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11時30分,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專機到達北京。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前往機場歡迎。尼克松走下舷梯,主動與周恩來熱烈握手。周恩來説:“你的手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呵!”
1970年,尼克松通過巴基斯坦向中國傳遞口信:準備開闢一條白宮通向北京的直接渠道。同年12月18日,毛澤東會見美國作家斯諾時説:如果尼克松願意來,我願意和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25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和斯諾合影的照片。中國以這種方式向美國發出贊成中美實現高層對話的信息。
1971年3月27日,中國乒乓球隊赴日本參加第31屆世乒賽。參賽期間,中美雙方的運動員進行了友好接觸,美國隊向中方提出了訪華的請求。4月7日,毛澤東作出邀請美國隊訪華的決定。一星期後,周恩來在北京會見了來到中國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全體成員。他説:“你們這次應邀來訪,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小球推動大球”的“乒乓外交”,加快了中美高級接觸的進程。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抵達北京。周恩來與基辛格就雙方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台灣問題進行了會談,並就尼克松的訪華時間進行了磋商。7月16日,中美雙方同時發表了關於基辛格訪華的公告,公告説:“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于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公告的發表震動了全世界。在10月20日至26日基辛格第二次訪華期間,中美雙方就尼克松訪華的聯合公報進行談判。11月30日,新華社公告宣佈:尼克松總統將於1972年2月21日開始對中國進行訪問。
從尼克松與周恩來握手的時刻起,“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1972年2月21日下午2時40分,毛澤東在自己的書房會見了尼克松。當天晚上,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為尼克松和夫人舉行歡迎宴會。經過一週的磋商,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共同發表了《聯合公報》。《聯合公報》中説:“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在中美關係解凍的推動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法國總統蓬皮杜等相繼訪華,中國和一批西方國家相繼建交。中國外交事業出現了新局面。
1972年2月21日,周恩來總理和美國總統尼克松在機場握手。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72年2月21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71年4月13日,中、美兩國乒乓球運動員在北京首都體育館進行友誼比賽。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71年7月,周恩來總理會見秘密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首都機場後,由周恩來總理陪同,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72年2月21日,周恩來總理舉行宴會,歡迎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夫人。這是賓主步入宴會廳。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72年2月24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夫人等遊覽長城。新華社發(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