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載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和5000米級海試團隊的“向陽紅09”船,在完成歷時49天的海試任務後順利返回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徐紹史,江蘇省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何權,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偉中,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連增以及科技部、財政部、外交部等有關部門代表,海試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參試單位代表到碼頭迎接。
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偉中在歡迎儀式上表示,深海是國際海洋科學技術的熱點領域,也是人類解決資源短缺、拓展生存發展空間的戰略必爭之地。無論是探索深海科學奧秘,還是開發海洋戰略資源,都離不開海洋高技術的支撐。國家高度重視深海科技工作,10年前啟動了“863計劃”深海載人潛器研製重大專項,並對海試工作給予了持續支持。“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000米級海試的成功,是中國海洋科技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是各有關部門、參試單位通力合作的典範,對於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受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賜貴委託,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連增在歡迎儀式上致辭。他説,“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000米級海試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卻實現了我國載人深潛的巨大突破,為開展7000米級海試和載人深潛未來實際應用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為實現我國攀登科學高峰、探索深海奧秘的宏偉目標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一成就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到達全球70%以上海洋深處作業的能力,極大增強了我國科技工作者進軍深海大洋、探索海洋奧秘的信心和決心。
據悉,本次海試是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海洋技術領域的重點任務,由科技部委託、國家海洋局組織、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具體實施,共有來自13家單位96名科研人員參加海試任務。海試期間,“蛟龍”號分別在東太平洋3個海區進行了5次下潛作業,最大下潛深度達5188米,並在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開展了海底照相、攝像、海底地形地貌測量、海洋環境參數測量、海底定點取樣等作業實驗與應用,完成了各項試驗任務。(中國海洋報記者 黃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