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六部門舉行形勢報告會 農業部部長杜青林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 中宣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25日在京舉辦形勢報告會,邀請農業部部長杜青林就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報告。

    杜青林全面回顧了“十五”以來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一是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在宏觀調控中得到增強。“十五”農業生産水平不斷提高,農産品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糧食生産出現重要轉機,支撐了國民經濟的較快發展。二是農業生産佈局在結構調整中得到進一步優化。伴隨結構調整的推進,我國農業表現出生産區域化、品種優質化、經營産業化的明顯趨向。三是農村改革在突破二元結構束縛中取得重大進展。近幾年圍繞建立城鄉統籌的體制機制、加快市場化進程,特別是在農村稅費改革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四是農民收入在爬坡中實現較快增長。“十五”時期農民收入年均增長5.3%,比“九五”提高了0.6個百分點,實現了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形成了多元化的增收格局。五是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在統籌城鄉中得到發展。“十五”期間,國家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農村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十五”期間,國家投資35億元用於農村沼氣建設,到2005年底,農村戶用沼氣總數達到1700萬戶。六是農業對外開放在挑戰與競爭中取得新成績。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這幾年,農業經受著嚴峻的考驗。但由於準備比較充分,應對比較得當,再加上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農業的衝擊比預想的要小。

    杜青林指出,“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全局關係重大,對農村影響深遠。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從農業和農村發展看,建設新農村是破解“三農”難題的戰略選擇。從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是規劃明確的重要任務,又是規劃實現的重要基礎。

    杜青林強調,建設新農村,經濟是基礎,不能把新農村建設片面理解為新村建設和新房建設,必須把發展農村生産力放在第一位,只有生産發展了,改善農民的生活才有條件,改變農村的面貌才有堅實基礎。建設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十一五”時期,農業部將實施“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重點抓好六方面工作,即確保糧食穩定增産,大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繼續推進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依靠科技進步,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著力培育新型農民,進一步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穩定、完善和強化惠農政策,努力構建農業支持保護體系。

    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永治主持報告會。在京黨政軍機關司局級以上幹部,在京中央企業、高校負責人800人參加了報告會。(完) 

 
 
 相關鏈結
· 中宣部等六部委舉辦形勢報告會 馬凱作經濟報告
· 中宣部等舉辦形勢報告會 稅務總局局長作報告
· 農業部部長: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 農業部部長: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産業支撐
· 農業部長杜青林:紮實推進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
· 杜青林: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四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