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政府下發了《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精神及黑龍江省貫徹落實意見》。國務院提出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九條工作意見,體現了“五個更加”即解決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的重點更加突出,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和産業協調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注重民生的發展理念更加彰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舉措更加有力,促進振興的政策更加傾斜。黑龍江省的貫徹落實意見重點在八個方面加快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
優化經濟結構,建立現代産業體系。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加快哈大齊工業走廊、東部煤電化基地、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等八大經濟區的建設和發展。優化鞏固原有四大支柱産業,重點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生物、航空、汽車、服務外包等新興産業,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積極推進大企業重組、大集團建設,支持一重、哈電站、哈飛、東輕等央企做大做強。抓好龍江集團、哈藥集團、北大荒集團、森工集團等大集團的組建、發育和壯大。加快農機、鋼鐵、風電、食品、物流、動漫、連鎖商服等行業的企業間整合和重組。
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整合資源,搭建8個創新平臺,積極推進黑龍江省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在新材料領域重點建設鋁鎂合金、半導體照明、先進複合材料、焊接、硅基新材料等聯盟;在能源裝備領域重點建設風電、核電、清潔能源及煤炭深加工等聯盟;在農産品加工、種植領域重點建設大豆、乳業、粳稻等聯盟;在生物、醫藥領域重點建設獸用生物製品、中藥等聯盟;在建築施工領域重點建設節能建材等14個産學研緊密結合的産業聯盟,延長24條高新技術産業鏈條。重點建設哈大齊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帶、牡丹江和佳木斯兩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推進100個重大科技成果實現産業化,爭取在20~30個有實用價值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國家可靠“大糧倉”。圍繞“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區建設,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産能工程。加快建設東西部9項重點水利工程和20個大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加強黑土區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實施中低産田改造和田、水、路、林綜合治理,提高高産穩産田比重。突出抓好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大型企業集團的培育,抓好千億元龍頭企業集群工程,搞好現代農機作業區建設。加快培育出一批優質、高産、高效新品種,大力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特色和生態産業。
加強基礎設施和大項目建設,增強發展潛力。加快3000公里高速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推進哈大客運專線,哈齊、哈牡、哈佳等城際鐵路建設;加快大慶、雞西、伊春支線機場建設與交付使用,積極開展加格達奇、五大連池、撫遠等支線機場前期工作,加強現有的空港改造;加快松花江、黑龍江等重點水利樞紐、航港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百萬噸乙烯、百萬噸玉米深加工、百萬噸紙漿等重大項目的實施。
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重點推進大慶、伊春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和4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工作,各資源型城市要圍繞培育接續替代産業示範基地、産業集群和龍頭企業,謀劃好充分吸納就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接續替代産業專項項目,大力發展石化、煤電化、林木等資源精深加工和非油、非煤、非林等替代産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文明。組織實施《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規劃》,建設生態主導型經濟産業體系。力爭在大小興安嶺全面停止主伐,實行林區休養生息,扶持國有重點林區大力培育和發展生態主導型經濟。積極開展國際間的碳匯交易,著力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發展循環經濟,推廣生活節能;加大城鎮建設垃圾、污水處理的力度。繼續推進松花江污染治理,加大對風沙乾旱地區的治理和對草地、濕地的保護。加強黑土保護工程,保護和培育黑土地力。
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全力推行“民生”財政,落實“民生”預算,使民生為主的社會建設公共投入規模化、常態化與制度化。實施“十大民生工程”、“五個一批”和“五個服務計劃”,加快推進高教強省、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標準化學校工程建設,完善貧困家庭學生助學體系。繼續實施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扶持發展中醫藥事業,推進文化惠民和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使參保率達到農業總人口的10%以上。加大公共財政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特殊群體的醫療保障投入。在“四棚一草”、“三供兩治”、“和諧平安龍江”、“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社會建設方面取得突破。
深化改革開放,增強企業發展活力。推進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哈牡綏東加工貿易區和黑河、同江大橋及與其相應的鐵路公路建設,擴大江海聯運、陸海聯運,不斷拓寬經貿合作大通道,推動對俄科技、能源、原材料等領域合作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抓好哈爾濱市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積極解決全省廠辦大集體的問題。推進融資渠道創新,強化政銀企聯動機制,加大市場好、産品優、成長性強的工業企業短期放貸。加強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積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等新興農村金融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