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科學應對洪魔旱魃—新中國成立60年防汛抗旱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姚潤豐、葛如江、王春雨)“住在這兒,心裏踏實。以前一到下雨天,心裏慌得就吃不下飯。”王藍清坐在安徽阜南王家壩保莊圩內的家裏,一語道出了如今淮河沿岸人民面對洪水的從容心態。這一新變化源自淮河2007年大洪水的“大水小災”。

    洪水來時有序應對,大旱力抗確保豐收。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先後戰勝了七大江河發生的較大洪水50次,較大嚴重乾旱17次。60年前澇則汪洋一片,旱則赤地千里的舊景象不復存在。

    防汛抗洪:累計減災效益3.93萬億元

    洪澇災害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20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淮海地區洪澇多發,1954年淮河發生大洪水,1958年黃河發生大洪水,1963年海河發生大洪水。為了治理頻繁發生的水災,毛澤東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偉大號召,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根治水患的強烈願望和堅定決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防汛抗旱工作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興利除害結合,防汛抗旱並舉,走上了正規化、現代化、法制化全面發展的道路。

    工程為基,科學調控。60年來,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我國已形成了以水庫、堤防、蓄滯洪區為主體的攔、排、蓄、分相結合的防洪工程體系,逐步建立了視頻會商和水雨情監測、山洪災害和颱風預報預警、大江大河主要河段洪水預報等洪水管理與科學決策支撐系統,形成了防洪法、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等法規制度,洪水調度方案、人員轉移安置方案等防汛抗旱預案體系,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特別是1998年大水過後,我國防汛工作思路實現了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轉變,注重給洪水以出路,實施洪水風險管理,依法防控,科學防控。一組頗具説服力的數據,足以看出我國防洪減災的巨大成就:

    60年來,歷史上江河決堤、洪水氾濫、肆意成災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轉,徹底擺脫了新中國成立之前“兩年一小災、三年一大災”的局面。在歷史上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黃河,開創了人民治黃以來連續60多年伏秋大汛不決口、歲歲保安瀾的局面。

    60年來,防洪工程體系整體抗災能力顯著提升。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備防禦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具備防禦一般洪水的能力,重點海堤設防標準提高到能防50年一遇的災害。

    60年來,防汛抗洪減災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據統計,全國防洪減災直接經濟效益累計達3.93萬億元,死亡人數由20世紀50年代的年均8976人,降低到2001年以來的年均1507人。

    抗旱減災:年均挽回糧食損失4059萬噸

    我國是乾旱災害十分頻繁的國家,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特大旱災多發。數據顯示,1999-2002年全國連續四年大旱,2006年川渝百年大旱,無一人因旱災死亡,人民群眾吃水無憂。2009年,北方冬麥主産區經歷了罕見的大旱,依然奪取了夏糧豐收。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40-1943年全國連續四年大旱,赤地千里,農業無收,廣大災民背井離鄉,以草根樹皮充饑。有歷史記載,1942年僅河南省就因大旱絕收,餓死300萬人。

    60年來,我國抗旱工作成效顯著,抗旱供水設施保證了城鄉供水安全。在中等乾旱年份,工農業生産和生態不會受到大的影響。根據1991年以來的統計資料分析,平均每年抗旱澆地3050萬公頃,年均挽回糧食損失4059萬噸。

    大旱面前無大災的顯著變化,得益於不斷推進的新中國抗旱工作。1949年前,旱情監測和預報預警手段幾乎是空白。而現在初步建立了全國旱情監測、預報和抗旱指揮決策支持系統,旱情監測和抗旱指揮決策的現代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全國已建成縣級抗旱服務隊1848個,鄉鎮級抗旱服務隊9038個,初步建立了一個以縣級抗旱服務隊為基礎,以鄉鎮抗旱服務分隊為依託,村級抗旱小組和農民抗旱協會為紐帶的社會化抗旱服務網絡,在發生嚴重乾旱期間發揮了重要的應急抗旱作用。

    近幾年,抗旱工作思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單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轉變,抗旱工作從農業擴展到各行各業,從農村擴展到城市,從生産、生活擴展到生態,逐步構建成科學合理的抗旱減災體系,提高了防禦水旱災害的能力。

    應急處置:緊要關頭創造奇跡

    面對雨雪冰凍和汶川特大地震等突發性的自然災害,水利部門運用已有的防汛抗旱應急管理體系,發揮了巨大的防災減災效益。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肅、陜西等8個省份2473座水庫、822座水電站、1229公里堤防受損,山體滑坡阻塞江河形成105處堰塞湖,955.6萬人的飲水安全受到影響。通過水利部門的艱苦努力,震損水庫、水電站無一垮壩,震損堤防無一決口,堰塞湖排險取得顯著成效,經受了安全度汛的考驗,實現了零傷亡,水利抗震救災工作取得重大勝利。

    在2008年年初遭受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襲擊的地區,防汛抗旱應急管理體系同樣功不可沒。水利部門緊急動員,全力以赴,搶修損壞設備和管道,加強維護與巡查,保證群眾用水安全。科學調度水電工程,確保群眾生活和重要部門供電。

    進入21世紀,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災害性事件增多,水旱災害也呈現出新的變化。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面對防汛抗旱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各級水利部門和防汛抗旱指揮部將實現防汛抗旱“兩個轉變”,即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由單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轉變,搶抓先機,把握主動,有效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全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築起新中國騰飛的堅固屏障。 

 
 
 相關鏈結
· 今年出梅後易發高溫伏旱 湖北要求防汛抗旱並重
· 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天津水情分中心項目建成
· 陳雷:充分認識當前的嚴峻形勢 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 2009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關於行政責任人的通知
· "防汛抗旱值班規定"印發 促進工作規範化、制度化
· 國家防總08年防汛抗旱工作情況和09年的工作安排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