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構築不朽的精神長城——地震災區慰問巡演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7日電(記者周寧)板房社區起舞,援建工地放歌,如黛青山圍就無數個熱鬧的舞臺。

    春節期間,一批批慰問巡演團奔赴陜、甘、川地震災區,眾多藝術家和受災群眾、援建者們一道,撫慰大地的震顫,融化冰冷的歷史,構築不朽的精神長城。

    精神的撫慰讓災區生機勃發

    由中宣部、文化部和中國文聯組織的80多個春節慰問巡演團,走漢中、過隴南、行天水、經綿竹、穿映秀、抵北川……沿著龍門山脈,撒播春的氣息。

    山歡動,人沸騰。在塔吊下、操場上、公園裏、田野邊,上百萬經受震災洗禮的災區群眾和援建者們,吸吮著慰問的甘露。

    尚長榮、關牧村、李谷一、程志、吳彤、佟大為、陳建斌、斯琴格日勒……從著名歌唱家到中青年演員,都積極響應參加慰問演出。

    舞臺雖然簡陋,但紅燈籠、紅辣椒和災區群眾紅彤彤的笑臉,融會成火紅的情緣,讓臺上台下心心相連,溫暖傳遞。

    在綿竹,當歌手吳彤走下舞臺時,歡呼聲匯成激動的樂章,一曲《中國骨氣》變成了萬人合唱,鏗鏘有力的歌聲響徹雲天,場面令人動容。

    在地震中父母雙亡的北川縣席家溝村孤兒王東偉,含淚對記者説:“為了死去的親人和關心我的人,我要好好活!”

    在漢中,青年歌手金波走進災後新建的房屋表演,受災群眾雷樹貴一家坐在火炕上,圍著火盆凝神聆聽。歡快的音樂在大家心間流淌,開懷的笑聲陣陣傳出。

    “帶去久違的歡笑、鼓舞重建的士氣、傳遞不朽的精神,這就是我赴災區演出的動力。”著名歌唱家關牧村説。

    “讓歡快的節奏褪去內心的悲傷、讓嘹亮的歌聲送去全國人民的問候、讓喜慶的鑼鼓敲出堅定的信念,是每位演員最大的企盼。”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道出了慰問演出的內涵。

    四大特點讓巡演圓滿成功

    與以往的慰問演出不同,春節赴災區慰問巡演針對性強、務實節儉、參與者廣泛、靈活多變。

    慰問巡演總導演劉軍説:“從節目策劃到內容選定,一切都因地制宜,儘量從災區人民的心理特點出發,以激勵鬥志、戰勝災難和表達美好祝願的文藝節目為主。”

    在“年畫之鄉”綿竹,慰問團巧妙地將“綿竹年畫節開幕式”融入到整臺演出中,喻示著綿竹人民不怕困難、綿竹年畫從廢墟裏站起來了。綿竹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于天培説:“演出的這一編排非常切合當地實際,在觀眾中産生了強大共鳴。”

    舞蹈家王小燕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舞蹈《北川的愛》、霍勇的一曲《生死不離》等節目,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

    此外,慰問演出的形式多樣,包括獨唱、歌舞、器樂、民謠、相聲、小品、雜技、口技等多個門類,特別是每個節目都有演員與現場觀眾互動的環節,盡可能讓受災群眾體會到溫暖和快樂。

    務實節儉是此次慰問演出的另一大特點。演出所到之處,沒有奢華的舞臺,只有藝術家們精彩的表演;沒有俗麗的燈光,只有災區群眾開心的笑臉;沒有冗長的致詞,只有開門見山的質樸話語;沒有領導的接見,只有經久不息的掌聲……

    為不給災區增添負擔,慰問團儘量縮短在災區的逗留時間。每場演出結束後,演職人員即刻奔赴下一站,在車上卸粧、吃盒飯,被稱為“急行軍”。

    上至70歲的老藝術家,下至10多歲的藝校學生,都顧不得天寒地凍、路途顛簸和舟車勞頓。棉被拿來就蓋、盒飯拿來就吃、涼水拿來就喝、穿著單衣上臺就演,是災區一線的藝術家們最真實的寫照。

    北川縣委書記陳興春評價道:“慰問演出因地制宜、因陋就簡,不驚官、不擾民、不給基層添負擔,不僅體現了務實、節儉的作風,更反映出藝術家們德藝雙馨的崇高風範。”

    此外,參與者廣泛、靈活多變是此次慰問演出的另外兩大特點。

    中國文聯及所屬的11個文藝家協會及各省區市文聯,上下互動,連成一片。參加活動的既有中央院團等體制內的文藝工作者,也有一些體制外民間文藝團體的演員,既有著名老藝術家,又有中青年文藝家。

    為方便受災群眾觀看,慰問團主要採取文藝小分隊的靈活方式,演出地點大多選在受災群眾聚居的活動板房區周邊,並根據時間、場地、條件、氣候等實際情況進行統籌兼顧,演出效果極佳。

    精神重建須建立長效機制和激勵機制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胡振民説,災區幹部和群眾的精神重建和物質重建同樣重要。慰問巡演極大地鼓舞了廣大災區群眾萬眾一心、戰勝災害、重建家園的信心和勇氣。

    “但是,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須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胡振民説,“就目前情況看,我們缺乏穩定和必要的財力支持,一些市、縣級文聯無力參與進來,全國文聯絡統的整體合力尚未形成,慰問活動的整體規模和效應有待進一步拓展。”

    文化部一位負責人認為,災區群眾的精神重建,沒有精神不行,但光靠精神也不行。“每次活動由眾多的知名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積極參與,但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

    對此,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羅楊建議,各級黨委和政府可在政策、資金、宣傳等方面對慰問演出給予有力支持,使這項活動真正形成政府買單、文藝工作者熱情參與、災區群眾受益的長效機制,動員和引導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參與慰問演出。

    文化部的一位負責人説,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長期的慰問巡演成本較高,而靈活、機動、低成本的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可以擔當演出的主力軍,政府進行規範和引導。“這不僅實現了災區精神重建的長效機制,而且有利於在農村建立起健康積極的主流文化陣地。”  

 
 
 相關鏈結
· 四川地震災區青川中學生在廣西南寧學習生活見聞
· 記者隴南地震災區3次採訪:災區群眾生活不斷變化
· 在社會各界關心下千萬四川地震災區群眾安度寒冬
· 北京將為地震災區四川什邡提供萬餘就業崗位信息
· 文化部組織義務慰問演出團體溫暖四川地震重災區
· 文化部派出4支演出團春節期間分赴地震災區慰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