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圖:2009年5月11日,劉慧珍老人在自家屋前留影。小圖:2008年5月16日,劉慧珍老人在路邊手捧“謝”字表達感激之情。
2009年2月8日,劉慧珍老人坐在自己倒塌的房屋廢墟前。
2009年2月8日,好心的鄰居為獨自居住在棚屋的劉慧珍老人送水。
2009年5月9日,劉慧珍老人向記者述説自己現在的生活。她的身後,是位於土門鎮團結村小兒子震後修建的新房。
2009年5月9日,劉慧珍老人(右二)和大兒子、大兒媳以及自己的親家在新家中。
“5·12”汶川地震後第4天,記者結束在北川的報道後,一人駕車急切前往自己的家鄉綿竹採訪。地震之後,昔日家鄉美麗的沿山公路兩旁,幢幢民房垮塌,滿目瘡痍,災區群眾大多在路邊搭建臨時避難場所居住。記者看到,眾多來自成都等地的自願者和市民們,駕駛著私家車,後備箱裏裝著滿滿的食物和飲用水,沿路向災區群眾發放;許多災區群眾手捧感恩的文字,向好心的人們表達著深深的謝意。
在遵道鎮高安村,12個老人和小孩坐在路邊,一人手中捧著一個字,組成了“一路平安謝謝一路平安謝謝”的橫幅,記者停下車,拍攝了這個感人的場景,並選取了其中一位捧著“謝”字的老大娘,拍攝了她的特寫照片。老人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後,全靠黨和政府、好心人的幫助,她才熬過了這些天。
手捧“謝”字老大娘的照片被新華社播發後,電視、報紙、雜誌等各類媒體在一年時間裏,反復使用;各種感恩晚會、影展上,也經常可以見到這張照片。
照片中的老大娘劉惠珍80歲,地震發生時,老人一個人在家裏,房屋垮塌的瞬間,坐在屋前的她被地震巨大的力量摔向院壩,才倖免于難。老人的兩個兒子一個在綿竹,另外一個在土門鎮生活,平常在外面打工,都不在她的身邊。
今年2月8日,記者再次來到遵道鎮,找到了劉慧珍老人。震後,老人用國家發給的2000元臨時住房補貼,搭建了一個簡陋的棚屋,一個人生活著。她的兩個兒子,震後都回家了,正在修建新房,一時照顧不到老人。老人有風濕性關節炎,震後的這段時間,好心的鄰居們經常幫助她,為她打水劈柴。在老人的棚屋裏,老人從破爛的櫃子中取出一個燙著金色壽字的禮封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前,當地政府為8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了壽金,她要把這個燙金的禮封,作為傳家寶,留給兒女。老人還對記者説,等兩個兒子的房子修好後,她就要搬到兒子的家裏去住了。
5月9日,記者再次來到綿竹,找到了劉慧珍老人。老人今年3月3日就已經搬到了土門鎮團結村,和兩個兒子住在一起。老人對記者説,兒子媳婦對她都好得很,兩個兒子都在新房為她留了一個房間,都給她買了新床。在大兒子家裏,老人拉著記者去她的房間參觀,對記者説,國家補貼她的2萬元建房款,她給了兩個兒子各1萬元,自己就不修房子了,今後在兩個兒子家裏輪換著住,一家住一個月。
記者看到,老人大兒子李永福的房子已基本修好,只是室內還沒有抹上白灰。在客廳裏,擺著一套沙發,一套花2000多元買來的電視機和音響。李永福告訴記者,他的這幢新房子總共花了10多萬元,除國家補貼和自己的積蓄外,貸款4萬多元。這段時間正是農忙季節,等農忙後,他就要外出打工掙錢了。
老人的小兒子李永華的新房距哥哥的房子只有100多米遠,貼著瓷磚的正房已經修完,十分漂亮。李永華和老人帶著記者來到他家參觀,夫婦倆一邊給新房抹灰一邊對記者説,因為有修房子的手藝,這幢房子一磚一瓦都是自己砌起來的,只請了一點小工,節約了將近2萬元人工費。記者看到,老人的房間剛剛抹完了灰,寬敞明亮,新床的床架放在屋子的正中央。
看著劉慧珍老人幸福的笑容,記者由衷為老人震後溫馨的晚年生活而高興。新華社記者 陳燮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