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喜迎十七大:中國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在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篇章——中國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紀實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記者李斌、張景勇、吳晶晶)“這幾年,這麼多惠民政策,咱老百姓還能不高興?”聽説十七大即將召開,北京市新文化街社區居委會的于女士快人快語,“我們希望十七大能夠帶來更多福音、更多和諧。”

    9月17日——距十七大召開已不到一個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提請十六屆七中全會討論的文件。會議認為,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對於鼓舞和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意義。全黨同志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科學發展,共建和諧,讓神州大地變成美好人間。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征程中,誕生86年、執政半個多世紀的中國共産黨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穩步前行,譜寫共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新篇章。

    社會和諧是中國共産黨不懈奮鬥的目標,中國共産黨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艱辛的探索,逐步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中的重要地位

    “社會和諧,就是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這是中國共産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江蘇無錫退休教師顧志恒樸實簡單的話,卻道出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真諦。

    在互聯網上,鍵入“和諧社會”四個字一搜索,有1900多萬條相關信息!

    從《周禮》的“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到孔子的“大同世界”,從西方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新和諧公社”到孫中山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社會和諧,始終是古今中外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狀態,也是包括中國共産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

    “古往今來,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人們一直在追求社會的平等、安定、和諧。從某種意義上説,一部人類社會歷史,就是人們追求美好社會理想的歷史。”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中共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虞雲耀説。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産黨為促進和實現這一美好社會理想進行了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創造性地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要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經濟實力不斷攀升,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新世紀新階段,我國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黃金髮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我國社會雖然在總體上和諧,但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大;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民主法制還不健全;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等等。

    “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當務之急是要搞好社會結構的調整,構建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景天魁説。

    新的時代呼喚新的理論。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全面分析新世紀新階段的形勢和任務,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任務。

    第一次明確了提高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的能力是加強黨對構建和諧社會領導的一項重要內容,第一次明確把和諧作為同富強、民主、文明並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鬥目標,第一次明確提出和諧文化建設的理論概念,第一次完整提出了我國現階段收入分配政策調整的基本方針……從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到政治局集體學習,從總書記在“兩會”上下團討論到前往外地考察,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有幾個歷史節點,不容忘記: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時,明確提出“社會更加和諧”的發展要求;

    ——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

    ——2005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發表重要講話,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目標,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全面部署;

    ——2007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進一步闡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大原則;

    …………

    在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形成的過程中,中國共産黨在研究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系列重大舉措的同時,進一步提出了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重要論斷。

    多位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新的重大論斷,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有利於更全面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有利於更全面地體現黨的奮鬥目標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從而也有利於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更好地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論指導著實踐,經驗豐富著認識。中國共産黨在進行理論探索的同時,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和政策舉措,帶領全國人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征程上越走越穩健

    “我來自四川,父親下崗,母親沒有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05級學生段宏江對新學期充滿期待:“今年國家將高校和職業學校的獎助學金額度一下子提高了10倍,我這個時候還不努力學習,不爭取多拿點獎助學金,還等到什麼時候?”

    大幅增加獎助學金,解決困難學生上學問題,只是中國共産黨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細節。

    十六大以來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共産黨在進行理論探索的同時針對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和政策舉措,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從“破題”走向深入。從執政理念到政府職能轉變,從健全民主法制到致力改善民生,從創建和諧文化到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一個初具規模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佈局已全面展開。一時間,“和諧”旋律響徹神州大地,“和諧”建設沸騰大江南北。

    從西部大開發到中部崛起,從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到東部發達地區率先發展……隨著四大區域經濟板塊的形成,中國經濟地理版圖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變局。長三角、泛珠三角、環渤海灣、北部灣……伴隨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區域和諧發展正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命題。

    從“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憲,到免徵農業稅,從採取措施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到免除上億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各地都把以人為本的理念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藍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國政協委員陳祥福説,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産黨的執政“軌跡”凸顯出強烈的以人為本色彩。“我預計十七大後,國家將繼續沿著這條軌道前進,讓更多改革成果惠及百姓。”

    北京、天津、遼寧、湖南、貴州、甘肅……無論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都在採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加大公共服務投入,破解就業難、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行路難、停車難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難題。“這些問題,我們大連解決得很好。説實話,黨和政府的確是為百姓著想,我們從內心裏感激。你看看,從明年起,國家又要連續三年提高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標準了。”78歲的大連工業大學退休幹部李淑梅,舉著報紙高興地説。

    法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十六大以來,我國加快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立法速度,加大用法制調整不公平社會現象的力度,制定和修訂個人所得稅法、物權法、勞動合同法、義務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司法體制改革進一步強化公正和保障人的權利,著力解決“打官司難”“執行難”等老大難問題;建立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長效機制,2005年公安部門“開門大接訪”,修改後的信訪條例也強化了政府信訪工作的責任。

    不久前,省、市、縣、鄉四級黨委換屆完成。“票決民主發揮了重要作用。”香港《大公報》援引專家觀點指出,這將是十七大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的一個重要體現。

    有心人注意到,在民主政治方面,修訂後的《中國共産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讓黨員行使民主權利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從鄉鎮公推直選試點到市、縣擴大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度試點,基層民主在村民自治的進程中穩步推進。

    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從完善人大制度到加強政協工作,從擴大公民的有序參與到強化各方面的民主監督,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正按照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的方向全面推進,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一次提出約束性指標、第一次開展綠色GDP核算試點、第一次實行環保問責制、第一次出臺《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第一次實行區域限批和流域限批……北京循環經濟促進會會長吳季松教授認為,“人和自然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這許多個‘第一次’表明了我國環境與發展的關係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從觀念到實踐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將有力地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隨著和諧社會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正向我們走來。

    “目前,促進社會和諧已取得全國人民的共識,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已深入人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朱慶芳説。

    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需要,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落實

    “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需要,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落實……”胡錦濤總書記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

    穩步開局,征程方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逐步消除不和諧因素的持續過程,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現在打工群體有上億人,但是打工者的政治、經濟地位和所作貢獻仍然不相符合;物質豐富了,但是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仍需跟上……”全國十大傑出進城務工青年孫恒説,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提法都很好,關鍵是要進一步落實。

    “孩子能否健康成長,既關係個人、家庭幸福,也關係社會和諧。”長期從事未成年人犯罪防範工作的“法官媽媽”尚秀雲説,“總書記説得特別對,構建和諧社會任重道遠,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落實,這是對全黨全國人民、對各行各業提出的進一步要求。當前未成年人犯罪形勢仍比較嚴峻,北京市海淀區法院為此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判後專項救助基金,幫助孩子重新上學、重回家庭、融入社會。”

    “富裕不一定和諧,但貧困肯定會導致不和諧。”虞雲耀説,“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最根本的是要靠發展,而且必須是科學發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實現社會和諧;而社會是否和諧,又是檢驗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標準。”

    “建議相關部門儘快制定一套切合實際的考核指標,以充分體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朱慶芳建言獻策:要提高社會發展總支出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調整消費與投資的關係,著力提高消費率;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

    “解決民生問題不僅能帶來社會和諧,也是一種投資。”景天魁研究員説,“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如果大部分勞動者素質都很低,肯定不行。所以,教育就需要投入。”

    和諧社會的理論和實踐都要繼續深化。專家們指出,建設和諧社會是百年大計,是一曲氣勢恢宏的交響樂,各級黨委和政府是這首交響樂的指揮者,各類社會組織是重要參與者,應該從政府和社會的關係方面入手,研究政府如何進一步地轉型。

    風高帆影疾。放眼神州大地,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在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鬥,必將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道路上,繪就一幅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動畫卷。

   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25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重要講話。胡錦濤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羅幹強調紮實做好人民調解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幹6日在全國人民調解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精神,扎紮實實做好人民調解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相關鏈結
· 我國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社會領域立法
·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共建共享和諧社會
· 回良玉強調:大力發展慈善事業 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 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貢獻
· 復旦大學林尚立教授談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