我國正處在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長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資源開發強度大,生態代價高,人與自然關係不協調,是水土保持工作需要解決的突出矛盾;我國水土流失量大面廣、成因複雜、危害嚴重,解決歷史欠賬,不添發展新賬,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任務;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組織群眾興修水利,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大優勢。我們必須立足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堅持走中國特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道路,努力開創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這不僅是我國長期水土保持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是推進水土保持事業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水土保持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緊緊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大局,以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有效保護為目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著力點,以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為保障,以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為支撐,全面規劃、統籌兼顧,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因地制宜、分區防治,全面做好預防監督、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監測評價、保護水源和改善環境等重點任務,把中國特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推向一個新的發展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力爭用15~20年左右的時間,使全國水土流失區得到初步治理或修復,大多數地區生態環境趨向良性發展;現有坡耕地全部採取坡改梯、陡坡退耕、等高耕作、保土種植等水土保持措施;嚴重流失區水土流失強度大幅度下降,中度以上侵蝕面積減少50%;70%以上的侵蝕溝道得到控制,下泄泥沙明顯減少;全民水土保持生態意識和法制意識顯著增強,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控制,生産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落實率達到100%,水土流失重點預防保護區實施有效保護。

    水土保持工作的戰略舉措是:

    第一,實施保護優先戰略,推進水土流失防治由事後治理向事前保護的根本性轉變。水土資源一旦遭到破壞,恢復難度很大,有些甚至不可逆轉。必須始終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按照國務院關於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部署和要求,切實加強對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的管理,依法嚴格保護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嚴格保護自然植被,禁止過度放牧、無序採礦、毀林開荒和開墾草地等行為。對擾動地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各類生産建設項目,必須編報水土保持方案,全面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從嚴控制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和山地災害易發區等區域的開發建設活動,充分做好水土保持方案論證,實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第二,實施綜合治理戰略,構建科學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要改變僅憑單項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做法,統籌考慮各種水土流失因素,在全面規劃的基礎上,預防、保護、監督、治理和修復相結合,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優化配置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綜合防護體系,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當前,要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為突破口,推動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大梯田、坡面水系和小型蓄水工程建設力度,科學配置水土資源,提高水土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實施分區防治戰略,因地制宜推進東中西部水土保持工作。東部地區要把提供良好人居環境和保護水源作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目標,大力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中部地區要加大生産建設項目監督管理力度,對嚴重水土流失區進行綜合治理,遏制人為水土流失,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經濟欠發達,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同時,要把改善農業生産條件、改善生態環境、減少進入江河湖庫的泥沙作為主要任務,加大重點地區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建設旱澇保收基本農田,搞好特色産業開發,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

    第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點帶面實現水土保持新發展。項目帶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實踐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我們應該堅持的一項有效措施。在繼續加強長江上遊、黃河上中游、東北黑土區和西南石漠化地區等重點治理的基礎上,今後要重點抓好黃土高原多沙粗沙區淤地壩建設、南方崩崗綜合治理、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以及水源地泥沙和面源污染控制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面上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第五,實施生態修復戰略,發揮大自然的力量促進大面積植被恢復。生態修復是新世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思路的重大戰略調整。生態修復不僅在雨水豐沛的南方地區是成功的,而且在乾旱少雨的北方地區也是可行的;不僅能促進大面積植被恢復,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而且能促進農牧業生産方式的轉變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生態修復能以較小的投入取得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多快好省,費省效宏。要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尊重自然規律,切實加強封育保護與生態自然修復,充分發揮大自然的力量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要搞好基本農田、灌溉草場建設,大力實施生態移民等工程,減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為生態自然修復創造條件。

    第六,實施科技支撐戰略,切實把水土保持引導到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當前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如水土保持基礎研究薄弱,基礎理論體系和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緩慢,科技含量較低等。這些問題影響了我國水土保持事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加快實施科技創新戰略,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的,以水土保持基礎研究為依託,以解決水土流失治理中的重大問題為重點,以科技示範和推廣為手段,通過自主創新與綜合集成研究,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水土保持基礎研究體系、重大科研攻關體系、示範和推廣體系,不斷提高水土保持科技貢獻率和水土流失防治水平。

    四、統籌做好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著力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第一,著力抓好預防監督工作,控制人為水土流失。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科技和經濟手段,加強對現有植被和治理成果的保護,抓好生産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的落實。近期要重點抓好"三江"源區、首都水源區、丹江口水源區等重要區域的預防保護工作,加強對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各地要按照"三區"劃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重點預防保護區、重點監督管理區及確定的重點監督工程,實施有效的監督。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和其他生態極度脆弱區、生態敏感區,要嚴格控制開發建設活動;特殊情況必須建設的,要深入研究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慎重對待,切實為國家把好生態保護關。加強城鎮化過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搞好城鎮周邊和開發區的水土流失防治。要以監督執法為切入點,加大對農村"四荒"資源治理開發的監督管理,避免造成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對集中連片、動土量大的治理開發項目,要嚴格執行生産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

    第二,著力抓好綜合治理工作,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按照"突出重點、逐步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加大中央和地方水土流失重點治理投入,優先對水土流失嚴重、人口密集、對群眾生産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影響較大的區域進行綜合整治。近期要繼續把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區和社會高度關注的水土流失地區作為重點,抓好長江上中游、黃河上中游國家重點水土保持工程,以及首都水源區、珠江上遊和東北黑土區國家重點水土保持工程的實施。儘快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專項工程,以坡改梯、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為重點,力爭用10年時間,優先在山區建設1億畝高標準基本農田。逐步啟動南方崩崗治理和革命老區水土流失治理等重點工程。各地在實施國家重點工程的同時,也要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對重點水土流失區進行治理。

    第三,著力抓好生態修復工作,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要把人與自然和諧作為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理念,把生態修復擺在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位置,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推動。要進一步加強生態脆弱地區和生態敏感地區的生態修復工作。繼續推動地方出臺封山禁牧政策,力爭5年內全國80%以上的山丘區縣市出臺封禁政策。完善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相關政策措施,形成生態修復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現有生態修復成果。所有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區都要全面實施封禁。要搞好基本農田、水源、飼草料基地建設和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推廣沼氣、節柴灶,推行舍飼養畜和輪封輪牧,控制載畜量,實施生態移民,切實解決好群眾在生態修復中的實際問題,為生態修復創造條件。要加強對生態修復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進一步摸清生態修復的規律,有序推進生態修復工作。

    第四,著力抓好監測評價工作,為生態建設提供科學支撐。加快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與管理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充分發揮一期工程效益,加快二期工程建設,同時積極謀劃三期工程建設,合理布設監測站點,健全全國水土保持監測體系。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水土保持監測網絡運行經費,爭取將監測網絡運行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5年內,絕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發佈年度水土保持監測公報。要定期向社會公告重點區域、重點項目的監測結果。建成國家級水土保持重點監測數據庫,完成第四次全國水土流失普查。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學科的協作配合,特別是要與水文部門密切合作,充分利用相關行業成果。加強同國土資源、農業、林業、環保等部門協作,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擴大監測成果的運用範圍,更好地滿足國家生態建設的需要。

    第五,著力抓好水源保護工作,維護飲水安全。根據全國重點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做好水源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繼續搞好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水土流失防治,實施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加大東江源、萬家寨、小浪底庫區及周邊水土流失防治力度。省市縣都要開展本級的重要水源區水土保持工作,通過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保護水源,凈化水質,改善生態,保障飲水安全。大力推廣北京"三道防線"建設經驗,治山、治水、治污相結合,多措並舉,控制面源污染,凈化水質,維繫河道及湖庫周邊生態系統。加強水土保持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做好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治基礎工作。

    第六,著力抓好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以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廣大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更好需求為出發點,積極推進水土保持改善人居環境工作。在農村水土流失區,水土保持工作要在解決群眾生産生活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統籌考慮水資源保護、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環境改善,水系、道路、農田、村莊、綠化美化一併進行規劃和整治。在城鎮、各類開發區和居民比較集中的區域,要加大對水系和生活區周邊綜合整治的力度,提高綠化指數和雨洪調蓄能力,恢復和提高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力爭5年內在全國建設100個國家級、200個省級水土保持生態示範城市,1000個水土保持生態示範村鎮。

    五、認真落實各項水土保持保障措施

    水土保持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以對國家和人民、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切實把水土保持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第一,進一步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領導。搞好水土保持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能。要建立和強化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把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納入水土流失地區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範圍。要進一步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大力發揚自力更生的優良傳統,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推進水土流失防治。要充分發揮各級水土保持領導協調機構的作用,長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員會與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以及各地各級水土保持委員會,要建立和完善領導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有關會議,研究解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推動水土保持工作。流域機構要進一步加強與流域內各地區的聯絡,加強水土保持技術指導和服務。

    第二,進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投入機制。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是一項利國惠民的公益性事業,要納入公共財政框架。當前要把水土保持作為擴大內需水利建設項目的重要內容,加大投入,儘快啟動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等工程。要督促各地從實際出發開展重點治理,地方投入多的,國家也將加大支持力度。要以水土流失綜合防治規劃為基礎,把水土保持與農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小水電建設、移民安置等結合起來,與退耕還林後續工程、退牧還草、生態移民等國家重大生態建設項目結合起來,整合項目和資金,形成水土保持工作的合力。要進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相關政策,調動企業和個人防治水土流失的積極性,鼓勵和支持大戶參與"四荒"資源的治理開發。在堅持"一事一議"的框架下,切實搞好受益區群眾的組織發動工作,發揮好群眾作為水土流失治理主體、受益主體的能動作用。要加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能源富集區要按照"開發利用地下資源、建設地上生態環境"的思路,從資源開發收益中提取部分資金用於水土保持;重要水源區要繼續落實從已經發揮效益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用於水土保持的政策;各地還要根據有關政策爭取從城鎮土地出讓金和礦山資源開發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當地水土流失治理和坡改梯建設。要加強資金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堅決杜絕截留、擠佔、挪用工程建設資金。

    第三,進一步強化水土保持社會管理。強化水土保持社會管理與服務是法律賦予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要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規體系,加快水土保持法修訂進程,爭取儘快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加快地方配套法規建設,嚴格依法行政。要嚴格生産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嚴格限批、緩批不利於水土保持和生態保護的生産建設項目;在影響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區域、敏感地區和生態脆弱區,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嚴重破壞或有較大影響的項目要果斷叫停;對建設項目未履行水土保持方案報批程序擅自開工建設或擅自投産的,要責令其停建或者停産,補辦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手續。要加大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力度,嚴格查處違法行為,在推動生産建設項目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提高水土保持"三率"上下工夫,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大力推行政務公開,規範有關程序和要求,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第四,進一步夯實水土保持工作基礎。要組織修訂全國水土保持規劃,著手編制全國"十二五"水土保持規劃,制定分流域、分區域、分層次水土保持規劃,完善水土保持規劃體系,強化規劃的指導和約束作用。要認真做好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搞好項目審查審批,為大規模增加水土保持投入創造條件。要加快行業技術標準體系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標準體系,為加強水土保持管理提供技術支撐。認真落實全國水土保持科技發展綱要的各項部署和措施,啟動實施一批重大水土保持科研項目,建立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實驗室,推進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為科研、教學和生産實踐部門提供交流平臺。要建立健全各級水土保持學會,充分發揮學會團結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

    第五,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宣傳教育。要以全國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行動為載體,廣泛深入地開展水土保持國策教育活動,使全社會深入了解我國水土流失的狀況和危害,了解水土保持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營造全社會保護水土資源、自覺防治水土流失的良好氛圍。要向全社會宣傳水土保持科學考察成果,特別要向各級人大、政府和有關部門彙報科學考察成果,讓更多的人了解、關心、支持水土保持。要加快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區、教育基地、水土流失警示教育基地、試驗實習基地等戶外教育基地建設。要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要,組織編制好水土保持科普教材、法律法規宣傳手冊等系列讀物,切實做好水土保持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教育工作。要加強與宣傳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充分發揮行業內外各種媒介作用,形成報道強勢,提升宣傳效果,以新聞輿論宣傳更好地推動水土保持工作。

    第六,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幹部隊伍建設。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並切實加強水土保持幹部隊伍建設。機構不健全的要儘快建立和健全;力量配備不足的要儘快充實人員。要力爭在5年內對從事水土保持的工作人員普遍進行一次培訓,不斷提高水土保持幹部隊伍素質和水平。當前特別要加強水保執法隊伍的教育和培訓,增強執法人員的法制觀念、服務意識,努力造就一支敢於執法、善於執法的隊伍。各級水利水保部門的領導幹部要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認真傾聽群眾呼聲、要求和意見,研究解決基層水保職工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同志們,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韆鞦。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努力開創中國特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新局面,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鏈結
· 陳雷:中國重視農業水利設施建設確保糧食安全
· 水利部部長陳雷21日出席水與災害部長級圓桌會議
· 陳雷在世界水論壇中日韓聯合聲明簽字儀式的講話
· 水利部部長陳雷:將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