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1月7日電(記者王曉明 齊海山)隨著科技創新對農村經濟支撐力的增強,吉林省農村經濟正在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吉林省副省長楊慶才日前在2007年吉林省農村工作會議上説,近年來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的領域不斷拓展,綜合效益顯著增強,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0%。目前,玉米、水稻、大豆等主糧作物良種普及率達到100%,畜禽良種普及率達到95%以上。一些重大實用增産增收技術得到應用推廣,連續三年重點推廣了生物防治玉米螟、農區統一滅鼠和測土配方施肥三項重大增産技術,共落實補貼資金7500萬元,推廣面積達到1億畝,減少了糧食損失,增加了糧食産量。
同時,吉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步伐加快,全省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7%,農業機械綜合作業率達到42%以上。農業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到去年底,全省累計完成造林90萬公頃,完成生態草場建設520萬畝,實現了26年無重大森林火災。
此外,吉林省農業生産條件不斷得到改善,中部城市引松供水、老龍口水利樞紐、引嫩入白、大安灌區、哈達山、四湖溝六大水利重點工程進展順利,結束了吉林省30多年沒有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的歷史。同時,依靠現代高科技手段開展的氣象預報預警、氣候預測評估質量穩步提高,農業抗災、防災、避災水平顯著提升。
2006年,全省糧食總産量達到275億公斤,比上年增長5.4%,已經是連續4年獲得大豐收,連續3年創歷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