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9月19日電(記者陳夢陽)日前,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創建的網上世博會遼寧館開通,進入網站,映入眼簾就是1949-1978年遼寧創造的200個新中國“第一”,這些“第一”同樣要在明年5月的上海世博會遼寧館裏展出,它們讓遼寧老工業基地的自豪和驕傲一覽無余。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遼寧創造“第一”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第一台臥式鏜床、第一台輪式拖拉機、第一架戰鬥機、第一艘導彈潛艇、第一艘萬噸巨輪、第一輛大功率內燃機車……這許許多多標誌性的“第一”,成就了遼寧“新中國第一個工業基地”的稱號,從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間,遼寧上繳中央財政累計約900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對遼寧投入的2.7倍,為新中國建立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國民經濟體系做出了巨大貢獻。
“那時的絕大多數‘第一’,在世界上來説都不是‘第一’,甚至技術水平比較落後,但對新成立的共和國來説非常重要。在經歷多年戰爭後非常貧弱的基礎上建立起的‘第一’,既打破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鞏固了政權,又極大地提高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自信心。”遼寧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煥鑫説。
遼寧不僅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工業基地,而且調出大批生産資料和産品,派出數十萬科技人員和職工,幫助兄弟省市發展經濟、新建企業,在兄弟省市創造的許多個新中國“第一”裏,同樣有遼寧的一份貢獻。
改革開放伊始,作為受計劃經濟影響最深的省份之一,曾經的“遼老大”陷入了低谷,然而,遼寧仍在不間斷地貢獻著“第一”──第一家破産的公有制企業瀋陽防爆器材廠,掀起姓“社”姓“資”大討論的商業租賃第一人關廣梅……儘管這時的“第一”顯得有些悲壯和富有爭議,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第一”在當時對於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和示範作用。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遼寧逐漸走出了低谷,昔日的工業巨人再次煥發活力,特別是中央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以來,遼寧經濟加速前進。一個個“第一”再次讓世人刮目相看:第一台百萬噸乙烯裝置用裂解氣壓縮機組、第一套大型風電機組軸承、第一個船用曲軸……
同樣是新中國“第一”,然而,今天的“第一”已非昔日“第一”可比,它們中的許多不僅是新中國“第一”,還是世界“第一”。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特高壓1000兆伏安、1000千伏世界級變壓器是世界首組,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成功的2萬噸橋式起重機,是世界上最大起重量、最大跨度、最大起升高度和最高技術難度的大型起重設備……這樣的第一如今在遼寧比比皆是。
“從新中國‘第一’到世界‘第一’,遼寧無數個‘第一’的演變已足以説明中國經濟建設的成就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劉煥鑫這樣評價60年來遼寧創造新中國“第一”的歷史。
60年時光荏苒,老工業基地風采依舊。可以預見,在遼寧這塊沃土上,無數個“第一”還將繼續為共和國的明天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