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向北開放和對外交流給內蒙古經濟帶來無限活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7日電(記者柴海亮、任會斌)在內蒙古,邊,過去意味著荒涼、邊遠和落後;如今,邊,意味著資源和優勢。在彎彎曲曲的中俄、中蒙邊境線上,內蒙古自治區的18個口岸,宛如一顆顆閃亮的珍珠點綴在祖國的北疆。它們敞開了我國向北開放的門戶,構築了立體的、全方位開放的我國對俄、對蒙口岸體系,給內蒙古經濟帶來無限活力。

    滿洲裏口岸,作為我國最大的鐵路口岸、中國對俄羅斯最大的口岸,承擔著中俄貿易60%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目前,滿洲裏各大賓館、飯店常年入住率都在90%以上,每天在滿洲裏生活、工作、旅遊的俄蒙客商達1萬多人。同時,口岸經濟活躍的滿洲裏也引得國內有識之士紛紛前來投資、創業。

    滿洲裏互貿區管委會旅遊區管理處副主任石文良告訴記者,滿洲裏互貿區現有1000多個攤位,經營者來自全國各地。

    6年前,從長春大學俄語系畢業到滿洲裏找工作的吉林小夥子尹家豐,如今已經在這個城市買了兩套商品房。幾乎沒有人相信,這個穿運動服、剃平頭的“陽光男孩”每天做兩份工,工作18個小時。尹家豐白天是滿洲裏市俄語新聞中心的編譯人員,晚上則是這個城市一家四星級酒店裏“慢搖吧”的老闆。

    “每天晚上,只要你走在滿是霓虹燈的滿洲裏大街上,穿梭于俄羅斯遊客中間,你就會感覺到心潮澎湃。”尹家豐説,“這裡是創業者的天堂。”

    內蒙古的口岸因向北開放而興,內蒙古的邊城因口岸而興。

    如今,徜徉在高樓林立、中西合璧的滿洲裏市,可以看到中、俄、蒙商賈人來人往,買賣興隆;加工貿易園區的車間裏機場隆隆,各生産線上的産品源源不斷。

    同樣,地處內蒙古額濟納旗、巴丹吉林沙漠北緣的策克口岸,曾經是一個只有幾戶牧民的偏僻、荒涼的村莊。如今,這裡是我國第七大陸路口岸和內蒙古第三大口岸。毫無疑問,這一變化得益於向北開放與對外交流。

    2003年,內蒙古慶華集團“走出去”,與蒙古國“蒙古之金”集團合作,共同開發蒙古國那林蘇海特煤田並進口,每年策克口岸過貨量超過200萬噸。

    向北開放與對外交流,使得內蒙古諸多邊城獲得了騰飛的動力和契機。中國對蒙古國第一大口岸城市——二連浩特市已經把進口資源落地加工作為發展地區經濟的重要手段,一批木材加工項目帶動了這個市的工業經濟發展。

    內蒙古黨委政研室研究員段連敖説,向北開放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口岸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正促進內蒙古“新邊疆”“新口岸”的崛起。

    據內蒙古商務廳口岸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五”期間,內蒙古口岸進出境貨物運輸量年均增長27.1%,出入境旅客人數年均增長16.7%;2006年,內蒙古口岸貨物運輸量突破3000萬噸,達到3025萬噸,同比增長12%。目前,內蒙古已成為中蒙、中俄邊境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的重要平臺,對外經濟合作發展迅速。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提出,要充分發揮內蒙古沿邊地緣優勢和同根同源的民族文化優勢,積極向蒙古國實施“走出去”戰略,以礦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新的切入點,繼續擴大雙方合作領域。

    近幾年來,內蒙古在蒙古國以合資、合作等方式投資興辦企業近20家,投資額共計4000多萬美元;截至2005年底,蒙古國在內蒙古投資興辦企業20多家,合同外資金額近300萬美元。

 
 
 相關鏈結
· 內蒙古自治區外貿:發展口岸經濟 興邊興區富民
· 民族區域自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 首屆中國海拉爾中俄蒙三國國際青年藝術節閉幕
· 內蒙古以風光和文化展現魅力 旅遊業收入達280億
· 內蒙古首家世界地質公園開園在即
· 內蒙古:快速崛起和生態保護使其呈現多重魅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