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打牢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社會和諧,既體現在社會制度、社會生活、社會關係以及各種社會現象中,也體現在社會的精神、文化、觀念、思想中。和諧的精神、文化,是和諧的制度、關係的重要條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建設和諧文化,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道德基礎非常必要。

    十六屆六中全會的《決定》,在黨的文件中明確使用了和諧文化的新概念,強調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思想理論上的重要創新。所謂和諧文化,是指一種以和諧為思想內核和價值取向,以倡導、研究、闡釋、傳播、實施、奉行和諧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文化現象和文化性狀。它包括思想觀念、價值體系、行為規範、文化産品、社會風尚、制度體制等多種存在方式。和諧文化,最核心的內容,是崇尚和諧理念,體現和諧精神,大力倡導社會和諧的理想信念,堅持和實行互助、合作、團結、穩定、有序的社會準則。

    和諧社會是和諧文化的源泉、動力和基礎;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精神嚮導和支撐。建設和諧文化,可以進一步明確和諧社會建設的方向,鞏固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可以進一步完善治國理政的方針政策,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可以有效地調節社會關係,化解各種矛盾,形成和諧和睦的社會秩序。因此,建設和諧文化,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建設和諧文化,對我們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打牢和諧社會的思想道德基礎,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建設和諧文化,首先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六中全會提出的新的重要概念,它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基本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把它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建設和諧文化,應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倡導符合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道德規範和行為規範,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文明道德風尚。

    建設和諧文化,應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社會科學,擔負著堅持正確導向,唱響主旋律的任務。特別是新聞媒體通過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與各類新興媒體一起,可以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輿論陣地。

    以創建活動為抓手,是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經驗。借鑒這一經驗,在和諧文化建設中,廣泛開展建設和諧社區、和諧家庭等各種和諧創建活動,並使之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突出思想教育內涵,吸引群眾參與,有助於增強公民、企業、各種組織的社會責任,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心理健康是社會現代化進程中日益突出的一個問題,六中全會對此給予了應有的關注,強調要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建設和諧文化,離不開培養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離不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完)

 
 
 相關鏈結
· 構建和諧社會的原則、目標和主要任務
· 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決定
· 黨政幹部專家學者:推進兩個率先構建和諧社會
·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文章:用制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文章《走科學發展的和諧之路》
· 百姓眼中的六中全會公報:對和諧社會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