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專家就轉基因安全問題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0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近日,記者就轉基因安全有關問題,專題採訪了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所長、研究員林敏。

    記者:你如何看待轉基因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安全爭論?

    林敏:有兩句話,一是轉基因技術是人類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技術,二是轉基因技術及其産業化在爭論中快速發展,真實反映了轉基因作物産業化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國際國內有關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爭論由來已久,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由於轉基因技術打破天然物種隔離,在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可能會存在潛在風險;二是轉基因技術飛速發展,轉基因産品國際貿易也不斷發展,轉基因生物安全並不純粹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會由此引發許多的社會、經濟、政治、甚至宗教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由轉基因生物安全而引發的國際貿易爭端。不同國家、地區,由於轉基因技術發展的不均衡,其採取的安全管理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不同國家均通過安全管理,以維護其産業發展、國際貿易中的國家利益。總體來説,轉基因生物及其産品出口國,以及轉基因技術發展較快的國家和地區,通常會採取較為積極、開放的管理策略,以促進技術應用和出口;轉基因生物及其産品進口國,以及技術發展較為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則往往會採取較為嚴緊的管理策略,並以此作為技術性貿易措施,以維護其産業、貿易利益。

    記者:質疑轉基因作物生物安全性的一些論據是否站得住腳?

    林敏:轉基因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都伴隨著激烈的安全爭論,1998年起發生了“英國普斯塔事件”、“美洲斑蝶死亡”、“加拿大超級雜草事件”、“歐洲轉基因玉米對哺乳動物健康影響”、“中國抗蟲棉破壞生態”等事件。這些事件最終被各國政府和權威研究機構一一否定。例如1998年,英國科學家普斯塔個人在電視臺(並不是通過學術論文或者通過權威機構)發佈了他的實驗結果,稱用轉基因的馬鈴薯飼餵大鼠可以破壞免疫系統。英國皇家學會針對普斯塔的報告,專門組織專家進行了認真評估,最後的結論是,實驗結果不能證明轉基因土豆對大鼠有這樣的一些危害。這是第一個與轉基因生物安全有關的事件,它引發了一場持久的全球性的而且到現在依然沒有平息還愈演愈烈的轉基因生物安全之爭。2009年的所謂轉基因玉米品種對大鼠的腎臟、肝臟的實驗,指法國卡昂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國際生物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三種轉基因玉米品種對哺乳動物健康影響的報告。為什麼説是所謂的事件?一是因為他們並不是做了實驗,而只是把孟山都公司3個轉基因玉米90天大鼠喂養數據進行統計學重新分析;二是他們的工作受一些極端環境保護組織的資助,他發表的動機和結果的可信性也受到質疑。歐洲食品安全局轉基因小組對這個工作也作了分析,最後在2009年對這個問題形成了一個決議,這個決議就説他們論文提供的數據不能支持作者關於轉基因玉米對大鼠腎臟、肝臟造成傷害的結論。關於“Mon863喂養對老鼠造成免疫系統影響”的有關報道問題,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等的主管機構、第三方研究機構的科學數據均已表明,轉基因玉米與傳統非轉基因玉米具有實質等同性,未發現額外的安全問題,以科學事實否定了其不實傳言。國際上數十個國家,長達10餘年的安全食用歷史,進一步證明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記者:歐美等國家對轉基因作物發展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態度?

    林敏:全球轉基因作物規模化應用已逾14年,種植面積、作物種類、加工食物種類和食用人群逐年擴大,但由於各國實施了規範管理和科學評價,全世界每年上億公頃土地種植轉基因作物,每年數億人群食用轉基因食品,迄今尚未發生具有科學實證的轉基因食用和環境安全問題。2004年聯合國糧農組織關於糧食和農業狀況的報告提到一個共識,目前市場上的轉基因産品可以放心用,並不是像某些人渲染的那麼可怕。第二,檢測目前市場上的轉基因産品安全性所採用的方法也是科學恰當的,包括中國,包括全世界。第三,迄今為止,在世界各地尚未發現可驗證的、因食用由轉基因作物加工的食品而導致的有毒或有損營養的情況。數以百萬計的人食用了轉基因作物加工食品未發現任何不利影響。

    2009年,25個國家種植了1.34億公頃的轉基因作物,比2008年增長了7%。美國仍然是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種植面積為6400萬公頃。抗蟲和除草劑轉基因玉米佔據了美國玉米種植面積85%,抗蟲轉基因棉花佔據了美國棉花種植面積90%。 美國人的膳食結構與中國人不盡相同,其主食中不僅有水稻,還有小麥、玉米和馬鈴薯等。除轉基因小麥産業化滯後外,玉米、水稻、馬鈴薯均有轉基因品種被美國政府批准種植和食用。2000年以來,美國先後批准了6個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伊朗批准了轉基因抗蟲水稻商業化種植。加拿大、墨西哥等四國批准了轉基因農産品進口允許食用。同時,美國批准了孟山都公司培育的耐草甘膦除草劑小麥品種。美國國家科學院于2010年4月13日在網絡媒體上發表的最新報告《轉基因作物對美國農業可持續性的影響》最具説服力。該報告從農戶視角對美國發展轉基因作物14年來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作了全面和客觀的分析,指出從總體情況來看,與不使用轉基因技術的傳統農業相比,轉基因技術為美國農民創造了巨大的環境收益和經濟收益。

    歐盟和日本對轉基因食品的謹慎態度,更多地是出於其農産品進口國的實際情況,以安全問題作為一種技術性貿易措施。事實上,歐盟及日本相關主管機構、第三方研究機構近10餘年來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研究,均未發現與已産業化轉基因食品直接相關的安全問題。2009年10月,歐洲食品安全局轉基因生物小組按照轉基因植物及相關食品和飼料風險評估指導辦法及複合性狀轉基因植物風險評估指導辦法提出的原則,對轉基因抗蟲和除草劑作物給予了一個權威性的科學意見:在對人類和動物健康環境影響方面,轉基因與非轉基因一樣安全。2010年3月,歐盟委員會宣佈,批准使用3種轉基因玉米生産食品和飼料,同時決定可以種植轉基因土豆Amflora用於生産工業用澱粉和畜牧飼料。

    記者:我國如何保障轉基因食品的安全?

    林敏:我國是世界上較早制定和實施了轉基因生物管理法規的國家之一,現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並與國際慣例銜接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依法實施安全管理取得顯著成效。我國依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轉基因植物安全評價指南》,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農組織和經濟合作組織等制定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指南,制定了科學規範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食用安全性評價主要包括營養學評價、毒理學評價和致敏性評價等內容。營養學評價主要檢測轉基因作物在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澱粉、水分、灰分等,包括氨基酸和脂肪酸構成分析)、微量營養成分(礦物質、維生素)以及抗營養因子等方面,與非轉基因作物是否有生物學意義上的差異。毒理學評價分別通過轉基因作物表達的蛋白和轉基因作物開展動物試驗,如:大鼠90天喂養試驗、短期喂養試驗、遺傳毒性試驗、三代繁殖試驗、慢性毒性試驗,觀察其對試驗動物是否有不良影響。致敏性評價方面通過與已知致敏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進行同源性比較和開展蛋白體外模擬胃腸道消化試驗確保轉基因作物表達的蛋白食用安全性。

    記者:轉基因食品是否“絕對安全”或“零風險”?

    林敏:要知道,風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即便是人們經常食用的傳統食品,以及不少藥品,也不能説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都絕對沒有風險,絕對安全。例如,聯合國糧農組織就把牛奶、雞蛋、魚、甲殼類(蝦、蟹、龍蝦)、花生、大豆、核果類(杏、板栗、腰果等)及小麥等8類食物列為常見過敏食物,因為儘管多數人吃了沒事,一部分人吃了也還存在一定風險。因此,“零風險”的説法在科學上站不住腳,這樣的食品也是不存在的。第二,風險不等於現實存在的危險。如其它科學技術一樣,轉基因技術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可能存在潛在的風險,但實踐證明,通過規範管理、科學評價、嚴格檢測和深入研究,完全可以預測、消除和防範各種風險。實際上,正是採取了以上措施,才保證了今天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因此,理性的態度和正確的作法是:對於經過嚴格試驗和長期實踐證明是安全的轉基因作物應當及時推廣應用,讓它促進農業發展,為人類造福。

 
 
 相關鏈結
· 農業部: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取得積極進展
· 專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對人畜不安全
· 農業部再次表示從未批准任何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
· 農業部就農業轉基因技術與生物安全等問題答問
· 農業部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答記者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