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記者徐機玲、石永紅、蔡玉高)13日上午10時,淒厲的警報聲再次響徹古城南京上空。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代表、海內外友好人士8000人在南京舉行集會,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0週年。新擴建落成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館同時竣工開放。
12月13日,武警戰士在敬獻花圈。當日上午10時,淒厲的警報聲響徹南京城上空。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代表,以及海內外和平友好人士近8000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隆重舉行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0週年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竣工儀式。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此後六周內,南京城內30萬以上的無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殘殺,發生強姦事件兩萬多起,三分之一以上的建築被毀,財産損失更是不計其數。古城南京遭到一場空前浩劫。
悼念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舉行。各界群眾首先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之後,在警報聲中,全體人士向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默哀。《安魂曲》中,人們向遇難者敬獻花圈並鞠躬。
江蘇省政協主席許仲林在悼念儀式説,南京大屠殺慘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三個特大慘案之一。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35年間,兩國友好關係得到了全面發展。但在日本國內,還有少數右翼勢力無視歷史事實,極力否認和篡改南京大屠殺事件。這些舉動嚴重影響了中日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
許仲林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我們銘記那段歷史、紀念遇難同胞的主要場館。我們對紀念館進行擴建,就在於給參觀者以歷史的體驗,南京大屠殺不僅是對中國人,而且是對人類的基本價值的攻擊,是毀滅不同民族和國家和諧共處的基礎;又在於給予當代和後代以警示,不能容許任何否認戰爭責任和美化戰爭的謬言流行;也在於表達中國人民,特別是南京人民和全人類共同的和平信念以及與世界各族人民友好相處的願望。
12月13日,各界人士參加悼念活動。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南京藝術學院學生任潔代表各界宣讀了《南京和平宣言》。
200多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遺屬、抗戰老戰士、港澳臺同胞,600多位外國友人參加了悼念儀式。這些外國友人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加拿大等7個國家,其中來自日本的友人最多,共有400多位。
85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施懷庚老人坐著輪椅參加了悼念儀式,他説,我曾經親眼看到日本兵打死了身邊的一位同伴,那情景到現在依然歷歷在目。我們永遠忘不了那些悲慘的歷史。來自日本的退休教師古澤千代勝已80歲高齡,他説,到南京來就是為了紀念南京大屠殺的遇難者。在日本時就經常向學生進行歷史教育,希望他們能記住歷史,能有反省意識。
悼念儀式結束時,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南京市青少年代表、新館建設者代表敲響了和平大鐘。在悠揚的鐘聲中,3000只和平鴿飛向天空,寄託了南京人民渴望和平的心聲。
“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祭奠30萬同胞遇難70週年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記者徐機玲、蔡玉高、石永紅)12月13日是個讓人哀悼的日子。70年前的這一天,南京淪陷,在隨後6個星期中,30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慘遭日軍屠殺。
70年後的今天,一大早,夏淑琴、佘子清、趙斌等100多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便早早地趕到位於南京城西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自紀念館開館以來,每年的這個日子,他們都要到這裡來,為的是紀念當年被日軍屠殺的親人和同胞。
參加中日兩國僧人舉行的和平法會,隨後,又參加了悼念集會……100多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心情沉痛。
“一走進紀念館,我就會想起被日本兵殘忍殺害的母親。”74歲的佘子清已經滿眼淚水,“日本法西斯發動的那場戰爭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苦難。”
和佘子清一樣,70歲的趙斌在那場戰爭中失去了父親。“我是1937年12月8日出生的,我剛出生兩天,父親就去參加抗日,結果被日本兵殺害了。父親去世後,母親的身體一直很差,在我12歲那年,就離開了人世。”
“歷史已經過去了70年,我們不要記住仇恨,但一定不能忘記那段苦難。”趙斌説。
在鄰居的攙扶下,75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施秀芹13日第一次到紀念館來。5歲時雙眼就被日軍用槍戳壞的施秀芹哭泣著説:“早就想到紀念館來了,但是眼睛看不見,路上太不方便。今天是70週年紀念日,我想自己一定要到這裡來。”
“雖然看不見了,但一進紀念館,我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的慘景。”施秀芹説。
一家9口人中,有7人被日軍屠殺,而被日軍戳了3刀後僥倖生存下來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雙眼已經哭得通紅:“一想起當年的場景,我就忍不住流淚,更讓我氣憤的是,日本右翼作家還誣陷我‘做假證人’,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良心,如果他們遭受了那樣的苦難,還被人誣陷,他們會怎麼想?”
夏淑琴告訴記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也是為給30萬遇難同胞討回公道,她將誣陷她的兩名日本作家告上了法庭。讓她欣慰的是,南京法庭和日本東京法庭都判她勝訴。“雖然被告又提起了上訴,但我相信自己最終能勝訴。”77歲的夏淑琴非常堅定地説。
“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在剛剛竣工的紀念館新展廳中,醒目地懸挂著已故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對青少年的囑咐,這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心聲,這也是中國人民的心聲。
“希望中日兩國人民能一直友好下去。”80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向遠松説。
首都各界群眾紛紛來到抗戰館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張舵)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70週年祭日,首都各界群眾紛紛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悼念遇難同胞、緬懷抗戰先烈。
13日,抗戰館所有展覽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雖然觀眾比平常多出了好幾倍,但紀念館的氣氛顯得格外凝重和肅穆。
上午開館不久,來自首都各個高校的大學生們,手捧蠟燭面向象徵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血肉長城”巨型浮雕肅立。新入黨的解放軍戰士們,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宣誓。來自盧溝橋一小的同學們係著鮮艷的紅領巾,向遇難者和抗戰先烈鄭重地獻上悼念的花束。還有許多人是舉家前來,兩鬢斑白的祖父母牽著兒孫稚嫩的小手,向遇難同胞和英烈獻上插滿鮮花的花籃。
一位帶著孩子來參觀的家長説,到抗戰館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緬懷先烈,能夠讓孩子感受中國人民的偉大抗戰精神,對於青少年一代牢記歷史、珍愛和平、更深刻地理解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現有陳列《偉大勝利》大型主題展覽,是2005年抗戰勝利60週年之際,由中央七部委和中共北京市委聯合主辦的。展覽以客觀翔實的內容和生動豐富的形式,全景式地再現了中國人民14年波瀾壯闊的抗戰歷程,也真實地記錄了南京大屠殺等中國人民所遭受的巨大淩辱和深重苦難。
抗戰館副館長李宗遠告訴記者,展覽自2005年7月7日開展以來,已接待國內外觀眾220余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