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周生賢近日表示,建設生態文明,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克服工業文明弊端,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過程。我國要積極借鑒和吸收其他國家經驗,抓住歷史機遇,從思想、政策、措施、行動等四方面著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周生賢表示,黨的十七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明確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為我國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周生賢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大力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思路:
——在思想上,正確認識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要從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並重,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牢固樹立保護環境、優化經濟結構的意識,將環保作為新階段推進發展的重要任務。
——在政策上,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解決環境問題。要抓緊擬訂有利於環保的價格、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經濟政策體系;開展全國生態功能區劃工作,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功能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引導各地合理選擇發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重化工業的佈局,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在措施上,實行最嚴格的環保制度。要建立健全與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環保管理決策相一致的環境法規、政策、標準和技術體系,核心要求是杜絕一切環境違法行為,任何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個人和單位都要補償環境損失。
——在行動上,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保護環境。要加強對領導幹部、重點企業負責人的環保培訓,將環保列入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全民環保科普宣傳,提高全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加強部門協作,加強環保部門的機構、隊伍和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環保統一監督管理體制;強化社會監督,維護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為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環保搭建平臺,鼓勵公眾檢舉揭發各種環境違法行為,推動環境公益訴訟;加強基層社會單元的環保工作,把環保作為社區、村鎮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個公民在享受環境權益的同時,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法定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