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廣元青川縣的青川地震博物館進入最後裝飾階段,這一四川文化新成員,將成為青川文化旅遊的新發力點。截至目前,全省2938個災後文化恢復重建項目99%開工。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到文化産業發展,再到文化遺産保護,四川文化煥發盎然生機。
公共設施建設:災區一舉跨越20年
截至3月底,全省有1053個公共文化設施重建項目開工,佔項目規劃數的97%,完成投資20億元,佔規劃總投資的76%。通過災後恢復重建,災區公共文化設施的硬體建設一舉跨越20年。有了村、鄉、縣、市四級文化站(室),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公共文化設施除要建得起,更要轉得動、有活力。四川省大力培養文化骨幹,硬體、軟體建設兩手抓,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明顯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呈現嶄新局面。
文化産業建設:項目集聚龍頭做大
文化産業恢復重建,拉動了災區可持續發展。四川省以抓文化産業恢復重建項目建設為中心,以抓産業項目集聚為著力點,以抓産業恢復重建和服務能力為己任,努力培育重點企業,打造一批高水準、規模化、具有示範效應的文化産業項目。
按照《四川省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規劃項目實施計劃 (中期調整本)》,四川省列入生産力佈局與産業結構調整的文化産業項目共計62個,規劃項目總投資18.8億元。目前,62個項目全部開工,已完工42個;完成總投資15.5億元,佔總投資的81.9%。
龍頭企業借機起跳。2010年6月,新華文軒以12.55億元與四川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5家全資子公司進行資源整合,更名為“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隨後,新華文軒主導的《東亞人文100導讀》摘得2011年亞太出版商協會圖書金獎。
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歷史文化脈絡
在保護文化遺産方面,四川省不遺餘力。據省文物管理局統計,截至2011年3月28日,列入國家《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的不可移動文物搶救保護工程、博物館、文管所維修、少數民族村寨工程等245個項目全部開工,完成和即將完成的共208項。
“三基地一窗口”和地震遺址“一館三地”建設積極推進,北川、映秀、漢旺地震遺址紀念地實現局部開放。世界文化遺産都江堰古建築群伏龍觀、二王廟搶救保護工程竣工……文物保護系列工程顯示了四川省傳承歷史文化、保護世界文化遺産的強烈責任感。
四川省還編制完成了《四川省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規劃實施方案》,啟動了39個建設項目,紮實開展非遺整體性保護,大力推進非遺研究基地和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建設,積極組織非遺研究、宣傳和展示活動。(記者 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