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嘞 ,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嘞……”當年江西妹子唱著山歌送情郎當紅軍,今天,這支催人淚下的山歌成為江西省宣傳紅色文化的經典曲目,在氣勢恢宏的大劇院、在鄉村簡易的小戲臺、在社區的露天廣場被廣泛傳唱。
挖掘江西厚重的紅色、綠色、古色文化資源,推出文藝創作繁榮工程,讓優秀的文化作品源源不斷流向城市鄉村,流進百姓的心田。
政府埋單,請農民看戲、看電影、開展文體活動,具有全國首創意義的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引導腰包鼓起來的廣大農民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繼在中部地區率先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後,如今,全省的博物館、紀念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已全部免費開放。
各級政府財力向公共文化傾斜,城市最好的建築是文化場館,市民、農民最滿意的是身邊開闊的活動場所。撫州人自豪地説,“臨川四夢”可以在湯顯祖大劇院演出了;吉安人驕傲地説,吉安市文化藝術中心的豎琴造型建築,採用的是北京國家大劇院的入選方案;九江人自信地説,九江挺進八里湖時代,藝術中心和圖書館是標誌性建築……
文化民生工程的陽光照耀著這片紅土地,幸福飄蕩在曬谷場看戲農民的笑聲中,幸福跳動在小區婦女翩翩起舞的倩影裏。
文化富民,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滋養百姓精神家園
——“吃一口酒,我問你,買主進門你怎待客?”
——“禮貌待客我做到家,又讓座來又敬茶。”
2月7日,宜春市採茶劇團的《孫成打酒》,在袁州區水江鄉的一塊草地上演出,十里八鄉的群眾像過年一樣,聚集在這裡,把以演出大客車為背景的露天舞臺圍得裏三層、外三層。
臺上,演員們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顯功力;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現真情。台下,上至白髮蒼蒼的老農,下至幾歲的孩子,一會兒開懷大笑,一會兒黯然神傷。
水江中學副校長姚永明説:“以前幾年難看一場戲,現在一年最少能看到4場大戲,有戲看,農民都會放下手上的活,趕來看戲。”
水江村水江小組農民黃萬亮,提前兩個小時來看演出,仍然沒有搶到好座位。他説:“現在政策好,生活富裕了,政府經常送戲給我們看,日子越過越舒心!”
談到文化下鄉的好處,黃萬亮説:“村裏看戲、看書、打球的人多了,打麻將賭博的少了。那些戲教我們要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勤勞致富,踏踏實實過生活,好處多著哩!”
新世紀以來,江西經濟駛入發展快車道,逐漸富裕的百姓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需要。作為農業大省,為了改變佔人口大頭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調生活,2005年9月,江西省在全國首創農村文化三項活動,省委、省政府投入6000萬元,免費請農民看戲、看電影、開展文體活動。
這是江西省繼“百團下基層、百戲送農民”、“名人名劇下基層”等全國有影響的社會文化活動之後,在全國具有示範效應的一項文化民生工程。
6000萬元的單項文化投入,對於經濟欠發達、財政不寬裕的江西來講,顯示的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心。
而這只是開始。江西省投入力度逐年加大,2006年1個億,2007年起每年1.2億元。目前,該活動累計送戲下鄉46529場,放映電影98.85萬場,開展文體活動25714次,受益群眾達3.5億人次,被稱為“百姓工程”、“民心工程”。
如果説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解決了農民看戲難的問題,那麼2008年省委、省政府每年投入1000萬元在全國率先實施的江西文藝創作繁榮工程,著力解決了包括農民在內的廣大群眾看好戲的問題。
文藝創作繁榮工程加速了江西原創文化作品的生産,推動了江西文化舞臺的繁榮。3年來,全省每年新創戲劇劇本100多個,獲得扶持投排的劇目50余個。
從2009年開始,江西省以繁榮工程生産出的優秀文藝作品為依託,打造了一個文化公益展演平臺——相約春天,讓普通老百姓能在高雅藝術殿堂免費看到代表江西舞臺藝術最高水準的劇目,有殘疾證、低保證的困難群體優先領票。從此,城鄉困難群眾也有了自己的“特權”,能夠走進劇場看戲看演出,享受實實在在的文化發展成果。
安義縣龍津鎮風山村農民柳厚德,在2009年的“相約春天”公益展演中,生平第一次進江西藝術劇院看了一次大戲,今年他又和兒子首次在省話劇團劇場看到木偶劇。
“感謝黨的好政策,免費進大劇場看大戲,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柳厚德説。
過去的3年裏,“相約春天”讓7萬名觀眾看到了30余部優秀的舞臺劇目。
今年的2月7日至3月8日,江西藝術中心、江西藝術劇院等各大劇院陸續公益上演包括省歌舞劇院的《贛風》、上海芭蕾舞團的《白毛女》等11個院團的18個優秀劇目,演出34場。
“公益大展演,敞開大門把最優秀的作品展現給老百姓,這在全國是首創的,江西一元錢的文化投入,産生了一些省市十元錢都難取得的效果。”文化部藝術司一位領導這樣評價。
文化樂民,讓群眾無障礙零門檻共享公共文化
大師的真跡,上億元的恢宏巨著,市民能夠免費面對面。
2月19日10時,省博物館自然館門口排起了兩列長隊,大家在有序等待參觀“水墨清韻——近現代書畫藝術大師作品特展”,爭睹張大千、溥心畬等10位藝術巨匠在昌首次展出的真跡佳作的風采。
據有關部門統計,開展一週,已有7萬名觀眾前來參觀。“在免費開放以前,大家掏錢看展覽,是很難有這樣熱鬧的場面的。”省博物館負責人説。
一對夫妻佇立在張大千先生的巨幅畫作《雲山圖》前,反復欣賞,激動不已。 (上接A1版)他們不敢相信,這幅市場價值上億元的傳世珍品就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而且就在家門口的博物館內免費展出。
這個展覽是省博物館今年從台北歷史博物館引進的第一個大展,也是該館“走進藝術大師”系列書畫展引進的第11個大展,展出了《雲山圖》(張大千)、《秋荷白鷺》(溥心畬)、《一鳴天下白》(徐悲鴻)、《天竹雙喜》(齊白石)等10位藝術巨匠的真跡佳作85件(組)。
文化從來都不是曲高和寡的獨樂樂之事,讓百姓無障礙零門檻共享公共文化,文化由此回歸其群眾性特質,成為眾樂樂之事。
眾樂樂,文化場所不再門可羅雀、冷冷清清。
“現在不一樣了,博物館每個月都有一兩個好展、大展,我幾乎每個月都要到博物館裏轉悠兩三次,到這裡學點知識,陶冶情操,幾天不來就會想。”青雲譜區三家店街道的孫斌這樣説。
“免費開放,讓逛博物館不再是奢侈的事情,可以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有利於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公民素質的提升。”
不少參觀者表達了對博物館拆除門檻的讚許和認同。
據悉,省博物館自2008年以來每年會推出10余個臨時大展,每年接待觀眾100萬人次。
眾樂樂,得益於江西省的一系列樂民文化工作:2007年11月5日,江西率先在中部地區分兩批開放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為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帶了一個好頭,起到良好的示範效應。
2008年2月作為全國博物館免費開放試點省,江西省又開放了90余家博物館、紀念館。如今,每年有2000萬人次的國內外觀眾近距離親近江西省100余家博物館、紀念館裏的文化遺産,參觀者中青少年、低收入群體呈增長趨勢。
2011年,江西省所有113個公共圖書館、114個文化館(群眾藝術館)和162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自當年12月16日起全部實行免費開放。2個月來,進入圖書館、文化館的群眾同比增加了五成以上。
為了將“免費午餐”打造成“文化盛宴”,讓公共文化更好地為公眾服務,江西省以博物館免費開放為契機,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而且高標準規劃、有意識地提升文化設施的內涵,使不少公共文化設施成為當地的標誌性建築。
目前,全省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295個,面積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具有圖書閱讀、廣播影視、科技培訓等多項功能,實現了鄉鄉都有綜合文化站的目標。興建了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萍鄉市博物館等20多個新博物館。完成9979個自然村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建成1.7萬餘家農家書屋,基本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村村有的目標。
文化育民,用喜聞樂見的精品傳播核心價值觀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
在豐城市,提到北坑農民劇團,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創造了一個奇跡:給農民演了60年,足跡踏遍豐城及周邊縣市。
一個農民劇團,沒有政府投入,沒有編制,在相對貧瘠的農村,能堅持60年,奧秘何在?劇團創始人熊長福坦言,劇團有過輝煌,但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低谷,許多演員都去外地打工了,他接到的戲沒有人演,那時候他想過放棄劇團,但是,一位分管社會治安的鄉幹部的一句話,讓熊長福堅定地守護著他的劇團。
那是令他一輩子都銘記的話:1980年到1990年,北坑村有十多人因觸犯刑法坐牢,但你在劇團培養的幾百個徒弟中,沒有一個犯事的。
熊長福説,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所做的這一切意義何在!原來,戲裏的禮義廉恥會潛移默化影響人,這就是先進文化的力量。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創作生産更多優秀作品,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進入新世紀以來,培育了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井岡山精神的江西,開始用世界的眼光審視腳下的這片土地,努力鑄造江西的文化“標桿”,不斷用先進文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文化軟實力,培育新人。
2009年10月31日,一個激情飛揚、令人難忘的夜晚。剛剛喜摘全國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大型情景歌舞《井岡山》,作為中宣部、文化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全國百台好戲進京獻禮演出的“壓軸大戲”,在國家大劇院隆重上演,觀者都稱之“歌動聽、舞好看、景色美、情感人”。
江西屬於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在全國得天獨厚。但是,如何將資源優勢轉換成文化優勢,尤其是在反映“井岡山”這個題材上,怎樣才能讓這段紅色歷史變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江西文藝工作者充分發揚敢為人先、敢闖新路的井岡山精神,奉獻出“情景歌舞”這一創造性的舞臺藝術樣式。它既不是舞劇,也不是歌劇,既不是主題綜合晚會,也不是流行的音樂詩畫或風情歌舞,卻既適應題材表現需要又符合觀眾審美追求。
代表贛人創新進取的不僅於此,由省委宣傳部策劃、創編的大型歷史風情魔幻歌舞《神奇贛鄱》,將歷史故事、人文風情、魔幻空靈融合成一台歌舞節目,“歷史風情魔幻”這種形式在國內甚至在世界上也是一個創舉,加上運用了許多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舞美、燈光、音響等舞臺技術,給中外遊客營造出“神奇”、“震撼”的效果,代表了江西原創藝術的可貴求索。
近年來,全省創作新劇(節)目、音樂作品、美術作品8000余件,其中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達到三分之二,共有200多個作品在國際國內重大文藝比賽中獲獎。
一台臺好戲,演繹贛鄱大地萬種風情;一本本好書,記錄井岡兒女奮力求索的進取精神;一首首好歌,唱響昂揚向上的時代旋律。
文化的力量,讓江西更加自信地奔跑在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大路上。(鄢 玫 鬱鑫鵬 劉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