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江國成)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
我國城市發展體系逐漸走向成熟。以城市,特別是以大城市發展為代表的、城市區域空間為主體發展的新格局日益顯現,一些區域具有區位、資源和産業優勢,已經達到了較高的城市化水平,形成了城市發展相對集中的城市群。除原有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環渤海城市群、廈泉漳閩南三角地帶城市群外,山東半島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關中城市群也開始發揮作用。
由於城市群在本質上打破了行政區劃的束縛,在一個巨大的城鄉交融區域內實現經濟社會的整合,經濟活動不再局限于某一行政區內。跨地區的産業集團、金融網絡和貿易集團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發展,從組織結構上確保資本、技術、信息等更加暢通無阻地向全國流動、擴散,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點。
2006年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包括市轄縣)地區生産總值78305億元,佔全國GDP總量的37.4%。其中,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區生産總值39613億元,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區生産總值21618億元,環渤海城市群地區生産總值17074億元,分別佔全國GDP總量的18.9%、10.3%和8.2%。2006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環渤海城市群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包括市轄縣)分別為37819元、49093元和32036元,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1735元、33009元和15952元。
黨的十六大以來,各城市加大了改善投資環境的力度,加強了吸引外資的綜合優勢,為吸引更多優質外資創造了有利的條件。2006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轄縣)新簽外資項目(合同)數30024個,項目(合同)金額133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730億美元,分別是2002年的1.3倍、1.7倍和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