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7日電(記者姚玉潔、徐壽松、胡作華)細品今年長三角兩省一市的年中經濟統計報告,人們會被其中的一些新名詞所吸引。這些新的名詞,可以體現地方新的發展思路: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速度,更要考慮投資的效率和支付的成本以及增長所惠及的人群。
“有效投資”:考量投入的效率
蘇滬浙三地的統計報告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新詞——“有效投資”,它指的是産出效益較高的投資,相對於無效和低效投資而言。
今年上半年,江蘇省製造業完成投資1307.47億元,增長46.4%,其中科技含量較高的專用設備、電氣機械和通信計算機電子設備等分別為65.09億元、84.2億元、215.75億元,分別增長72.4%、86.6%和63.1%,三大行業投資佔製造業總投資的27.9%。與此同時,鋼鐵、水泥等國家重點調控行業投資繼續降溫,鋼鐵行業投資只增長6.2%,水泥行業投資下降了15.1%。
儘管今年原油、有色金屬産品等價格上漲導致的企業增本減利壓力不斷加劇,但上海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效益卻明顯回升,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483.25億元,增長5.5%。
“這是經濟結構趨向優化的結果。”上海市統計局局長潘建新説,上海的電子信息、汽車、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等六個重點發展行業保持了強勁增勢,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産值5443億元,增長21.6%,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2.2%。
“資源、環境承載力”:追問增長的代價
多年以來毫無節制的粗放式增長在高昂的油價面前終於露出疲態,發展觀的轉變使得能耗和減排指標成為各地報表的“規定動作”,哪怕這個數字不夠漂亮、令幹部臉上無光。
據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毛偉明介紹,今年江蘇的節能指標是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預計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1.56噸標準煤,同比下降3%左右;減排方面,今年化學需氧量(COD)排放要減少2.91萬噸,二氧化硫排放要減少4.14萬噸,從目前情況看,要完成全年節能減排目標壓力較大。
上海今年的節能指標是萬元GDP能耗下降4.4%;COD排放量五年要消減15%,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消減35%。儘管上半年的情況顯示,要完成目標不容樂觀,但上海還是行動了起來,將突破能源、環境的“硬約束”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調整經濟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是經濟學家們開出的“治本藥方”,而加快企業技術更新改造、發展循環經濟則是救急之策。浙江省台州市固體廢物回收産業的實踐,是節能減排的一個有益探索:冶煉一噸電解鋁需耗電1.6萬千瓦時,而熔煉一噸再生鋁僅需50千瓦時;冶煉一噸銅需150噸礦石,獲得一噸再生銅不僅不需要礦石,還可節水6噸、減排二氧化硫2噸。
“經營性、財産性收入”:透視財富的質量
從專業統計而言,收入構成包括工薪、財産性和轉移性收入、經營性收入三類,當這些名詞出現在公開發佈的統計公報中時,仍然令人眼前一亮:對後兩者的強調,表明政府越來越關心如何使老百姓更快、更好地致富。
統計公告顯示,上半年江蘇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5元,同比增長14.8%,其中人均經營性收入達到636元,增長23.3%,增幅居各類收入增長之首,拉動家庭總收入增長1.8個百分點。江蘇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興遠説:“這説明創業創富者的增加,也説明個體經營者的經營效益在提升。”
上半年江蘇全省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784元,其中本地務工收入978元,增長17.1%,增量佔總增量的64.1%;家庭經營現金收入1204元,增長12.5%。這些數字背後,是農村非農産業的快速發展,上半年江蘇鄉鎮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22.8%,農村私營個體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6%。
農民的財産性和轉移性收入也明顯提高,達到人均251元,增長26.1%,其中轉移性收入為人均172元,增長24.1%。
“這部分增長主要來自社會保障覆蓋面的進一步擴大,更多的農民分享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劉興遠説,除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養老金的正常發放外,蘇州、無錫等地沒有參保但已到退休年齡的農民每月也能獲得數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養老金;失地農民除了獲得一次性補償外,每月也有幾十元到上百元程度不等的補助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