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堅守實業不鬆勁——浙江省發展實體經濟十年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04日 09時14分   來源:浙江日報

    金秋浙江,處處美景。

    剛出爐的三季報顯示,浙江經濟企穩向好,年度經濟發展目標能否實現就看最後的衝刺。

    而眼下,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浙江實體經濟面臨又一次大考。

    10年,這樣的關口一道又一道。危中尋機,克難攻堅,浴火重生,浙江實體經濟歷經錘煉。

    10年,浙江經濟總量連續跨越了1萬億、2萬億和3萬億元,城鄉居民富裕水平、社會均衡發展水平、科學發展GDP質量,在全國各省區中均連年位居第一。

    而今,在轉變發展方式的主航道上,浙江實體經濟又一次揚帆啟航。

    振興實業,堅守和回歸夯基石

    2011年,浙江生産總值32000億元,繼廣東、江蘇、山東之後首度跨入GDP“三萬億俱樂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首破萬億元大關。

    然而,以實體經濟躋身中國經濟第一方陣的浙江,10年來受到的挑戰也前所未有。

    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製造業利潤率越來越低。中國社科院學者尹中立研究發現,自2003年以來,由於房地産價格的持續上漲,大量資本向房地産行業聚集,企業家創新的動力下降。

    針對這些困惑,浙江決策層看得遠看得深,堅持實體經濟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軌道上可持續成長。 2003年,十一屆省委以推動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為主線,提出“八八戰略”,以“鳳凰涅槃”的勇氣、“騰籠換鳥”的方式、“浴火重生”的氣魄,推進發展方式轉變;2007年,十二屆省委在此基礎上提出“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2012年,在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省委確立了努力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的奮鬥目標。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讓外向型經濟程度較高的浙江更深刻地認識到缺乏實體經濟基礎的虛擬經濟危機四伏。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力阻虛擬經濟非理性發展,主要領導多次強調:“浙江由資源小省發展為經濟大省,靠的是實業富民、實業強省;今後浙江發展要繼續走在前列,仍要堅定不移地走依靠實業發展之路。回歸實業是浙江企業家的不二選擇。”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浙江連續吹響“回歸實體經濟”集結號:

    2011年10月,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召開“首屆世界浙商大會”,2000多名浙商精英就發展實體經濟獻計獻策;12月,省政府與國務院國資委在杭州聯合召開中央企業與浙江合作洽談會,簽訂52個合作項目,涉及金額4805億元。

    今年春節後,浙江立即召開民營經濟萬人動員大會,緊接著,加快構建公共創新平臺,推進溫州金融改革試點,培養創二代企業家,實施浙商回歸工程等一一啟動。

    4月,26條“一攬子”政策舉措出臺,確保工業增長大局穩定,加快工業從大向強發展。杭甬溫等地也紛紛亮出新政,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

    一系列舉措亮出了浙江省經濟工作的重點指向——資金向實體經濟投放,空間為實體經濟預留,人才向實體經濟集聚,領導力量向實體經濟加強,實體經濟發展狀況將成為今後市縣考核的重中之重。

    堅守實業、回歸實體,做強主業,政府的倡導與企業家的訴求,産生巨大的交集。

    在各種場合,不斷能聽到浙商代表發出的心聲:“必須擺脫‘投機’的短期誘惑,轉型到長線的‘投資’界面”;“必須跳出‘微笑曲線’的底端,佔據‘微笑曲線’的兩端”……

    做強實業,瞄準創新發展、轉型突破

    實體強,則經濟強;實體興,則百姓富。

    浙江實體經濟遭遇的困惑,歸根結底還是源於外貿模式主導下産業的低端鎖定:低層次、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

    重振實體經濟,應從何入手?回歸,又如何避免走“低小散”的老路?

    浙江思路清晰:做優農業,做強工業,做實服務業;抓手明確:節能減排,淘汰落後,騰籠換鳥。

    所有的調整和投入指向一個核心:創新發展、轉型升級。

    10年間,浙江從率先探索效益農業到專注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精品特色農業,再到如今用工業園區建設的模式,打造糧食生産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綠了山巒,美了家園,富了農民,並吸引更多的工商資本投向現代田野。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做強工業,關鍵在於以創新為驅動,加快從傳統模式向現代製造轉型。

    回歸發展不是簡單重復,而是一次鳳凰涅槃之旅。在平陽萬全鎮,一條領先全球的鎂合金生産線正在建設。該項目首期投資5.9億元,建成後將為奔馳、寶馬等世界汽車品牌提供鎂合金材料。原本從事貿易的歐洲華僑胡建傑的回鄉再創業,為當地傳統汽摩配産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力。

    今年不少産品出口受重挫,但嘉興市南湖區的正麒高新面料複合有限公司卻以“智造”産品拓市場,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80%銷往國外,銷售額同比增長30%。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南湖區專利産品實現産值超過20億元,同比增長約10%。

    有創新才有市場話語權,這是包括萬豐奧特在內的新昌許多企業的制勝之道。今年1至8月,新昌工業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每個月都在10.5%以上,比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的平均利潤水平高出了近4個百分點。新昌縣委常委、副縣長王軍説,新昌要實現科學發展,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以科技推動産業轉型,以科技推動有效投資,以科技推動集約發展。

    在長興,從2005年開始,該縣就對蓄電池産業進行規範提升,企業數從原有的225家減少到目前的15家,總産值卻翻了番。整個産業逐步走向佈局園區化、企業規模化、工藝自動化、廠區生態化。

    做實服務業。去年全省召開服務業發展大會,在北京等地專門推介服務業項目,招攬服務業人才,推出了一系列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以現代物流、金融保險、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

    浙江的實體經濟在提質增效,近5年重工業佔比上升了2.3個百分點,達到了58.7%。生物、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成長。2011年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製造業比重5年來提高了14.6個百分點。

    深耕實業,築巢引鳳再造新平臺

    今年10月11日上午,溫州市25個項目集體開工,總投資超過200億元,涉及先進製造業、汽車核心零部件和倉儲物流市場等。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産出。被質疑“産業空心化”的溫州,需要這樣的信心提振。

    實業乃一國之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主要發達國家經過深刻反思,提出“再工業化”戰略,政策關注點再次聚焦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

    在新一輪全球經濟制高點的競爭中,浙江製造再不進步,又或將被長期鎖定在低端。

    時不我待。近兩年,浙江著力推進大平臺、大産業、大項目、大企業“四大建設”,規劃建設了14個省級産業集聚區,確定了42個“塊狀經濟”向現代産業集群轉型升級示範區試點,編制了九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專項規劃,著力扶持146家工業龍頭骨幹企業,加快推進4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建設和108家服務業重點企業。2011年,14個省級産業集聚區共完成産業項目投資超1150億元。據測算,浙江未來將形成數十個千億元級的産業集群。

    而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等“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相繼實施,敞開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和更大的平臺。

    夯實實體經濟基礎,浙江著眼于環境優化和制度保障。向服務差的政府部門開刀,向庸、懶、散行為亮劍,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減少審批部門、事項、環節和時間。今年省“兩會”後,全省市縣鄉聯動,組織幹部走訪調研近3萬個行政村和上萬家企業,在全省開展“進村入企、助推發展、強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大走訪。

    人才是第一資源,浙江同樣強化對人才資源的配置。

    青山湖科技城和海創園未來科技城是浙江重點打造的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其中海創園是中央企業集中建設的四大人才基地之一。目標已明確:“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引進10名左右在業內有較大影響、居於世界先進水平和國內領先地位的科技領軍人才,集聚100名左右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掌握核心技術或關鍵技術的高端研發人才,1000名左右熟悉掌握研發技能的科研骨幹和一批具有旺盛創造力的創新團隊”。

    儘管當前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強力扶持下,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浙江實體經濟一定會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

 
 
 相關鏈結
· 浙江構建環境準入體系 環保成轉型升級"控制閘"
· 浙江省民間投資重新坐穩“投資增長”頭把交椅
· 浙江省將進一步提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 浙江文化強省建設十年述評:精神高地上文化強音
· 浙江社會管理重大項目建設"十二五"規劃通過審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