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渤海環境保護省部際第一次聯席會議以來,國家林業局從渤海沿海區域濕地保護、沿海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入手,加強環渤海四省(市)沿海區域生態修復,截至目前,累計完成造林面積1987.5萬畝,佔全國同期造林面積的10.88%。
7月25日,國家林業局總工程師陳鳳學在第二次渤海環境保護省部際聯席會議上公佈了一組數據:2009-2010年,國家在天津、河北、遼寧和山東環渤海四省(市)共完成林業投資150.7億元,四省(市)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404萬畝,飛播造林168萬畝,無林地和疏林地封山育林415.5萬畝;渤海沿海地區新建濕地自然保護區7個,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9項,總投資達2.7億元,累計恢復濕地面積約2.62萬公頃;林業部門在環渤海地區新建自然保護區8處,對該地區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投入資金6833萬元,用於9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另據最新階段驗收結果表明,環渤海地區退耕還林工程造林保存率在99%以上。
陳鳳學介紹,經過兩年半的治理,國家在環渤海四省(市)實施的重點生態工程發揮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增加了森林資源。目前四省(市)已營造沿海基幹林帶4894公里,除重鹽鹼地段外,初步實現了合龍。同時,四省(市)工程區有林地面積增至5485.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0.47%,分別比2005年底增加513萬畝和2.85個百分點。
二是改善了生態狀況。通過工程治理、社會造林和義務植樹,工程區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為396萬畝,比2005年減少59萬畝,土壤侵蝕強度逐步下降,農田防護林網不斷完善,防災減災能力和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增強。
三是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四省(市)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型防護林,建成了一批具有區域優勢特色經濟林、用材林基地,實現了良種化栽培、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地方經濟發展。據統計,2010年底,四省(市)工程區林業總産值達410億元,比2005年增加了226億元。
四是城鄉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結合新農村建設、生態城市建設,積極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等行動,建起了一批森林城市、花園式村莊和單位,推進了城鄉綠化一體化。
五是增強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