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2007年:經濟發展惠民生 和諧社會建設邁出新步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 車玉明 韓潔 杜宇)2007年以來,在實現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同時,黨和政府在教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經濟發展惠民生,和諧社會建設邁出了新步伐。

     六大領域政策頻出凸顯政府”重民生”

    ”多虧了黨的這項惠民政策,使我們一家老小的住院費有了著落!”這是北京小學生宋維乾的父親在報銷藥費時由衷的感慨。宋維乾近日因病花掉了近1.8萬元的醫藥費,要不是參加了”一老一小”大病保險,無疑會給家庭增加巨大的負擔。

    繼推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今年以來,國家又加大力度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北京市今年秋季正式啟動實施了”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政策,將無醫療保障的老人、學生及嬰幼兒納入保障網絡,目前全市參保人數已經超過140萬人。

    回顧2007年,我國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繼續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人民群眾在教育、醫療、住房、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六大民生領域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從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國家助學體系全面啟動,再到國務院發文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今年以來一系列密集政策的背後,凸顯國家對百姓疾苦的殷切關懷。

    一系列數字見證著國家改善民生舉措的成效。截至今年6月,我國656個城市中已有586個建立了廉租房制度,國務院要求,今年底,對低保家庭中的住房困難戶,基本做到應保盡保;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20萬人,全國84.7萬戶零就業家庭中,已有81萬戶實現至少一人就業;扣除物價因素,前三季度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雙超過同期GDP增速;今年以來,近1.5億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免除了學雜費……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説,2007年,國家對改善民生給予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通過擴大就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其最終目標是逐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全民共享。

     經濟發展惠及更多困難群眾

    55歲的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農民孟慶元今年4月與妻子同時發生車禍,自己變成了植物人,妻子也因腰部和腿部骨折喪失勞動能力。由於家中還有一個患有精神病的女兒以及19歲的兒子,生活陷入極度困境。

    今年7月,孟慶元一家的”低保”申請獲得了批准,成為農村”低保”政策的受益者。全家每人每月80元的低保救助金保障了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是國家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目標,其背後寄託了讓農村貧困居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希望。

    ”中國貧困人口生活的改善源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快速增長,以及一系列旨在滿足困難群體需求的扶持政策。”世界銀行中國和蒙古局局長杜大偉説。

    我國經濟在連續四年保持超過10%的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全年經濟增速在11%以上已成定局,全年財政收入有望超過5萬億元。經濟的高增長為我國大力發展民生和社會事業提供了財力保障。近年來,隨著減免農業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等惠民政策的相繼出臺,政府投入向農業傾斜,向公共事業、向低收入群體傾斜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説,隨著財政實力的不斷壯大,國家已經有條件逐步擴大政府公共服務規模,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原來迫於財政壓力而導致”缺位”的民生領域,如社會保障、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現在都大為改善。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支出同比增長28.7%;社會保障支出同比增長29.7%;醫療衛生支出同比增長36.6%;教育支出同比增長30.6%。這些增長數字的背後反映了國家財政支出結構調整的民生導向。

    杜大偉説,中國政府在不斷減少貧困人口數量的同時,將農村發展戰略重點轉向改善教育和醫療狀況,是”深有遠見”和”明智”的舉措,將為未來中國實現富國強民打下基礎。他説:”今天的農村兒童中有相當一部分未來將移居城市,他們需要好的教育和醫療服務以便將來找到好的工作,同時隨著教育的改善,留守農村的兒童也將成長為與父輩不同的新一代中國農民,用自己的知識改變農村。”

     展望來年 民生改善力求”更大成效”

    11月26日,建設部等九部委發佈了新的《廉租住房保障辦法》,明確將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納入廉租住房保障體系;財政部隨後公佈的《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管理辦法》也提出將從八方面確保廉租住房保障資金。

    一週之內接連兩個有關廉租房的政策出臺,體現了國家致力於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決心。

    目前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總體上仍相對滯後,而且一些新問題不斷涌現。繼”上學難、上學貴”、”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後,住房問題也已成為城鎮居民普遍關注的重點。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央政治局近日召開會議研究2008年經濟工作時,也強調要”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更大成效”,並提出加快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衛生、住房保障等制度建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

    隨著2008年的臨近,更多改善民生的新舉措正在陸續出臺:建設部表示,未來三年內,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投資將呈翻番趨勢;勞動保障部力求通過連續調整,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財政部和教育部近日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增加了免費提供教科書、增加寄宿生補貼等更多扶持農村教育的政策,為此國家財政將從2007年至2009年增加470億元投入……

    加快推進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切實改變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務。

    人們有理由相信,2008年中央將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和更多資金的投入來改善民生問題。

 
 
 相關鏈結
· 經濟形勢特稿:百姓故事見證2007年民生八大變化
· 70%用地須向民生傾斜 湖南三季度民生用地佔54%
· 貴陽市雲岩區斥資5.72億元實施76項“民生工程”
· 寧夏回族自治區繪製讓百姓走向幸福的“路線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