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電力施工人員搶修被龍卷風損毀的高壓供電鐵塔。當天,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遭遇龍卷風襲擊,造成4座110千伏高壓供電鐵塔損毀,1200多戶村民家中斷電,寧(南京)通(南通)高速公路高港段封路兩個小時。 新華社發(許慧 攝)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記者衛敏麗)民政部7日發佈1月至7月份全國自然災害情況,災情公告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氣候異常,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多災併發,點多面廣,部分地區重復、連年受災,局部地區雨情、汛情、災情嚴重,災害明顯重於去年和常年同期。
截至7月31日統計,全國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2.8億人次受災, 1279人死亡,239人失蹤,緊急轉移安置615.3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9億畝,絕收面積6348萬畝;倒塌房屋79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101.8億元,災害明顯偏重。
公告顯示,與2006年同期比較,今年1-7月份全國共發生各類自然災害事件466次,發生頻次遠高於2006年同期,特別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給受災地區造成十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農作物受災面積同比高出0.75%,絕收面積高出5.28%。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出現了“大水情、小險情”“重災害、輕損失”的可喜現象。與2006年同期比較,緊急轉移安置人口減少38.4%;死亡和失蹤人口減少22.9%;倒塌房屋減少38.8%;直接經濟損失減少15.45%。
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是由於我國抗災救災能力大幅增強,防災減災工程和設施發揮了效益,群眾民房質量有所提高等原因。
回良玉主持會議進一步部署防災抗災救災減災工作
在全國抗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時期,國家減災委7日召開會議,傳達貫徹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究分析當前災害形勢及發展趨勢,進一步安排部署抗災救災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家減災委員會主任回良玉在會上強調,今年以來,我國自然災害明顯偏重,部分地方災情十分嚴重,當前面臨的災害形勢不容樂觀,對農業生産和農民增收帶來的影響不容低估。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科學防控,統籌兼顧、綜合減災,依靠法制、落實預案”的要求,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強化責任制的落實,切實加強災害的監測預警和信息發佈,著力提高城市和山區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能力,抓好防汛抗洪、防颱風、防雷擊、抗旱、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搞好災害救助、災後恢復重建和農業生産,努力奪取抗災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為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創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
國務院同意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以下簡稱《國家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一、充分認識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氣溫增高、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頻發等,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環境産生了嚴重影響。氣候變化問題已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成為當今人類社會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我國著力建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防災減災體系
進入6月,我國將全面進入汛期。為了有效應對洪災,在此前的5月19日,有關方面在浙江省諸暨市浦陽江舉行了一次緊急應對洪災的應急演習。在演習中,暴雨造成堤壩滲漏,政府啟動了暴雨紅色預警,緊急疏散居民。部隊緊急堵塞堤壩滲漏,一架直升機放下救生繩索,從旋渦中救起落水民眾。
8月份仍處自然災害高發期 各地要落實防範措施
7月份以來,我國一些地方突降暴雨,發生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引發安全生産重特大事故,這必須引起高度重視。8月份仍處自然災害高發期,各地、各單位要吸取教訓,切實落實防範措施。
氣象局有關專家詳解2007年極端氣候事件緣何多發
今年異常的氣候創下幾宗歷史之“最”:今年1月—7月,全國平均氣溫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川渝地區繼去年出現有觀測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高溫乾旱,今年又發生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降雨,暴雨洪澇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偏重。南方和北方同時出現長時間、大範圍高溫乾旱,工農業生産和居民生活面臨嚴重水荒。雷電、風雹等強對流天氣點多、面廣、頻次高,雷擊致人死亡為歷年之最。繼去年出現登陸颱風多、強度強、移動路徑異常,今年到目前為止又罕見地出現颱風生成少和登陸少,而江南華南高溫乾旱短期內難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