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就匯率和貿易平衡等答記者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8日   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記者王智報道:3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李超就匯率與貿易平衡問題有關政策和相關問題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記者:近幾年,全球化、跨國外包、供應鏈重組等加速發展所導致的比較優勢格局的重組出現時間差,是中國貿易順差擴大的原因之一。您能否更深入地談一下這個問題?

    李超:我們認為中國貿易順差的擴大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涉及多種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近年來全球化趨勢下跨國外包與供應鏈重組的加速發展。

    所謂跨國外包,是指跨國公司將生産或服務的一部分搬到海外,人工成本更低廉,賦稅更低,企業負擔的其它成本也更低。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劇,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把生産或服務轉移到海外,再把産品納入旗下的全球供應體系,形成供應鏈的重組。這種現象隨著IT革命和基礎設施如交通的改善呈加速發展趨勢,使得過去不能跨國外包的現在都有可能外包了。

    跨國外包産生的影響之一就是各國的比較優勢格局發生重組,而且重組還出現了時間差,即勞動成本密集型生産和服務通常率先外包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中國、印度等國。發達國家感受到壓力,轉而創造更高檔次的産品或服務,以期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出口優勢。但這一過程往往滯後一段時間,從而形成了時間差。在這一階段,貿易不平衡會擴大。

    美國著名作家、《紐約時報》國際事務專欄作者托馬斯·弗裏德曼花費了4年時間完成的《世界是平的》一書較為充分地論述了跨國外包、供應鏈重組的加速過程,説明了跨國外包與供應鏈的重組是世界經濟適應全球化趨勢的必然結果,指出,中國向全球市場開放,其跨國外包的吸引力越大、供應鏈越長,跟中國競爭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就越有必要增強自己的吸引力。對於世界各經濟體而言,跨國外包和供應鏈重組將消除邊界摩擦,使世界變平,從而提高效率與競爭力,在競爭中促進全球合作。

    外國直接投資在跨國外包和改變貿易平衡中無疑也發揮了很大作用。中國形成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加工貿易基地,且供應鏈不斷延長,附加值不斷提高。這種生産和貿易的匯率彈性相當小。而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生産和銷售的大幅增加部分替代了中國的進口。中國市場上外國品牌、外國設計的産品非常多,但其中相當一部分已轉為由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生産。

    記者:為實現貿易收支平衡,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已開始採用擴大內需、降低儲蓄率、市場開放、匯率浮動以及擴大進口等組合政策措施。請問,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措施,中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進展如何?今後是否還要進一步完善這項改革?

    李超:去年7月21日,中國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單一盯住美元。

    改革後,人民幣匯率有了較大的靈活性。在即期市場上,人民幣匯率不再固定不變,而是可以在每日0.3%的幅度內浮動。銀行間人民幣遠期市場建立後,遠期匯率沒有波幅限制,完全由市場決定。2005年9月23日人民銀行擴大了銀行間市場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幅度,同時商業銀行對客戶美元掛牌匯價的波動幅度擴大至1%。2006年1月4日,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了詢價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改由15家中外資銀行做市商報價産生,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匯改以來至2006年3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累積升值3.09%。8個月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貶有升,雙向波動,彈性明顯增強,反映了國際主要貨幣之間匯率的變化,體現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和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規律。特別是實行做市商制度以來,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有了較大提高。

    提高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需要大力發展外匯市場,增強市場決定匯率的力量。而中國的各類企業和金融機構要想更好地適應浮動匯率,也需要外匯市場有足夠的深度和豐富的交易産品。包括積極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完善外匯市場體系,逐步增加市場避險工具等等。

    2005年8月2日,人民銀行擴大了人民幣對外幣遠期業務的主體和交易範圍,放開了交易期限,允許銀行自主定價,允許銀行對客戶開辦外匯掉期業務。8月8日,允許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進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同時允許銀行之間開展人民幣對外幣掉期交易。8月15日,正式建立了銀行間人民幣遠期市場,目前已有64家中外資銀行成為遠期市場會員,其中外資銀行50家,包括5家美資銀行。

    2006年1月4日,引入詢價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後,OTC市場已成為中國外匯市場交易的主體,做市商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2月9日,中央銀行推出人民幣利率互換試點。3月10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達成協定,中國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可以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匯率和利率産品。這些都為我國外匯市場與國際外匯市場進一步接軌創造了條件。

    8個月來,在放寬外匯管制方面作了相當大的努力並取得了重要進展。包括大幅放寬了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保留現匯的比例限制,提高了居民個人購匯限額並簡化了手續;放寬了企業資本項目下用匯限制,等等。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調整部分外匯管理政策,為更好地發揮市場在匯率決定中的作用創造政策環境。

    今後,我國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發展外匯市場,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的能力。由於按照現在的機制,根據市場的變化,人民幣具有自主向上或者向下浮動的空間和能力,因此,人民幣匯率將不再有官方宣佈的一次性調整,而是在現行的浮動匯率制度下,根據外匯市場供求和國際主要貨幣之間匯率的變化自主浮動。

    記者:實現貿易平衡需擴大內需等,請問這二者之間有何聯絡?

    李超:經濟學描述了儲蓄與投資之差、出口與進口之差的對偶關係,即儲蓄過多會産生貿易順差;反之,儲蓄過少會産生貿易逆差。

    中國經濟中,高儲蓄率與高額貿易順差並存,要解決貿易平衡問題,匯率並不是唯一手段,應採取綜合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採取措施降低儲蓄率,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以此帶動經濟增長,同時擴大進口,改善貿易平衡狀況。

    記者:談到擴大內需,請問有哪些具體措施?

    李超:剛剛公佈的“十一五”規劃提出,今後5年,中國“必須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要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係,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根據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的信息,擴大內需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減稅、增加居民收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各項金融支持政策等。

    減稅政策包括降低個人所得稅,將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由以前的800元提高至1600元。財政部預測,調整後將節稅約300億元,若將其全部用於消費支出,那麼將推動年均家庭消費增長0.4%。

    另一項減稅措施是全面取消農業稅。截至2005年,中央財政累計已安排農村稅費改革和取消農業稅轉移支付資金1830億元。從2006年起,財政每年將安排1030億元的資金用於支持農村稅費改革的鞏固完善,其中中央財政每年將通過轉移支付補助地方財政780億元,地方財政將安排財政支出250億元左右。

    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有關部門已提出了建立職工最低工資制度的思路,旨在提高工資水平,增加城市中低階層收入。考慮到城市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較低,“十一五”規劃的重點是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採取多種措施(如前面提到的減免稅費)增加農民收入和消費。

    有關部門指出,今後將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1)截至2004年底,已安排103億元國債資金用於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2)將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積極推廣小水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3)儘快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的續建配套工程。(4)未來5年國家將投入1000億元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等。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全國所有鄉鎮通油(水泥)路,東、中部地區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區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從金融領域看,其中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鼓勵金融機構拓展面向居民個人的信貸業務,引導居民轉變傳統消費習慣和消費文化,鼓勵適度提前消費。最近幾年,居民消費信貸從1700億元增加到22000億元,年均增長率約50%,住房貸款年均增長率約58%,汽車貸款年均增長率約40%,一些外國汽車公司如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還在中國成立了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開展汽車貸款業務。

    記者:如何看待中國目前的高儲蓄率?

    李超:儲蓄率包括了國家儲蓄、企業儲蓄、家庭儲蓄。中國現階段家庭儲蓄率較高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當前的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尚未完成,老百姓出於養老、醫療等原因積累了大量預防性儲蓄。同時,住房體制改革也使相當多的大眾儲蓄資金用於買房,為子女教育而儲蓄也是導致儲蓄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高儲蓄率和高額外匯儲備不只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在其他亞洲國家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在這方面,亞洲金融危機對於亞洲國家政府部門和家庭的行為模式産生了較負面的影響。如馬來西亞,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其國家儲蓄率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前在35%以下,但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一度高達42%。而美國正好相反,亞洲金融危機之前,其居民個人儲蓄率在4%至5%左右,但自1999年以來開始大幅下降,現在已是負的(最低時為2005年第三季度的—1.6%)。這些現象都是和亞洲金融危機相關聯的。亞洲國家對於危機曾有很多抱怨,一方面是對於對衝基金的衝擊,另一方面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反應不夠迅速,未能及時提出適當的政策建議來減輕危機帶來的困難。因此亞洲國家會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積累,包括家庭和政府部門的儲蓄,以應對下一次危機的來臨。

    在儲蓄率問題上也存在爭論,中美兩國的儲蓄率處於兩個極端,其對貿易平衡的影響需要加以重視和研究。

    記者:降低儲蓄率方面有關部門有何具體措施?

    李超:措施之一是需要通過加快社會保障和教育體系改革等措施來降低預防性儲蓄,使人們更放心地消費。有關部門在養老體制改革、醫療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和住房抵押貸款等方面採取了若干措施,促使消費者把遠期需求轉化為近期需求。

    我們從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了解到,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始於1997年,目前各項繳費率達40%左右,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新加坡。為促進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政府免除了社保基金的所得稅、營業稅和印花稅,並從2006年起,下調個人養老保險繳費水平,以鼓勵更多的居民加入養老保險制度。下一步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將從國有企業擴大至民營、私營和非公企業,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

    在醫療保險體制改革方面,中國目前已普遍建立了城鎮職工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範圍逐步擴大到中小企業、各類型就業人員及退休人員。根據“十一五”規劃,從今年開始,中國要在城市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在農村啟動農村衛生基礎建設規劃,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40%的縣(區)。

    教育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介紹,在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國家將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將逐漸加大至4%。同時,國家還鼓勵民辦教育發展和社會各界捐資助教。金融政策方面,我們將鼓勵發展助學貸款,2001年以來,助學貸款年均增長速度在170%左右。

    根據“十一五”規劃,我國將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計劃在2006、2007兩年時間內,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同時,逐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2006年至2010年,中央與地方各級財政5年間將累計新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約2182億元。

    在住房抵押信貸市場方面,近幾年,人民銀行積極鼓勵住房抵押貸款業務的發展,2000年以來,住房抵押貸款年均增長58%。通過住房體制改革,發展住宅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中國已使80%以上的城市居民擁有自己的住房。在中國農村,基本上所有居民都擁有自己的住房。今後,還要有針對性地採取有關金融政策措施。

    記者:中國在市場開放方面有何進展?

    李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市場開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已經較高,主要體現在,關稅已大大降低(如小汽車的關稅已經降至28%),大量的非關稅措施如進口許可證、進口配額和進口招標已被取消,245種産品被取消指定經營。電信業已允許外國服務商設立合資增值電信企業,並取消了數量與地域限制;批發服務(不包括鹽和煙草)、飯店和餐飲業目前均已取消市場準入方面的限制,基本實現對外開放。

    金融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也取得了較大進展。銀行業方面,外資銀行的外匯業務已全面放開,人民幣業務已擴展至25個城市。保險業的開放程度最高,除規定合資壽險公司外資比例不得超過50%、合資保險經紀公司的外資比例不得超過51%外,已基本實現對外開放。資本市場開放方面,近年來,中國鼓勵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進入國內資本市場,促進國內資本市場發展;逐步提高了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參股比例;積極發展債券市場,引進國際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

    根據我國加入WTO所做出的有關承諾,從2006年底起,將取消對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的所有限制,實行國民待遇。允許外資保險經紀公司在華設立全資子公司等。今後,我們將根據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現狀與承受能力,遵循循序漸進、主動開放和加強監管的原則,進一步擴大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記者:在擴大進口這方面有何政策措施?

    李超:溫家寶總理2006年3月5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注重優化進出口結構,努力改善進出口不平衡狀況。”

    中國政府將通過調整政策、改善政策環境來鼓勵進口。目前中國制定的進口戰略是符合中國國情、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産業政策相適應的,今後特別要增加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國內短缺資源的進口。

    從有關部門獲悉:中國將進一步完善進口稅收等政策,引導企業更多地進口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導向和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的資源及商品,並加大對企業進口業務的支持力度。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量進口設備,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設備。

    中國正處在IT産業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從發達國家大量進口IT産品和設備。中國的商業銀行正在進行系統改造,也需要購買大量的計算機主機設備。

    中國的航空市場規模龐大,目前處於發展初期。預計中國航空市場的繁榮可以持續幾十年,飛機及與之相關的設備及零件進口在今後幾年、甚至幾十年將迅猛增長。據美國波音公司2006年3月7日發佈的飛機市場長期預測報告稱,在2005年至2024年的20年間,中國將是亞太地區最大的飛機市場,預計將訂購2600架新飛機(2005年中美協議中方購買70架波音飛機,價值40億美元)。

    中國還是世界農産品市場上的較大購買者,如目前每年要進口大約2000萬噸大豆。中國對棉花的進口需求也在增加,已成為美國棉花的最大進口國。2005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棉花120.6萬噸,同比增長14%。預計今後中國從國際農産品市場的進口還將繼續增加。

    通過所有這些組合措施,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更多地依靠內需,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促進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更為平衡地發展。我們預估,通過幾年的努力,中國可以實現對外貿易的基本平衡。

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李超詳析中國高儲蓄率

    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李超近日談到中國高儲蓄率時表示,儲蓄率包括了國家儲蓄、企業儲備、家庭儲蓄。中國現階段家庭儲蓄率較高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

    中國人民銀行28日在其網站上發佈了李超就匯率和貿易平衡問題答記者問的全文。李超表示,家庭儲蓄率較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當前的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尚未完成,老百姓出於養老、醫療等原因積累了大量預防性儲蓄。同時,住房體制改革也使相當多的大眾儲蓄資金用於買房,為子女教育而儲蓄也是導致儲蓄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李超特別強調,高儲蓄率不只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在其他亞洲國家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在這方面,亞洲金融危機對於亞洲國家政府部門和家庭部門的行為模式産生了較負面的影響。

    他表示,儲蓄率對貿易平衡産生的影響需要加以重視和研究。他認為,降低高儲蓄率措施之一是需要通過加快社會保障和教育體制改革等措施來降低預防性儲蓄,使人們更放心地消費。有關部門在養老體制改革、醫療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和住房抵押貸款等方面採取了若干措施,促使消費者把遠期需求轉化為近期需求。

    他説,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始於1997年,目前各項繳費率達40%左右,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新加坡。從2006年起,中國還下調個人養老保險繳費水平,以鼓勵更多的居民加入養老保險制度。下一步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將從國有企業擴大至民營、私營和非公企業,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

    在醫療保險體制改革方面,中國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範圍逐步擴大到中小企業、各類型就業人員及退休人員。根據“十一五”規劃,從今年開始,中國要在城市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在農村啟動農村衛生基礎建設規劃,擴大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範圍。

    在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國家將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將逐漸加大至4%。同時,國家還鼓勵民辦教育發展和社會各界捐資助教。金融政策方面,央行將鼓勵發展助學貸款,2001年以來,助學貸款年均增長速度在170%左右。我國還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2006年至2010年,中央與地方各級財政5年間將累計新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約2182億元。

    在住房抵押信貸市場方面,近幾年,人民銀行積極鼓勵住房抵押貸款業務的發展,2000年以來,住房抵押貸款年均增長58%。通過住房體制改革等措施,中國已使80%以上的城市居民擁有自己的住房。在中國農村,基本上所有居民都擁有自己的住房。今後,還要有針對性地採取有關金融政策措施。(完)

 
 
 相關鏈結
·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談中國的貿易平衡和匯率問題
·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12年來首次突破8.03關口
· 2005年中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世人矚目
· 中國人民銀行就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答問
· 中國人民銀行就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答問
· 2005年重點領域的變革:人民幣“解凍”小幅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