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文化産業逆勢上揚觀察與思考:青山春色 氣象萬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22日   來源:人民日報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探索、紮實工作——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漸入佳境,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不斷健全,配套政策體系日益完備,在改革的重點任務和難點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動了文化事業,帶動了文化産業不斷向前發展,文化建設呈現出積極健康、蓬勃興旺的良好發展態勢。

    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秘密在哪?

    6月18日,一個特別的慶典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舉行——“新世紀中國第一份發行量達300萬份的月刊——《特別關注》慶典”。

    這份不滿“9歲”的文摘類月刊,僅有員工24名,單期發行量卻在全國名列前茅,年上繳利稅達3000多萬元,其中人均純利潤100萬元,在我國9800多種期刊中,堪稱一流經營、一流效益的典範。

    《特別關注》健康、高速、可持續發展的秘密在哪?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探索、紮實工作是發展的秘訣;特別的創意、特別的目標、特別的品質、特別的定位、特別的營銷是特別的法寶。”總編輯朱玉祥説。在全社24名員工中,僅有5名是正式員工,其他都是聘用。6名編輯以稿計酬,6名發行人員以發行量“論賞”,對總編輯也以業績賞罰,“這樣人人都有危機感,更有使命感、責任感。”

    近年來,我國期刊總數從寥寥幾百種增至目前的近萬種,迅猛的發展得益於文化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其中發行量第一的《讀者》,以及具有一定聲譽的《青年文摘》、《半月談》、《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新聞週刊》等雜誌,都是可圈可點的優秀期刊。

    但是,如果放到全球大背景下來看,無論是期刊總量和影響力,還是人均擁有期刊數,我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依然比較落後。有資料顯示,全世界共有期刊20多萬種。在世界排名前100種期刊中,美國佔57種,在前10位中美國又佔據了8席。而中國至今沒有一份真正享譽世界的雜誌。“差距就是機遇。對一個佔世界人口1/5的中國來説,中國的期刊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沒有人閱讀期刊而是因為總體水平較低還不能讓人們滿懷興致地去品味。”中國期刊協會會長石峰説:“從這種意義上説,中國期刊業正處於初步發展階段,未來還有更遠大的前途。”

    我國經濟總量逐年增長,但文化軟實力與經濟硬實力遠遠不相匹配,這表明中國文化發展仍還有很大的潛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産業發展、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對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陸貴山強調:“我們現在應當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或者説確立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中國要儘快造就出世界一流文化産品,這是時代給予我們的歷史機遇,也是改革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思路漸漸清晰,體制更加健全,機制不斷完善,政策日益完備

    2007年9月27日,由機電商報社轉制而成的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成為我國第一家將主辦單位與出版單位合二為一的整體改制試點單位。

    “一年多來,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整合了社會資源,建立了激勵和約束機制,規範健全了現代企業制度,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産力。”談到感受,卓眾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澤林説。

    機電商報社轉制前是一家科研院所的直屬單位,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到2007年已經擁有1報10刊的出版規模,即行業報《機電商報》和《農業機械》、《數碼攝影》等10種科技類期刊。在改制之前,這10本期刊分屬於科技部、中國科協、機械工業聯合會等3個部門,在管理與經營上的自主權非常有限。“其實,這種現象在科技期刊界相當普遍。”劉澤林説,“通過整體改制,我們完完全全獲得了1報10刊的主辦權、出版權和經營權。這不僅大大降低了經營風險,而且增強了管理層的責任心,有利於持續穩定發展。大家有了歸屬感,管理層解除了後顧之憂,積極性也調動起來。”靈活的改制帶來了企業體制機制的創新,一年多來,市場地位確立了,規章制度建立了,員工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再加上作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可享受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卓眾出版”的各項經濟指標全面飄紅。

    思路漸漸清晰,體制更加健全,機制不斷完善,政策日益完備,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建設積極健康蓬勃發展。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由管微觀向管宏觀轉變,由面向直屬單位轉為面向全社會……在文化體制改革中,政府的職能不斷轉變,文化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走向舞臺的聚光燈下。

    這樣成功的例子在全國還有很多。上海市重組文化發展基金會和精文投資有限公司,開闢資助公益文化事業的新渠道,增強了運用經濟手段調控和扶持文化産業發展的能力。

    國家圖書館進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和後勤改革,撤並或轉讓所辦的大部分經營機構,集中精力抓好公益服務,創新服務模式。

    中國對外演出展覽中心、江蘇演藝、北京兒藝、北京歌劇舞劇院、中國雜技團、中國木偶劇團、麗江歌舞團等演藝單位,中國出版集團及上海世紀、遼寧、吉林、廣東、浙江、江蘇、重慶、雲南等一批出版集團和電力、接力等一批出版社,四川、浙江、江蘇、福建、安徽、湖北等一批發行集團,中影、長影、上影、珠影等一批電影廠,整體轉制為企業,效益不斷提高,競爭力逐步增強。

    四川、江蘇、浙江等地整合區域發行市場,在全省範圍內初步實現了基層新華書店的連鎖經營和統一配送。

    一些試點省市制定頒布了文化産業投資指導目錄,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産業熱情不斷高漲,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民營文化企業涌現出來。

    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實現新突破,文化市場體系和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邁出新步伐。改革試點實踐證明,改革,激發了文化工作者的巨大熱情和創造潛力,調動了社會各方面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獲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思想輿論準備,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良好條件。

    健康的肌體可以抵禦疾病,健康的機制能夠科學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都意味著考驗,一些原本市場基礎就相對薄弱,市場競爭力就相對脆弱的文化單位和文化産品,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是雪上加霜,銷售萎縮,市場低迷。“從歐美日本,到我們國內,都不難找到這樣的例證。”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宇説。“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對於我國文化産業而言,是檢閱又是考驗,是危險又是機遇。健康的肌體可以抵禦疾病,健康的機制方能科學發展。”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包曉光説。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安渡難關,靠的是日趨完善的文化體制和管理體制。就在演藝市場飽受衝擊的時候,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推出的綜藝舞臺劇《中國風》,卻在今年春節前在舊金山首演,然後橫跨美國東西海岸70座城市,連演百場。還沒回國,又簽下了北美巡演的合同。大型功夫舞臺劇《武林時空》4月份赴英國商演,恰逢國際金融危機最嚴峻的時刻,但是第一輪就成功演出了整整50場。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與上海文廣傳媒集團共同打造的多媒體夢幻劇《時空之旅》,演出場地在遠離市中心的上海閘北區,但仍然保持著80%以上的上座率。2005年9月至今,購票觀眾已經超過150萬人次,其中60%以上是來自國外的遊客與商務散客。

    “把國內外連起來看,就會看到一種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壯觀景象,與市場相悖,與消費者需求相悖的文化企業和文化産品,正被無情淘汰;而新生的符合市場規律和大眾需要的創新産品,正在蓬勃生長,儘管它們暫時比較弱小比較稚嫩。”張宇説。“只有真正有競爭力的文化市場主體,才有能力有資格在金融危機中化危為機,轉危為安。這就是我們所説的‘中國機遇’。”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胡正榮説。

    今年2月13日,溫家寶總理在中南海邀請部分教科文衛系統代表座談。其間,溫總理對張宇有關加快構建覆蓋全國的文化體育票務網絡系統的建議極為重視,多次仔細詢問,並表示將帶頭從這個網絡系統購票。

    “中演票務通”全國票務網絡系統的建設是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打造文化國際産業鏈的嘗試。張宇説,多年來,我們一直非常重視文化産品的生産,卻往往忽視了文化産品銷售渠道的建設。包括百年夢想的北京奧運會,門票也不得不靠美國特馬捷票務公司的網絡來代理銷售。“要致富,先修路”的樸素道理,在文化領域還遠沒有成為我們普遍的共識。隨之出現而來的,就是太多耗資不菲的演出産品,由於缺乏營銷渠道,根本沒有成為暢銷、長銷的演出商品,曇花一現就束之高閣或者付諸東流。

    儘快打造中國自己的全國票務網絡系統尤為重要。建設覆蓋國內大中城市的票務銷售網絡,可以把對國家文化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的終端市場把控在我們自己手中,有利於中國文化産業鏈的健全與發展,有利於扶持國有院團增強市場能力、擴大市場份額,有利於整合集成中國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生産力,從而形成中國文化産業的強大國際競爭實力。從2008年始,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著手規劃構建全國票務網絡系統。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票務系統的技術研發、全國票務公司的註冊和基本團隊建設、全國15個主要城市的實體網絡分支機構鋪設、票務電子商務平臺的搭建等工作。

    健康的肌體可以抵禦疾病,健康的機制方能科學發展。近年來,文化體制改革在重點任務和難點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國各地呈現出積極健康、蓬勃興旺的良好發展態勢。

    北京的文化創意産業投融資服務體系,增強了文化創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抵禦經濟風險的能力,文化創意産業佔GDP比重2006年為10.3%,2007年為10.6%,2008年逆勢上揚達到11%。

    安徽積極培育骨幹文化企業,繼安徽出版集團公司借殼“科大創新”實現整體上市後,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公司也正待新股發行重啟後直接上市。蕪湖“方特歡樂世界”開發特種電影、數字動漫等關鍵技術,成功打造了中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大型主題公園,開園一年半遊客量已超過200萬人次,營業收入超過2.37億元。

    江西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以企業體制組建全新的井岡山歌舞團,創排上演情景歌舞劇《井岡山》,兩年來累計演出300場,觀眾18萬多人次,收入近千萬元,推動了江西國有院團的改革發展。福建、天津等省市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為每個省屬院團配備一個高水平的演齣劇場,為院團轉企改制、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重要條件。

    青山春色濃,千帆入畫來。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陣陣春風,一幅生機盎然的文化發展的絢麗圖卷正漸次展開。我們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改革的畫筆將繪就春色滿園、百花齊放的更美麗的未來。   

 
 
 相關鏈結
· 山西省審議並原則通過文化産業發展規劃綱要等
· 首家文化産權交易所揭牌 文化産業對接資本市場
· 臧世凱:安徽省文化産業連續4年保持30%以上增幅
· 安徽:改革創新造就文化産業大發展
· 江蘇新興文化産業蓬勃發展文化人才隊伍逐步壯大
· “安徽試點”調查:改革創新造就文化産業大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