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寒冬” 蓄勢“迎春”
——上半年我國經濟效益在應對挑戰中穩步回升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韓潔、樊曦、劉菊花)
今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的衝擊,經濟增速下滑、出口銳減、企業受困、國庫減收……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擺在中國政府面前。
面對挑戰,政府果斷出臺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從“雙擴張”宏觀調控政策,到十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再到扶持新興産業,培育新的增長點……半年來,中國工業經濟和企業利潤實現了“逆勢突圍”,由此帶動全國財政收入初步企穩,總體經濟效益穩步回升。
“穿越寒冬”——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 傳遞回升積極信號
如果説,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部分行業和企業的衝擊無異於一場“寒冬”,那麼可以肯定地是,在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直接作用下,今年以來,這些行業和企業正在努力渡過難關,邁向發展的“春天”。
與去年下半年部分外向型紡織企業因出口受阻被迫倒閉的景象相比,今年上半年整個紡織業的表現堪稱令人驚喜——前5月我國紡織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432.48億元,其中3月至5月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06%。
“這是中央一系列扶持政策發揮作用的直接成果,也是行業果斷調整及時應變的收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張延愷告訴記者,轉向內需市場是紡織業“突圍”的重要途徑,目前規模以上紡織行業的內銷已經提高到80%。
中國紡織業的“逆境求變”正是我國諸多行業在挑戰中奮勇“穿越寒冬”的寫照。而政府擴投資、增信貸、大力度減稅以及密集出臺的汽車、鋼鐵、紡織、裝備製造等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則為整個工業經濟走出低谷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2個省份的39個工業大類中,有27個利潤增幅回升或降幅縮小。此外,二季度我國企業家信心指數為68.4%,比去年四季度60.9%的最低值回升了7.5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穩中見升的背後是企業效益的積極變化。財政部數據表明,今年前6個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5534億元,儘管仍同比下降27%,但降幅比前5個月減少3.3個百分點,其中6月比5月環比增長29.4%。
中央企業方面,國資委透露,上半年中央企業營業收入下滑趨勢得到遏制,經濟效益降幅減緩,傳遞出企業效益回升的積極信號,目前全部中央企業中已有近一半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説,面對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央企業積極採取“捂緊錢袋子”“過緊日子”等“過冬”措施,加強預測預警預案,開拓市場、降本增效、嚴控風險,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初步企穩”——全國財政收入開始回升 結構性減稅助力經濟復蘇
財政收入的變化是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最直接的反應。今年上半年,在國民經濟企穩向好、工業經濟和企業效益回暖的基礎上,全國財政收入也呈現積極變化,初現回升勢頭。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近日表示,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33976.14億元,儘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但分月看財政收入回升趨勢明顯,其中5月份和6月份連續實現正增長,增幅分別為4.8%和19.6%。
不過,在看到財政收入企穩回升的同時,也要看到,部分與生産相關的稅種在上半年依然減收。其中,國內增值稅下降3%,進口環節稅下降14.9%,企業所得稅下降13.8%,關稅下降29.9%。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認為,主要稅種收入下降的背後,一方面表明當前財政收支壓力依然突出,但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下,政府借助結構性減稅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擴大內需的調控意圖。
事實上,今年以來,從實施增值稅轉型,到連續上調出口退稅率,再到減徵汽車購置稅,陸續出臺的結構性減稅舉措已經成為拉動工業和企業效益復蘇的重要力量。
按照預算,我國計劃今年減稅5000多億元。謝旭人表示,下半年將繼續實施結構性稅收減免政策,從而進一步增強企業投資和居民的消費能力。
“蓄勢迎春”——經濟運行質量有待提升 結構調整成下半年關鍵
儘管上半年總體經濟效益穩步回升,但有一個事實不容忽視——當前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仍不穩固,國際金融危機的不確定因素、外需持續低迷、通脹風險加大以及民間投資有待拉動等問題仍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經濟運行的質量難以隨著經濟的持續回升而同步改善,而金融危機則加大了我國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壓力。
“産能過剩、增長質量不高、經營方式粗放仍然是影響我國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指出,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下一階段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保增長中更加突出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在應對危機中實現工業轉型升級。
對企業來説,未來發展的關鍵是如何在“後危機時代”的新一輪經濟中選準定位。
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部部長王志剛説,危機面前,企業需要找出與未來需求吻合的發展點,通過調整産業結構、兼併重組等多種方法,為迎接“春天”積蓄力量。
在政府調控政策上,從最高層到各個部門越來越清晰的聲音是,在前一階段調控著力拉動經濟快速回升的基礎上,下一階段政府宏觀調控將會更注重兼顧長期發展目標,進一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未來我國工業和企業提高運行質量、實現良性發展的機遇就在其中。
“抓住發展機遇就等於掌握了未來。”北京盈創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姚亞雄認為,政府近期關於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扶持節能環保産業發展的部署,讓更多企業找到了應對危機的出路,也看到了發展的方向。
中央政治局會議:政策取向不改變 鞏固經濟好勢頭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張旭東、樊 曦、王宇)2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在當前中國經濟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這次會議明確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不改變,為當前經濟形勢定了調,為今後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
保增長依然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這次會議明確指出,要繼續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保增長的主題不會變,也不能變。只有不鬆勁、不動搖,才能取得經濟增長的全面復蘇。詳細>>>
人民銀行報告預測:CPI將於2009年三季度末觸底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記者姚均芳、王宇)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28日發佈的2009年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預測,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會在今年三季度末觸底。
報告在物價發展趨勢部分指出,從物價景氣指數看,人民銀行測算的CPI先行合成指數目前仍處於下降階段,物價水平下降趨勢在近幾個月會持續。一致合成指數的預測顯示,CPI會在今年三季度末觸底。詳細>>>
陽光總在風雨後—我國工業企穩回升局面日趨明朗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新華社記者陳玉明、劉菊花)産品價跌,利潤下降,出口減少……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中國工業,在2009年上半年走過了一段艱難的歷程。
企穩回升,結構優化,創新加快……陽光總在風雨後。而今,中國工業正以更有生命力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詳細>>>
新聞分析:一攬子計劃的實施如何取得四大成效
“一個回升”:生産增速穩步回升。統計顯示,經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7.1%。分季度看,二季度GDP增長7.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8個百分點。李曉超認為,經濟出現回升從工業生産看得更清楚一些。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生産同比增長3.8%,3月份增長8.3%,4月份有所回落,5月份又繼續回升,增長8.9%,6月份增速達到10.7%。而且在工業行業中,大部分行業生産增長加快,在工業産品中近60%的産品生産在加快。
“一個加快”:國內需求增長加快。擴大內需是經濟企穩回升的動力和抓手。今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3.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7個百分點。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其中商品房、汽車銷售分別增長31.7%和17.7%,成為內需增長中兩個較為突出的亮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