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訪中國民間藝術大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小剪刀“剪”出五彩大世界—訪剪紙藝術大師劉靜蘭

    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記者 劉奕湛)《十二生肖》《三羊開泰》《路路清廉》……一幅幅剪紙玲瓏剔透、巧奪天工。

    剛剛在法國巴黎參加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節,來自內蒙古的剪紙藝術大師劉靜蘭又帶著她的“寶貝”出現在了北京中華世紀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題展上。

    一進入展廳,兩扇老窗戶上各貼滿了36個窗花,窗花的主人劉靜蘭正低著頭專注地展現著她的手藝。一把剪刀轉來轉去,短短幾分鐘,一隻可愛的小豬呈現在了大家面前。

    “您練這個有多長時間了,手藝太棒了。”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奶奶問。

    “40多年了,從8歲起開始學的。那會兒村裏的窗戶上每到過年的時候都要貼窗花,看著喜慶。”

    “這些圖案是幹什麼用的?”一位參觀者問。

    “這叫小樣,開始學的時候要比著剪。”

    大家第一次認識劉靜蘭,是因為一幅叫做《三羊開泰》的郵票。2002年4月,《三羊開泰》剪紙被中國郵政局定為“癸未年”郵票二圖圖案並出版。

    劉靜蘭,1955年出生,7歲時看到別人家的窗戶上貼滿了36個漂亮窗花,而自家窗戶上只有4個小窗花,她心裏很不好受。由於母親和嬸嬸身體都不好,她家的窗花是隔壁的阿姨剪的,由於忙,只剪了這些。從那以後,劉靜蘭就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家裏和鄰居阿姨家在過年的時候都貼滿窗花。

    “兒時學的時候,母親要我記住這樣一句話,‘毛毛鎪的長甚甚的,檔檔剪的細針針的,貼在窗戶上又亮堂又好看’。”劉靜蘭解釋説,“就是説要把窗花上的須須剪的又細又長,這樣才亮堂漂亮。”

    28歲,劉靜蘭從農村調入包頭化工廠工會工作。“那時候,農村過年已經很少貼窗花了,手都閒下來了,要不是工會組織的一次美術比賽,我險些就撂下了這門手藝。”劉靜蘭説:“當時,我想剪紙是不是也可以參加這個比賽,就剪了幾幅交了上去,結果獲得了一等獎。從那以後,我的剪刀就再也沒停下來過。”

    有人曾這樣評價劉靜蘭的作品説:“這是來源於民間鄉野的現實生活,質樸明快,既誇張含蓄,又規整粗獷,體現了對民族民間藝術元素的包容和理解。”

    在自己創作的所有作品中,劉靜蘭最喜歡的是《十二生肖》,“從構思到剪裁,我整整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

    不光是剪的精細,劉靜蘭説貼窗花也大有講究:“天圓地方、陰陽結合,是必不可少的傳統。”

    説起民間藝術的傳承問題,劉靜蘭認為必須不斷地搞創新,要把握好傳承與創新的關係。“每一幅剪紙都有它的豐富內涵,並不是看起來漂亮那麼簡單。”目前,她已經收集、整理、複製了228幅傳統的民間窗花。

    劉靜蘭現在收了十幾個徒弟。她説,她這樣做既可以幫助一部分人,也可以把剪紙傳承下去。

    劉靜蘭説:“如果有條件的話,我想有一間自己的大房子,把我以前所有的作品收集起來,為剪紙工藝的傳承作些貢獻。”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採訪札記:如何打消非遺項目傳承人的後顧之憂?
· 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蘇州論壇15日開幕
· 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6月14日起對所有觀眾免費
· 雲南省命名207名各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 廣東將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補貼
· 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宣言《成都宣言》立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