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林權證書,73歲的徐俊山高興得手有些顫抖,“今後,咱就是林子的主人了。”6日,北京市首批林權證發放儀式在昌平區興壽鎮木廠村舉行,徐俊山和其他9名村民成為本市首批林權證持有者。這也標誌著全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邁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此次發放的林權證,封面呈墨綠色,內頁是森林、林木、林地狀況登記表。各家承包的林地面積有多大,四至範圍到哪兒,地裏種了什麼樹、共計多少棵樹,林地使用期有多長,登記表上一目了然。
擁有林權證,就意味著擁有了林地的使用權以及林木的所有權、使用權。“簡單説,就是地裏種什麼,怎麼種,自己能做主了。”徐俊山告訴記者,他一共承包了村裏9個地塊、面積共7畝的林地,地裏栽的全都是板栗,原先要想砍掉板栗種點別的,得經過村集體的同意,還得報區裏的林業部門審批。現在,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村680多畝果樹全部承包到戶,確權確地。只要在承包期限內,村民就可以自主決定林地的種植結構、經營模式,“趕明兒栗子不值錢了,我就改種蘋果種李子,再搞點林下經濟,反正都是自己拿主意。”
和林權證一起發到村民手中的還有紅色封面的股權證書。原來,木廠村除了680多畝經濟林,還有13500畝的生態公益林。按照北京市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這部分林地按照“均股不分山、均利不分林”的原則,採取確權確股的方式,明晰所屬集體林地産權股本,依法進行股權確認,“均股到戶”。為此,木廠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合作社負責對13500畝生態公益林進行統一經營管理。“將來政府發放的生態效益補貼,還有林地的經營所得,70%拿出來給股東分紅,剩下的30%用於林木的撫育管理。”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長齊玉成介紹説。
本市于去年9月份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目前,全市各區縣確定的22個鄉鎮71個試點村的林改工作也在積極推進,共涉及農村人口21313戶、66376人,要完成改革的林地面積22.5萬畝,試點工作計劃於今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勘界確權任務。預計全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於2011年底前全部完成。(記者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