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這五年,是重慶市財政總體實力顯著增強的五年,也是改善民生力度空前的五年。
一是財政惠民投入力度更大。重慶財政在民生方面投入從“十五”末的226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850億元,翻了2番,建立並鞏固了民生佔一般預算支出50%以上的投入機制。五年來,財政共投入2700億元用於民生。在加大投入的同時,實施了多項惠民提標政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連續5年提標,人均養老金從739元提高到1409元,增長近1倍,5年累計財政補助209億元;城鄉低保提標3次,從155-210元提高到240-290元,5年累計支出87億元;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從2006年的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120元,增長2.4倍,5年累計財政補助73億元。優撫、農村五保、孤殘兒童等補助標準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是財政惠民覆蓋範圍更廣。五年來,從城市到鄉村、從小孩到老人、從解決“衣食住行學醫”到解決就業、社保等難題,從免除農業稅到發放各種補貼等方面,重慶財政始終堅持從“大”處著眼、“小”事入手、“難”處著力、“細”處傳情,解決了系列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197萬人增加到300萬人,擴大了參保覆蓋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從無到有,從試點到全面推開,參保人數達到771萬人;城鄉居民合作醫療由點到面,提前三年實現全覆蓋;財政直補農民資金總量達165.2億元,惠及2000多萬農民,人均增收826元;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對象擴大到大學生村官和高校當年畢業生;投入54億元,廉租住房保障從“雙困”家庭全覆蓋擴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三是財政惠民政策落實更新。五年來,重慶財政不僅保障了規劃提出的民生預期目標資金需求,還主動埋單,解決了許多疑難問題,多項舉措走在全國前列。投入19.7億元在全國率先償還“普九”債務;每年投入32億元率先在全國兌現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政策;投入10.4億元率先在全國將關破企業退休人員和國企“雙解”人員和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納入醫保;投入2.03億元率先在全國建立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三位一體的困難群體幫扶體系;投入51億元在全國率先啟動和建設體量最大的公租房;投入70億元推動大下訪取得成效;投入2.4億元推進交巡警平臺建設;投入12.2億元加強校園安保,投入1.8億元建立中小學生營養計劃獎補機制,投入5.2億元(市級)修建1000塊中小學塑膠運動場。
四是財政惠民公平性更高。五年來,重慶財政立足於統籌城鄉綜合改革,更加注重區域發展,更加注重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提高公平性、均衡性。投入111億元,免費義務教育從農村貧困學生擴展到所有中小學生;建立54億元週轉金啟動戶籍改革,打破城鄉流動的壁壘;投入153億元助醫改破冰;落實28.7億元助推“兩翼農戶萬元增收”;投入25億元補助31個遠郊區縣專項資金用於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助推城市建設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