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兩會”召開在即 群眾關注十大焦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1日   來源:人民日報

    “兩會”召開在即,百姓關注什麼?

    2月14日,人民日報報國內政治部和人民網推出了以“2006‘兩會’調查:老百姓關注什麼?”為題的網上調查,調查列舉了政治、經濟、社會、教科文四大類共51個問題。隨後的短短10天裏,幾萬名網友踴躍投票,選出了10個最為關注的問題。

    2002年起,人民日報每年在“兩會”前就群眾關注的話題展開網上調查。回首5年調查,有些問題始終榜上有名,比如依法行政、縮小貧富差距;有些如新農村建設等則成為新的熱點。3月1日,記者和專家在此一一詮釋。

    ——反腐倡廉,嚴懲腐敗
    ——關注社會公平,縮小貧富差距
    ——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解決看病難看病貴
    ——杜絕教育亂收費和地域歧視,警惕教育腐敗
    ——穩定物價,降低房價,解決住房難題
    ——重視信訪,解民疾苦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擴大就業、再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推進國企改革,防止國有資産流失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1 反腐力度加大了!

    [背景]2005年在反腐領域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頒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決定。

    “反腐倡廉,嚴懲腐敗”之所以成為百姓最關注的熱點之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讀:

    一是黨和政府加大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力度。隨著我國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基本框架的構建,各級監察機關已會同政府有關部門把預防腐敗的措施落實到各項改革和制度建設中,正通過改革和制度建設解決導致腐敗現象的深層次問題。

    二是專項治理的力度加大了。徵收徵用土地、房屋拆遷、教育亂收費、藥品回扣……這些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被頻頻曝光,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群眾對糾風工作的滿意度穩步提高。

    三是責任追究的力度加大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中濫用權力、謀取非法利益的違紀違法案件為重點,嚴肅查辦利用人事權、審批權違紀違法的案件,追究了一批幹部的責任。

    四是監督的力度加大了。黨內監督、行政監察、司法監督、輿論監督等各類監督主體加強了對重點環節和重點部位權力行使的監督,整體監督作用進一步顯現。(記者 董宏君)

    2 法律助貧富差距縮小

    [背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要合理調節收入分配,規範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縮小貧富差距,是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須。概括起來有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通過完善稅收法律制度、加強徵稅手段,解決好社會財富的二次分配;第二,通過立法的完善和執法的公正,杜絕貪污腐化、違法經營等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而一夜暴富的機會;第三,通過建立社會誠信體系,使個人財富合法積累;第四,通過獨立、公正的司法定紛止爭、制裁違法,實現公平正義理念。

    2005年歲末個稅起徵點的提高和農業稅條例的廢止,都是有助於縮小貧富差距的法律手段。在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中,列入了《促進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國有資産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法》等法律,這些法律的制定更是解決貧富差距問題所需要的。(朱慈蘊 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

    3 辯證看待醫改中的問題

    醫療衛生問題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吃五穀,孰能無病?2004年,我國醫療機構診療達22億人次,13億人平均每人至少看過一次病。群眾反映看病難、看病貴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醫療保障問題是個世界性難題,解決起來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不能一味抱怨,而應以理性的態度,辯證看待醫改中的矛盾和問題。

    目前,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服務條件和水平差距較大,農村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薄弱;二是公共衛生體系不夠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不強,一些重大疾病仍在嚴重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三是公立醫療機構缺乏穩定的財政經費保障,靠服務收費維持運行和發展,部分醫療機構存在過分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

    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衛生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大力發展農村衛生,提高農民健康水平。包括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加強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適應農民收入水平的農村醫藥價格管理體系和農村醫療服務規範、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積極組織城市醫生對口支援農村。二是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構建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努力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努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三是切實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記者 白劍峰)

    4 亂收費何時了

    國家發改委日前向社會公佈了治理教育亂收費的8起典型案例,金額高達2270萬元,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看看我們周圍,有多少家長為了孩子讀書而忙碌著!為了進一所好學校,家長託人情、交“贊助費”,甚至不惜重金在重點學校附近買下高價住房。而形形色色的“高考移民”,不過是對中國目前的招生政策的“合理利用”罷了。

    一切都緣于學校之間的巨大落差:城鄉之間的差距自不待言,即使在城市裏,學校也有三六九等之分,重點學校、普通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無論硬體還是軟體都有著極大的差距。各地高考分數和招生人數的不均衡,更是遭人詬病。於是,擇校成了家長繞不開的話題,亂收費更是家長心頭的痛。

    為了解決教育領域的這一頑疾,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2003年,國務院作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的決定,出臺了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重大決策。隨著“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農村孩子上學有了保障。新學期裏,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學雜費全部被免除。教育部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要嚴格執行“一費制”收費辦法,公辦高中堅持“限錢數、限人數、限分數”,高校堅決遏制與招生錄取挂鉤的各種亂收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提醒我們,整治教育亂收費,需要有更大的決心、更有效的政策、更紮實的行動。(記者 施芳)

    5 新住房制度成長的煩惱

    為什麼老百姓幾年來如此關注這一問題?因為需要買房子的人很多,可他們的收入好像總也趕不上節節攀升的房價!

    我們曾面對住房的絕對短缺,曾在實物分房的制度裏糾纏多年。現在房子多了、條件好了、市場化了、大家都不用在單位望眼欲穿地排隊等分房了,為什麼煩惱卻更多了?

    這是新住房制度成長的煩惱。取消福利住房制度,不僅給實現住房消費公平創造了基礎,而且對國民經濟産生了積極的作用。只要我們查看一下近些年每年有多少人民幣投入到住房開發、銷售和裝修中,再想想它們所帶動的相關産業的發展以及這個鏈條上的就業人數,就能了解它所帶來的積極效果。

    但新制度還亟待完善。按照國家的有關文件,新的住房體系應該是多層次、能夠滿足不同收入群眾對住房的需求。而目前高檔房豪華房的供給充足甚至過剩,普通商品房和低價商品房卻供不應求。老百姓希望自己的住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上檔次,而且是自己的收入所能支付得起的。當然,有些人是從經濟、公平的角度去關注房價,而老百姓的主要訴求,是完善面向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供給制度。(記者 朱劍紅)

    6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由於政府擔負著一些市場機制、個人和單位都不能替代的重要職責,所以政府的法律約束問題日益受到廣大公眾和國家的重視。

    規範市場活動秩序。在市場機制和社會自治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例如接受高等教育、大學生就業、農民工勞動合同、企業公平競爭、單位自主權等方面,政府必須在維護市場秩序和保持社會公正方面依法進行制度性干預和監督管理。

    維護社會共同利益。與公眾有關的社會利益或者集體利益問題,市場機制和社會自治往往無能為力或者力量有限,政府則必須承擔起應有職責。食品安全、公共衛生、解除貧困、環境保護、區域發展、城鄉規劃和科技進步等都是突出的社會公共問題,國家將通過制定和實施法律、採取行政措施進行解決。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行政體制障礙突出表現在管理職責不到位和管理職權衝突,這一問題將通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解決,本次“兩會”討論的“十一五”規劃應當將其作為改革的中心環節部署,並結合行政組織法、行政編制法的完善和公務員法的實施進行。(於安 中國法學會WTO法研究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教授)

    7 重視信訪 解民疾苦

    信訪,一個時期以來成為百姓關注的熱門話題,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與現實原因。其一是人民權利意識的增強;其二是社會矛盾糾紛的增加;其三是社會糾紛解決機制還不完善。

    信訪工作,從宏觀上看,是我們黨和政府聯絡人民群眾的紐帶;從微觀上看,是保障人民權益的重要手段。在現實社會生活之中,由於種種原因,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還難以得到切實保證,人民群眾還有許多困難、糾紛和委屈,甚至承受著本不應承受的很多苦難。很多社會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人民群眾的權益就無法保障。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信訪組織建設,提高信訪效能,進一步發揮信訪的作用,更好地化解社會矛盾,切實解除人民群眾的疾苦。只有這樣,我們的黨和政府才能更多地和長久地贏得和擁有人民群眾的信賴與支持。為了社會的長治久安,尤其是為了解民間疾苦,重視信訪是我們黨和政府特別是我們信訪工作本身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卓澤淵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黨校教授)

    8 更要關注存在的障礙

    [背景]我國有13億人口,就業始終是個大問題。預計在“十一五”期間,就業供給總量不減,城鎮每年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缺口在1300萬—1400萬人左右。同時,還有約1億農村富餘勞動力等待轉移。

    就業怎麼這麼難!每年春天,擇業的高峰期,都會聽到這樣無奈的感嘆。

    形勢的確嚴峻。客觀上看,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素質不相適應的矛盾將長期存在。

    客觀因素似乎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促進就業沒有新的空間,因為還有許多主觀因素在制約著擴大就業。

    比如在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之間的選擇。毫無疑問,前者受到各省市的青睞,而後者則常常處於遭冷遇、被淘汰的位置。高新技術産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顯然更大,也更能反映一個地方的經濟實力,但如果考慮到就業,考慮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地方政府則要給勞動密集型産業以同樣的優待。

    近幾年,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高增長並沒有帶來高就業,這值得我們反思。除了一些客觀原因外,是不是在主觀方面存在某些障礙,有沒有真正把老百姓的飯碗放在優先位置?(記者 白天亮)

    9 國企改革步入倒計時階段

    近年來,“推進國企改革,防止國有資産流失”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之一。

    從宏觀層面看,中國加入WTO後,受日益深度參與國際競爭的壓力驅使,必須加快國有經濟佈局與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這是一種複合性的調整,不僅涉及産品結構、行業結構、産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還與所有制結構密切相關,同時也直接關係到國民經濟整體利益之下國有經濟與非國有經濟之間功能結構的合理調整等,因而顯得分外複雜。

    從微觀層面看,這一輪國企改革試圖解決“深層次矛盾”,即以建立健全現代産權制度為目標。這對絕大多數國有企業而言,意味著必須實現“戰略退出”,將其改製成為非國有企業。這是一項脫胎換骨的變革,産權結構將完全不同於先前單一的國有制。但是,無論有多大困難或風險,國有企業改革不可逆轉,其穩健提速也勢在必然。(王忠明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

    10 農業穩 天下安

    “三農”問題近兩年持續成為社會熱點,從2004年到今年,中央連續三年制定了有關農業和農村工作的1號文件,並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但由於長期以來財政收入向城市傾斜,直接制約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加強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轉向農村,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要優先解決廣大農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同時應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文化等方面的投資力度。城市要採取多種形式支持農村發展,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馮華)

 
 
 相關鏈結
· 百姓生活十事談:聚焦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 新舉措陸續出臺 全國人大代表履行職責更加便利
· 人民日報兩會特稿:為人民用好權的2005年
· 關注百姓權益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