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月21日電(記者楊三軍)四川省21日啟動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以及配套實施的末級渠係節水改造,將使農業用水走上計量收費、協會管理的良性軌道。
作為我國糧食主産省之一,四川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全省現有灌區大多修建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很多灌區工程老化嚴重,灌溉水利用系數較低。
2005年以來,四川在眉山市率先探索末級渠係改造和水價水費計徵新機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以眉山市東坡區東風灌區趙山鬥渠為例,在實施末級渠係改造前,其設計灌面4590畝,但實際灌面僅2068畝;而改造後,當地成立了農民用水戶協會,用水環境得到改善,灌溉面積逐步恢復,水利用系數由原來的0.37提高到0.71,農民水費支出大幅降低。
四川省水利廳副廳長朱兵介紹,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要按照“規劃先行、同步推進、自願參與、抓好試點”的思路穩步開展,堅持“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的原則,加強技術指導、資金監管等環節的工作,確保把補助資金全部用在工程改造上,達到農業節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的效果,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據了解,按照水利部的要求,確定試點灌區的條件之一是當地已組建了用水戶協會,而且明確末級渠係改造工程完工後,工程産權歸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所有,並頒發産權證書,使農民用水戶協會真正成為工程自建、産權自有、運行管理自行負責的主體,增強農民愛護水利工程和節約用水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