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際,山西省和順縣廟溝移民新村村民李世英算了筆對比賬:過去在“山莊窩鋪”種坡地一年最多收入3000元,2006年依靠新村地處城郊的優勢,經營各種熟製品小菜,年收入增加到9000多元。新村內,學校、超市、糧店、診所等一應俱全,路平水通電燈亮,房闊院寬氣象新。近年來山西把財力向農村困難群眾傾斜,每年遷出山區群眾5萬多人,3年來先後建起430個移民新村,搬遷4598個自然村,幫23萬人走出大山,走上穩定致富的路子。
山西許多自然村分佈在各山區的圪樑上、溝岔裏,每村不足百人,被形象地稱為“山莊窩鋪”。李世英形容:“山山和尚頭,坡坡雞爪溝,種田難見苗,十畝一擔挑”。蝸居深山的村民們不光增收難、看病難、吃水難、行路難,孩子上學難、結婚找對象難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2003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決定用5年時間,每年搬遷5萬人,將“山莊窩鋪”的25萬人全部遷出,向集鎮靠攏,憑整合脫困。
近年來,山西每年都把移民搬遷作為政府要辦的實事之一,逐年加大投入:第一年每人補助2500元,第二年和第三年增加到每人3000元,第四年每人則有3600元的補助,歷年投入總額從1.25億元遞增到2006年的1.8億元。除了省裏有補貼外,各市縣再予補貼,有的幫助農民買舊房,有的鼓勵農民自建。
搬遷是手段,致富才是目的。2006年,山西為每個移民新村派駐一支機關定點扶貧工作隊,謀出路,搞培訓,立産業。全省80%以上的移民當年搬遷、當年脫貧。 (記者 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