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關係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日前,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在全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上下功夫。”
新的要求,激發新的動力。“將生態江蘇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已經成了全省上下的自覺行動。
3%和2.2%:確保減排保持全國“第一方陣”
“確保全省COD、SO2排放總量分別削減3%和2.2%。”在2010年全省環保會議上,江蘇省確定了今年污染減排的目標任務。
“實際上,按照減排的總體進度,今年只要把污染增量很好地消化掉,就能實現‘十一五’減排目標,”徐鳴副省長説,“但經省委省政府反復研究,最終把削減比率定為3%和2.2%,目的是引導各地始終不放鬆污染減排,始終不降低工作要求。”
“省委省政府把污染減排指標定得高一些,意圖很明顯,就是把減排作為調整産業結構的一個重要抓手,促進全省保增長、調結構。”省環保廳廳長陳濛濛表示。
實際上,江蘇的減排工作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2009年江蘇省COD和SO2排放總量連續4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減排任務。但是,江蘇並沒有因此放鬆污染減排力度,而是自加壓力,主動把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與優化産業結構結合起來,大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記者了解到,為完成今年的減排任務,江蘇省將攻堅克難,再打幾個“組合拳”:
——圍繞重點項目抓落實。把減排任務細化落實到1121個具體項目上來,跟蹤督查。到年底,確保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00萬立方米以上,配套建設主幹管網2500公里。
——在淘汰落後産能上下功夫。組織實施落後産能新一輪三年淘汰計劃。加快推進電力“上大壓小”項目。組織500家和150家企業分別開展自願性和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
——強化減排設施運營監管。對污水處理廠,嚴格核減污水處理費和脫硫優惠電價,加強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20噸以上的燃煤鍋爐年內全部接入煙氣脫硫在線監控系統。
太湖治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讓太湖重現碧波美景”,一直是江蘇人心中的期盼,也始終是省領導牽掛的大事。
2月24日,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在南京召開,省委書記梁保華對太湖治理專門作出重要批示,省長羅志軍在會議上要求,確保完成今年治太目標任務。
4月10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克志赴太湖地區,檢查落實太湖治理應急措施。 當日,正式啟動太湖應急治理機制,確保太湖安全度夏。
4月20日,副省長徐鳴率領省太湖辦、環保廳負責人奔赴太湖主要入湖河流之一的漕橋河,進行“飛檢”……
把太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江蘇省堅持鐵腕治污,科學治太,一手抓應急防控,一手抓長效治理。2009年實現了“兩個確保,三個下降”的年度目標,太湖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數字顯示,太湖9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湖體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同比下降2.2,藍藻發生面積和藻類密度均小于上年,15條主要入湖河流中只有一條月平均水質劣于V類,同比減少2條,超額完成了劣于V類河流數量減少到20%以下的目標任務。主要入湖污染物氨氮、總磷指標同比下降10%、6%。
今年江蘇省明確太湖治理的目標任務是: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所下降,太湖水質繼續有所改善。
“下決心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後生産能力”。江蘇省將優化生産力佈局,逐步使太湖流域經濟結構“調優、調高、調強”。今年將開展新一輪化工行業、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專項整治行動,完成太湖流域紡織染整、化工、造紙、鋼鐵、電鍍、食品六大重點行業提標改造,對年底前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實施關停。
呵護藍天,讓百姓呼吸到新鮮空氣
城市大氣污染,主要來自建築工地揚塵、機動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排放。今年,江蘇省將花大力氣,治理城市大氣污染,讓百姓擁有更多的藍天。
省環保廳廳長陳濛濛介紹,江蘇省將全面實施“藍天”工程,強化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制訂實施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加快淘汰分散和小型燃煤鍋爐,督促沿江8市先行建設灰霾監測系統,提高監測預警能力。
建立建築工地揚塵排污收費制度,是江蘇的大膽探索,記者了解到,江蘇省將會同財政、物價部門在南京、徐州市開展試點,運用價格杠桿推進揚塵污染控制。
“圍繞解決機動車尾氣污染問題,組織各地制訂機動車環保檢測場站建設規劃,建成簡易工況法檢測線158條。”陳濛濛説,江蘇省將全面推行機動車環保標誌管理,部分城市已開始實施黃標車限行。南京、蘇州等地已經開展灰霾監測試點。
下大力氣砍掉“黑尾巴”,南京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4月24日,記者來到南京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督管理中心,中心主任張世達指著大屏幕説,這裡是國內最先進的機動車污染監督管理系統,南京市的70萬機動車全部納入了“視野”,每輛車的上牌、檢測、標誌、限行等全過程實現了在線實時監控。張世達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我們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阻止了近3萬輛不達標和高污染車進入南京市,使機動車污染從源頭得到了嚴格控制,每年減少污染物排放5萬多噸。”
綠色江蘇,讓城鄉擁抱森林
“三片平原三片山、黃河故道一高灘。”徐州銅山2004年尚有10萬畝荒山。該縣響亮提出“把森林搬進銅山,讓城鄉擁抱森林”的造林口號,2005年以來,創新機制、科學規劃、加大投入,6年來新增山區造林7.8萬畝,山區森林覆蓋率由50.6%提高到92.3%,居江蘇第一。
銅山,是江蘇省“綠色江蘇”建設的一個縮影。開展“綠色江蘇”建設七年來,江蘇新增植樹造林面積1216.1萬畝,超過此前30年造林面積之和。
放眼全省,大江南北造林綠化各具特色。蘇南地區狠抓滬寧城際鐵路沿線綠化、環太湖生態防護林建設和城鄉一體綠化建設;蘇北地區狠抓楊樹速生豐産林建設;鹽城等地按照“三年再造5萬畝新林場”的目標,突出抓好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徐州、鎮江、南京等地狠抓荒山石山造林和荒山造林;連雲港市贛榆、東海兩縣大力開展西部丘陵崗地造林綠化建設,規劃兩年恢復丘陵山區植被10萬畝。
據了解,今年是“綠色江蘇”建設的決戰之年,衝刺目標是“新增造林150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