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大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吳晶、劉奕湛)9月10日,我國第24個教師節,全國1500萬教師迎來自己的節日。與往年相比,這個教師節的氣氛顯得尤為莊重而熱烈。汶川地震英雄教師群體的出現,使全社會對教師職業更加尊重,對教師隊伍建設更為關注。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已經取得巨大成就,已經進入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新階段,進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新階段。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要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明確提出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

    回顧30年來的教師隊伍建設,不難看出:在黨和政府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國教師素質顯著提高,人民受教育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教師隊伍正在成為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巨大力量。

    讓學生擁有合格的教師

    1985年,我國決定每年9月10日為中國教師節。這一時間比1994年國際社會設立國際教師節提前了9年。正如教育部部長周濟所説,百年大計,教育為根本;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教師質量。

    對於學生數量最大、覆蓋面最廣的義務教育來説,教師的質量就是根基。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配置狀況發生新變化。2007年,全國有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1052萬人,小學、初中、高中的教師數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使生師比都有所減少。教師隊伍不僅整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教師的學歷也越來越高。在新增教師中,具有大學專科、本科學歷的教師成為主體。

    義務教育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教育的公平和社會的公平。對於廣大農村學生來説,教師的水平尤為重要。為了解決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年齡老化、素質不高的問題,中央財政在2006年至2007年補助6億多元,共招聘3.23萬名特崗教師,覆蓋西部地區400多個縣4000多所農村學校。2004年至2008年,共招收4000多名優秀本科生到中西部農村學校任教,覆蓋了22個省份300多個貧困縣的農村學校。

    此外,教育部和各地經過積極探索,逐漸形成了縣域內城鎮教師定期到農村任教、大中城市教師到農村支教、高等師範院校學生實習支教等多種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動。

    2007年秋季新學期開學,國家在6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去年和今年錄取學生均突破1萬人。這些有志於教育事業的學生畢業後,將按照約定赴基層工作。他們無疑將成為農村教育的中堅力量。

    讓教師擁有發展的機會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市場”代替了“計劃”,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刻上市場經濟的烙印。要讓教師安心於本職,不僅要保障他們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還要為他們創造素質提升和發展的機會。

    近年來,我國舉國家之力,著力扶持教育落後地區教師,採取“走出去,送教上門,請進來,當面傳授的培訓方式,使教師培訓形成新局面。

    自2007年開始,我國組織實施“送培進藏”、“送培進疆”、“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國家級遠程培訓活動”,為西部農村12萬多名教師提供通用性專題培訓,幫助他們解決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中實際問題。2008年,我國啟動“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以對口支援的形式送培到省,為西部集中培訓約1萬名農村骨幹教師,同時通過光盤教學方式培訓近100萬名農村教師。

    “5·12”汶川地震,使災區失去了很多優秀的教師。為此,我國又實施“援助地震災區教師培訓計劃”,為四川地震災區的2000名骨幹教師進行專項培訓,不讓災區的教育教學水平下滑。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提速發展,教育改革穩步推進。這其中,教師既是改革的參與者與實踐者,也是決定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我國通過“普通高中課改實驗省教師遠程培訓計劃”“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遠程培訓計劃”,對8萬名高中教師進行專項培訓。依託“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組織中西部24個省份150個縣的20萬名農村語文等學科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此外,還對100個縣1萬名中小學骨幹班主任教師進行了專項培訓,對西部13個省份600名初中體育骨幹教師進行基礎專業技能與教學技能培訓。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和落實教師工資、津貼補貼制度”。我國從2006年開始推行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保證城鎮、農村教師在同等職務級別上基本工資待遇相當;在繼續實施班主任津貼、特級教師津貼等特殊崗位津貼基礎上,把中小學教師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均提高10%;提高到農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和到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的待遇。

    知名教育學家朱永新説,我國應認真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推動教師自覺地走專家引領、行動反思、共同體互助的道路,為教師的進修研究提供最好的服務,讓他們能夠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

    讓師德引領教育的方向

    就在教師節的前一天,北川中學原初三(4)班的畢業班學生抱著班主任何海平的相片,照完了延遲3個多月的畢業照;東汽中學高三(1)班的同學來到德陽龍井公墓,緬懷在地震中遇難的譚韆鞦等10余位老師;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馬小鳳把一封信放在原班主任唐三喜的墓碑前……

    沒有偉大的教師,就沒有優秀的學生。沒有高尚的師德,就不會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汶川地震涌現出的大批英雄教師事跡,不僅突出體現了教師高尚的職業情操,也展示了我國30年來師德建設的成果。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始終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理念培育教師人才,以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標準要求廣大教師。近年來,涌現了一大批如孟二冬、郭力華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為廣大教師樹立了榜樣。教育部以此為契機,以多種形式開展向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學習的活動,在全社會掀起了弘揚高尚師德的討論。

    在“5·12”汶川地震中,無數教師在最危難的一刻,用自己的無私無畏向世人展示著他們的良知,用鮮血甚至生命鑄就了師魂。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展聯合表彰活動,重點宣傳一大批全國模範教師與優秀教師,進一步提升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改革開放30年後,國家的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師德素養,對於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和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深遠意義。

    不久前,推行11年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重新修訂並頒發,其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終身學習”等內容的修訂,豐富了教師師德建設的內涵,為教育的發展提供富有時代特徵的指向。

    四川省汶川縣映秀小學在地震中失去了20位優秀的教師。9月1日學校復課時,校長譚國強説,廣大教師雖然還沒有平復失去親人和同事的創傷,但為了學生,他們正在用飽滿的熱情重返講臺,為家鄉的重建和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

    慶祝第24個教師節:學習英模教師 弘揚高尚師德

    今天是我國第24個教師節,也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和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後迎來的第一個教師節,我們向全國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四川、陜西、甘肅等地震災區的抗震救災英模教師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北京奧運會所激發出來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和汶川大地震所激發出來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讓13億中華兒女空前緊密地 團結在一起,也使這個屬於1400萬教師的節日顯得格外令人感動。9日,溫家寶總理邀請中小學教師做客中南海,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教師的關懷和重視,廣大教師感到特別溫暖。

    學生眼中的好老師──教師節來臨之際話“師德”

    新學期開學,剛剛升入小學的文文特別想念幼兒園的趙老師,因為“趙老師對著我笑,教我唱歌,陪我畫畫,幫我洗手,我覺得她特別喜歡我。”

    這個6歲小姑娘喜歡老師的理由看似簡單,但仔細想來,趙老師的身上卻具備一名優秀教師的品德:微笑是一種慈祥,唱歌和畫畫是一種才華,幫學生洗手是一種責任,讓學生自信是一種愛。

    "師恩難忘 師德永存"——獻給第二十四個教師節

    總有一些事令人難忘,總有一些人令人敬仰。新中國第二十四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捨生忘死保護學生的老師形象,再一次映入我們腦海,讓這個教師節變得不同尋常。

    100多天前,一場空前的地震災害,讓2008年5月成為中國13億人民心中永遠的痛。但正如溫家寶總理9月1日參加北川中學臨時學校開學典禮時所説:“一個民族的災難總會由民族的進步來補償。”汶川大地震激發出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讓中華兒女的心空前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抗震救災中涌現出來的英雄壯舉,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今年教師節主題為"學習英模教師 弘揚偉大師魂"

    教育部29日發出通知,提出2008年教師節的主題是“學習英模教師,弘揚偉大師魂”。

    通知指出,2008年教師節將大力表彰和宣傳抗震救災英模教師先進事跡,深入宣傳改革開放30年來全國教育系統涌現出來的優秀教師。通過教師節活動,激勵全國廣大教師向抗震救災英模教師和全國教育戰線優秀教師學習,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進一步增強教師職業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

 
 
 相關鏈結
· 各地喜迎教師節
· 災區幼兒園的快樂教師節
· 教師節送健康
· 海南隆重召開慶祝教師節暨表彰大會 羅保銘講話
· 廣西舉辦教師節師德論壇 各地優秀教師各抒己見
· 慶祝第24個教師節:學習英模教師 弘揚高尚師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