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四川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改革 為和諧社會夯實基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推動科學發展與純潔黨風政風的必由之路
——四川“市場化配置資源”改革紀實

    新華社成都12月3日電(記者 田剛)2006年6月,漢源縣烏斯河鉛鋅礦的採礦權和探礦權以8.62億元的價格拍賣成交,創下了四川省單宗礦權拍賣價最高紀錄,資源在市場配置的機制下體現出其真正的價值。

    2003年以來,四川省在深度和廣度上全力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改革:從90%的經營性用地使用權通過協議出讓,到100%“招拍挂出讓”;從礦産資源通過權力審批,到新設礦權百分之百公開拍賣;從“守著金山討飯吃”,到依靠市場籌措資金,有效地解決了失地農民安置、礦區環境保護等“老大難”問題……

    綱舉目張,四川省牢牢抓住“市場化配置資源”這個突破口,一步步破解經濟發展、廉政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等一系列執政為民的重大課題。

    突破口——打破非法利益格局

    西部大開發以來,四川省提出並著力實施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戰略。2003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的重大決策部署。其中,土地的市場化配置首當其衝。全省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土地市場秩序大整頓。

    阻力不言而喻。然而,四川推進措施的堅決,也前所未有。在土地整頓中,成都市迎賓大道旁的紅楓半島花園會所和錦城豪庭1號樓置規劃于不顧,公然超越紅線10米。省委主要領導批示鮮明:這是對執政能力的考驗,必須維護規劃權威!

    經省市紀檢監察機關聯合調查,超越紅線後的腐敗浮出水面,成都市規劃局、市國土局等數名領導因權錢交易、違規審批受到嚴厲懲處。兩棟違規建築在全省各級規劃局局長目睹下轟然引爆。

    這一舉措“炸”出了規劃的嚴肅性,更彰顯了省委、省政府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的堅定決心。

    正所謂不破不立。在堅決嚴厲的措施之下,協議出讓的做法成為歷史,四川成為全國推進土地“招、拍、挂”出讓步伐最快的省份之一。

    在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以破冰之勢打開了四川省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新局面後,礦業秩序整頓隨之開展。

    在礦産資源富集的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鉛鋅礦區,市場化改革再次與非法利益集團正面遭遇:礦業秩序整頓遭到當地官商勾結勢力的嚴重阻撓,一批礦主準備集資上訪,一些人甚至揚言衝擊全省乃至全國“兩會”,礦業整頓一度擱淺。

    事實令人警醒:沒有利益上的乾淨,就沒有政治上的堅定。如果不撕破“關係網”、斬斷“利益鏈”, 礦業秩序整頓就很難有質的突破。四川省委、省政府果斷決定,由一名省委副書記牽頭,率工作組進駐甘洛。涼山州委副書記、四川省財政廳投資處處長、甘洛縣縣長等一批官商勾結的腐敗分子相繼落馬,一批不法礦主受到查處,改革“路障”一一被剷除。

    實踐證明,哪存在官商勾結的非法利益格局,哪的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改革就無法順利推進。四川省委、省政府隨即重拳出擊:南充“大都會”違規建築被炸除,南充市副市長李斌落馬;犍為縣縣委書記田玉飛官商勾結賤賣國有資産被查處;漢源縣官商勾結案被查處,兩任縣委書記獲刑;攀枝花市竹湖園工程招標案使副市長韓宗山落馬……反腐敗鬥爭成為推進市場化進程、促進四川經濟發展的“開路先鋒”。

    隨著一批 “官商勾結”者被嚴厲懲處,四川的土地、礦産資源市場化配置由點而面,成為不可逆轉之勢。

    保障線——建立市場制度體系

    市場經濟健康運轉的基礎是法制。四川每在一個經濟領域打開市場化配置資源的突破口,制度建設隨即跟進,將正確決策具體化為制度規定,通過法規體系“守”住市場機制剛剛獲得的“陣地”。

    2004年,四川省紀委、監察廳下發了《關於嚴肅紀律加快推行市場化配置資源的通知》,明確規定對出讓國有資源不按規定公開招標拍賣的一律按違紀論處;對63種違反招投標和國有産權出讓程序的行為一律按違紀對待。

    據四川省省長張中偉介紹,省級各部門先後在國有産權轉讓、國家項目招投標、政府採購等方面先後制定了10多個法規文件,還在全國率先設立了“招投標監督委員會”。3年來,全省5次大規模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取消607項、調整45項,省級審批僅保留75項。

    通過“自我革命”式的建章立制,市場機制大步邁進。市場化配置資源迸發出不可思議的生命力,迅速從土地、礦山領域向其他諸多領域推進。

    靠市場配置的公共資源領域越來越廣:省教育廳中小學教材招標試點惠及百萬學生家庭;省廣電集團推行節目時段廣告招標,收入成倍增長;德陽市採用BOT融資方式完成了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旌湖改造工程;遂寧市通過帶規劃拍賣濱江路景觀設施及建設經營權,完成了5公里濱江路建設;多數大中城市的公交、綠化、環衛、公園管理等爭先恐後地走向市場。

    “一舉多得”的執政實踐

    在四川,反腐倡廉與改革發展相輔相成,反腐敗打破非法利益格局,為改革發展掃清道路;改革引入市場機制,從制度上鞏固反腐成果;市場化配置資源所帶來的收益,又為構建和諧社會夯實了基礎。

    ——用市場公平促進經濟發展。

    近3年,伴隨著土地“招拍挂”改革,華潤、九龍倉、和記黃埔等著名房地産商紛紛落戶四川。香港九龍倉房地産開發(成都)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説:“這裡土地資源配置沒有一點暗箱作業,拍賣會後國土部門還請企業提出改進意見。我們到成都落戶恰恰是看中了四川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只有在健康有序的市場上,企業才會有可預期的正常投資回報。” 近3年,四川省實際到位省外資金年均增速超過50%,共引資1501億元,是此前5年總和的2.8倍。

    在甘洛、漢源等礦區,過去含量10%的礦石都被拋棄到河裏,如今的業主對出鉅資競拍得到的採礦權倍加珍惜,不僅對富礦精采細選、充分利用,品位僅為2%至3%的貧礦、尾礦也成了寶貝,想方設法加以利用。甘洛鉛鋅礦的綜合利用率由30%猛升到90%。沒有了權力“保護傘”,環保、安全等法規才真正動真動硬,四川各地礦區的空氣質量、河流水質迅速改善,安全事故發生數量連年下降。

    幾年來,市場化改革使這個西部省份經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GDP每年上一個千億元臺階,平均年增速超過12%;全省財政一般預算平均年增速超過20%。

    ——用市場力量壓縮腐敗空間。

    市場力量究竟能夠壓縮多大的腐敗空間?以犍為縣桅桿壩煤田為例:原縣委書記田玉飛與不法業主勾結,企圖協議轉讓,他們幾次秘密“協議”的結果為137萬元;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強力介入,將這個煤礦通過公開拍賣方式轉讓,最終以7000萬元成交。中間這6000多萬元差價將“絆倒”多少幹部!

    四川省監察廳廳長劉佑林説,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改革,使滋生腐敗的土壤不斷被剷除。以招投標為例,四川先後制定出臺了統一評標專家庫制、統一交易制、經評審的最低價中標法、政府投資非經營性項目代建制、應急工程隨機定標制等,使招投標工作全程“陽光作業”,讓腐敗分子無空可鑽,即使想搞錢權交易,腐敗的風險和成本也會遠遠高於收益。近年來,四川幹部受賄等違法犯罪案件呈逐年下降趨勢,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持續好轉,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的滿意度3年提高了27個百分點。

    ——用市場手段籌集“和諧成本”。

    在成都市東郊沙河公園附近,一棟棟時尚的小高層住宅掩映在綠樹叢中,許多市民一眼就相中了這些樓盤,卻找不到售樓處——原來這是市政府專門為失地農民修建的安置房。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徵地拆遷補償安置問題,2004年四川省委制發“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從土地收益中拿出部分資金用於解決失地無業農民住房、就業、社會保障等生活生計問題。2005年下半年,四川省各級政府集中財力,全部兌付徵地拆遷補償安置費212億元。這個數目相當於全省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短短幾個月,16.7萬戶徵地拆遷農戶和34.6萬戶城鎮拆遷戶得到妥善安置,佔應安置對象的99%以上。同時,四川省將失地農民中沒有達到當地居民最低生活標準的一律納入城市低保,23萬名失地農民由此受益。

    農民渴望進城,不僅為了尋找掙錢機會,還渴望過上城市生活,當上“城裏人”。四川省建設廳廳長楊洪波説,這些年來,四川靠市場手段籌集資金,共完成304平方公里新建城區,每年吸納100萬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近年來,四川還通過制定一系列惠民政策,通過減免農業稅、糧食直補以及就業、社保、扶貧等途徑,讓廣大普通群眾共享市場化改革帶來的資源收益、發展成果。

 
 
 相關鏈結
·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改革
· 關注立法:義務教育法關注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問題
· 消費稅調整體現政府以市場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努力
· 海口出臺新規則規範土地交易 優化配置土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