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南海情係海南島—黨中央關懷海南經濟建設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海口4月25日電(記者 王運才、徐京躍、張傳宣、鄭瑋娜)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從此,祖國美麗的海南島成為我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日益受到世界的關注。

    20年改革,20年艱辛,20年跨越。海南經濟特區以其輝煌的成就向世人昭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這是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一景(3月12日攝)。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口掛牌,我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正式誕生。經過20年的開發建設,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到2007年,海南地區生産總值從建省初期的57億元增長到1200多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由2.96億元增長到150多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由945元增長到10900元,農民人均年收入由502元增長到3842元。 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 攝

    海南經濟特區的建設,一直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海南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行。

    更好地發揮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作用

    碧海連天遠,瓊崖儘是春。在海南迎來建省辦經濟特區20週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再次踏上翡翠般的海南島。

    這是胡錦濤同志第三次到海南考察工作。

    海南發生的巨變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一個縮影。一直關注海南改革發展的胡錦濤同志欣喜地看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領下,海南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正以嶄新姿態向世界展現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形象。從“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到“一腳油門走到底”的燃油附加費改革,從設立洋浦保稅港區到建立亞洲對話平臺——博鰲亞洲論壇,海南發揮了最大經濟特區特有的試驗、探路和積極推動的作用。

    胡錦濤同志對海南經濟特區20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深有感觸地説,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實踐充分證明,中央關於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他希望海南著力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作用。

    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下,海南這個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再次站在了改革開放新的起跑線上。

    一度沉寂的洋浦開發區如今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亮點”。洋浦有著區位、港口、産業、政策以及體制方面的獨特優勢,是連接我國和東南亞、中東的樞紐。2007年9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在洋浦設立我國第四個保稅港區,也是華南地區唯一的一個保稅港區,這是我國積極應對國際競爭、推動我國經濟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的重要舉措,再次表明了洋浦在國家對外開放和區域發展戰略佈局中佔有重要位置,從而大大提高了海南對外開放的層次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在環北部灣經濟圈和我國南方形成一個新的對外開放平臺和新的發展制高點。洋浦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前來洽談新項目。

    這是海南省海口市濱海大道一景(4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章磊 攝

    海南不負黨中央的期望,建省辦經濟特區20年來,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從封閉半封閉經濟到開放型經濟的轉變,從一個發展滯後的邊陲島嶼到初步繁榮昌盛的經濟特區的轉變。與1987年相比,2007年海南省生産總值增長了20.5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了50.5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0.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6.6倍,城鎮化率從16.6%提高到47.2%。

    突出經濟特區的“特”字

    在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週年之際,800多萬海南各族兒女不會忘記,黨中央、國務院對海南經濟特區給予巨大關懷和殷切期望,希望海南要突出經濟特區的“特”字,努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

    在深圳等4個經濟特區取得成功之後,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於1987年6月12日會見外賓時表示: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海南發展史從此翻開了新的重要一頁。

    與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相比,海南僅陸地面積就比它們的面積之和大幾十倍,還有200多萬平方公里海洋;除了城市,有佔總人口80%的鄉村;但基礎薄弱,經濟落後。要在這樣一個地區實現經濟快速健康增長,同時發揮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和排頭兵的作用,其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可想而知。

    “洋浦風波”是海南經濟特區創建後遇到的第一次重大考驗。當時,洋浦30平方公里能否引進外資進行成片開發,既是海南經濟特區能否“更特”的焦點,也成了我國擴大開放的晴雨錶。1989年4月,鄧小平同志在一份關於洋浦的報告上明確批示:海南省委的決策是正確的,機會難得,不宜拖延。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關注著海南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進程。在這片紅色土地和藍色海洋上,出現過中央領導同志的身影;黎村、苗寨、椰林、膠園,留下了中央領導同志的足跡。

    江澤民同志曾三赴海南,非常關心和支持海南經濟特區的創建和發展。

    1990年5月,江澤民同志到海南進行調查研究,重申中央關於興辦海南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正確的,在海南實行的各項政策不變。海南省吸引外商投資,進行成片開發,黨中央、國務院是支持的。海南要通過改革開放,加快經濟開發,改變經濟比較落後的面貌。

    1993年4月,江澤民同志再次到海南考察,他指出:經濟特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要辦得更活更實更富生機更有成效,繼續當好排頭兵,為全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揮試驗、探路和積極推動的作用。

    2001年2月,江澤民同志第三次來海南,他表示,海南省是我國最年輕的省份,又是最大的經濟特區,搞好海南的改革開放和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希望全省幹部和群眾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基本形成,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特區如何在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是一個新的課題。黨中央一再強調,經濟特區在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不變;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還要辦得更好;經濟特區在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2004年4月,胡錦濤同志第二次到海南考察,對海南的改革和創新給予肯定,並強調: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任務繁重而艱巨。海南廣大幹部群眾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開創海南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2006年12月,胡錦濤同志在同海南省委負責人談話時明確要求:海南是全國最大的、也是唯一全省性的經濟特區,一定要突出“特”字,在經濟方面要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要堅持改革開放,大膽創新,創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總之,要突出特色,創出自己的特點。在發展新型工業、熱帶高效農業、旅遊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等方面都要有自己的特色。

    這是1988年12月拍攝的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一景。   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 攝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海南明確回答了“未來如何發展”這個問題:突出經濟特區的“特”字,努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和機制,堅持生態立省、開放強省、産業富省、實幹興省的戰略,實現海南又好又快發展。新型工業、熱帶高效農業、熱帶海島旅遊業形成“三足鼎立”的産業發展,將使海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切實把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保護好

    海南島被譽為“東方凈土”。如何解決好加快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這也是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心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堅持把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切實保護好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2000年,江澤民同志在參加出席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海南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把海南發展起來,是鄧小平同志的遺願。保護生態,利國利民,是關係可持續發展和造福子孫後代的大事。要著眼長遠,抓緊當前,把生態建設全面規劃好,並年復一年地實施好,千方百計地保護好。海南是祖國的寶島,有良好的生態和獨特的資源,必須精心保護和合理利用。

    2004年4月,胡錦濤同志到海南考察時強調,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科學規劃海南的開發,切實把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保護好,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後勁。在海口市石山鎮,胡錦濤同志特地考察了魁星農業園開發的情況。他了解到,7年前這裡還是什麼都不長的火山熔岩臺地,經過艱苦創業,治理開發,現在已經成為一座農業生態觀光園。胡錦濤勉勵當地幹部群眾再接再厲,充分發揮海南獨特的農業資源優勢,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2008年4月,胡錦濤同志在第三次到海南考察工作時反復強調:海南一定要按照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的要求,堅持生態立省,堅持把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要嚴格實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做到新上建設項目不放鬆環保要求、承接産業轉移不降低環保門檻;要積極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切實保護好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2007年3月9日,先後4次到海南考察工作的溫家寶總理,參加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海南代表團的審議時認真聽取意見,在筆記本上記下了滿滿5頁。經過深思熟慮,溫家寶同志提出,要把海南建成綠色之島、開放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他説,海南要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海南經濟發展的首位,使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相協調。這既是海南發展的需要,也是海南發展的有力支撐和可靠保障。

    海南經過不斷探索,正在走出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有利於發揮區位優勢、有利於跨越式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和現代化的改革發展之路。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海南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生態省,全省上下積極推進生態省建設,先後出臺了27項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制定20多項與環保有關的政府規章,在生態環境保護、産業發展、人居環境建設和生態文化培育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20年來,海南省收穫的不僅是生産總值的增長,更是“綠色、開放、文明、和諧”之島全面發展的結果。2007年,海南省生産總值增長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但固定資産投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7%,環境質量保持全國最高水平,實現了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雙贏。

    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這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決策,對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在我國改革開放進入而立之年之際,海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謀劃未來發展。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下,依靠海南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海南一定會與藍天、綠地、青山、碧水永遠相伴,未來將會更加美好。

 
 
 相關鏈結
· 滄桑巨變二十年 海南舊貌換新顏
· 海南經濟特區20週年:對外開放的大格局已經形成
· 郭聲琨率團出席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週年慶典
· 大企業接踵而至 臺商投資海南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 海南經濟特區20年:做好"特"字文章 推動科學發展
· 海南洋浦迎來發展新契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