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經典中國·輝煌60年:鳳陽小崗村改革中不斷前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經典中國·輝煌60年:鳳陽小崗村,在改革中不斷發展前行
——小崗大包乾帶頭人回訪

    新華社合肥9月15日電(記者 葛如江、詹婷婷)自1978年12月的一天,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在生死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那一刻開始,波瀾壯闊的中國農村改革就此拉開了大幕,中國農民的命運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歷經風雨,小崗人一直堅信,只要將改革進行到底,小崗村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小崗60年 今昔大不同

    由費孝通先生題字“鳳陽縣小崗村”的門樓佇立在小崗村西頭,新建的民居小樓沐浴在陽光下,村裏農民文化廣場上的“大包乾書卷”頗具氣勢,徽派建築風格的村委會辦公樓、檔案館、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無不彰顯著“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在新中國60週年裏發生的變化。

    進入小崗村門樓不遠,就見到小崗村村民關正錦開的村裏第一家“農家樂”,名叫“大包乾農家菜館”。去年9月30日,就是在這家農家樂的小院裏,胡錦濤總書記和關友江等大包乾帶頭人促膝談心,共話改革發展大計。

    關友江是小崗村村委會副主任,也是當年大包乾按手印的18個人之一。現在,他也是唯一一位仍在村裏任職的“大包乾”帶頭人。

    62歲的他,打出生起就沒離開過小崗。他既是小崗村60年從貧窮到致富的見證人,也是小崗村30年改革發展的實踐者。

    儘管他不願提起貧窮的往事,但這段記憶是無法忘卻的。到1977年底,小崗生産隊不論戶大戶小,戶戶外流;不論男人女人,只要能蹦跳的都討過飯。話語間,關友江唏噓不已。

    1978年秋天,鳳陽遭遇特大旱災,糧食歉收,不少村民又開始準備出門討飯。這時候,老人們説,能不能“包産到戶”呢?這一年的12月一個寒冷的夜晚,小崗18戶農民以中國最古老、最傳統的“簽字畫押”方式,按下了18個鮮紅的手印,並將生産隊的土地、耕牛、農具等按人頭分到各家各戶,搞起了“大包乾”。

    第二年,小崗村農民人均收入由22元猛增到400多元,全村糧食産量達13.2萬斤,23年未向國家交一粒糧還年年吃返銷糧的小崗人,一下子向國家交售糧食2.5萬斤。

    如今的小崗更是今非昔比。農民人均純收入2008年達到6600元。“如今,小崗人家家用上了自來水、燃氣灶,裝上了電話,看上了彩電,用上了冰箱、洗衣機,年輕人還買了電腦上了寬帶。”關友江對記者説。

    小崗村前行 改革是動力

    得益於改革的小崗人,並沒有沉睡在功勞簿上,小崗的每一步發展都能看到他們不斷改革的蹤影。

    在解決溫飽後,為了優化資源,小崗在“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使用權”和“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下,開始推動土地流轉,逐步實現耕地向種地能手集中。

    關友江説,過去分田是改革,現在合起來也是改革。小崗村第一次大規模土地流轉發生在2001年,村裏7戶農民自願將80畝土地承包經營權,以每畝每年500元的價格出租給江蘇省張家港市長江村,建立了葡萄示範園。這個現代農業園是經小崗村農民自願、有償流轉而興起的第一片“試驗田”。

    近年,小崗村還迎來了進村創業的大學生。他們帶動村民建起了近200個蘑菇大棚,還和農戶共同成立了“小崗村利民食用菌合作社”。第一批來到小崗的大學生苗娟説,將來合作社還準備發展蘑菇加工業。

    另一位“大包乾”帶頭人66歲的嚴金昌,和幾戶農民一起,把田地租了出去,交由上海一家養殖公司發展種豬擴繁基地。因為養殖經驗豐富、並且在村裏有一定威望,嚴金昌被委以這個佔地200多畝的現代養殖場的管理者。出租土地的農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則接受了這家公司的返聘,成為企業員工,每人每月領取800元左右的工資。

    “我們飼養的這種高山特色風味豬,直接銷到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價格是普通豬的兩倍。”嚴金昌告訴記者,“每畝地一年500元的租金,再加上年終一定量的分紅,一年到頭少説也有兩萬多元收入,這可比種地划算得多。”這位30年前領頭實行分田到戶、自主生産的農民現在成了土地集中流轉、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倡導者。

    記者了解到,目前小崗村1800畝耕地已有1000多畝實現流轉,每畝土地收益少的上升了5倍、10倍,多的甚至二三十倍。

    關友江認為土地流轉對小崗村意義重大,能讓那些小田小地集中起來産生規模效益。30年前,小崗村分田到戶,掀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30年後,小崗村將農民的土地反租過來,統一平整,對外招租,重走合作之路,又一次用改革的辦法讓自己得以發展致富。

    小崗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小崗村村東頭滿目的葡萄架、村西頭黑壓壓的蘑菇大棚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近年來,通過加快小崗雙孢菇生産園區、優質葡萄示範園、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以及生豬繁養場和龍蝦養殖場等“三園兩場”建設,小崗村現代農業迅速發展。

    小崗村每天都在發展。小崗村最近又在建新房,想把一些分散的農戶聚集到一起建房,讓他們更好享受便利的水電、交通、信息服務,然後把空出的宅基地集中起來復耕。“等過一段時間,你們再來看看,可能又不一樣了。”關友江説。

    嚴宏昌感慨地説,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現代農業夢”,另一個是始終未圓的“工業富民夢”。2007年,嚴宏昌的兒子嚴余山從上海再次回小崗創業,希望利用自己的節電專利技術創辦新型企業。對比兩次回鄉辦企業的感受,嚴余山説:“2001年帶錢回村創業,村民是排斥的,幹部是漠不關心的。這次回來創業,不少村民變成了追隨者,就連縣領導也幾次登門交流,共同探討農村辦企業的新路子。”

    像嚴余山這樣的第二代小崗人通過招商引資,先後辦起了小崗面業、鋼構廠、裝飾材料廠、節能電器公司等企業。小崗工業園建設也正加緊進行。今年1月8日,廣州從玉菜業集團、美國GLG集團分別與小崗村簽訂投資協議。GLG集團計劃在3至5年內投資15億人民幣,在小崗村建設農産品深加工高科技産業園區,投資建設10多個高科技産業項目,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形成超過60億元人民幣的年産值。

    對於小崗村的未來,關友江告訴記者,他一直相信:“只要將改革進行到底,小崗村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相關鏈結
· 經典中國·輝煌60年:淮河的“世紀安瀾”之戰
· 輝煌60年:我國社會福利服務開始惠及全體人民
· 輝煌60年: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比例日趨協調
· 經典中國·輝煌60年:"廣播電視村村通"通到哪
· 經典中國·輝煌60年:中國的人口政策功在韆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