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青海柴達木盆地建起中國面積最大的循環經濟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9月22日電(記者文貽煒)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物寶天華,資源富集。擁有“聚寶盆”,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驕傲。而今,在這片西北高原荒漠建起了中國面積最大的循環經濟圈,資源開發,有序利用,變廢為寶。

    格爾木市年平均日照時間高達3300個小時以上,是全國太陽輻射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8月下旬,投資40億元的太陽能發電項目--青海省格爾木200兆瓦大型荒漠並網光伏電站一期工程,在格爾木市郊荒漠戈壁上開工。格爾木市委書記王西秦説:“太陽能産業代表著柴達木盆地下一輪循環經濟發展的另一支柱。綠色,是我們發展循環經濟的核心。”

    2005年10月,國家正式批准柴達木作為全國第一批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的産業園區。“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成為海西州工業開發的主旋律。海西州地域面積30.9萬平方公里,人口56萬。轄內柴達木盆地已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種39個,資源潛在價值15.5萬億元,佔青海省礦産資源潛在價值的90%以上,佔全國礦産資源潛在總值的16.4%。

    柴達木地區資源類型全、品位高、品種組合好、産業關聯度高,相互間的融合性較強,可以延伸“油氣--鹽化工”“煤--焦--鹽化工”“煤化工--鹽化工--建材”“有色金屬--天然氣--鹽化工”和“鐵礦--焦炭--鋼鐵”五大循環産業鏈。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盆地內形成格爾木、德令哈、大柴旦、烏蘭四大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産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柴達木盆地地處青藏高原,生態意義顯著。循環經濟的實施,將資源利用實現效益最大化,變廢為寶,開發與保護實現雙贏。

    青海鹽湖集團所在地察爾汗鹽湖內,各類礦物總儲量達600多億噸。察爾汗鹽湖資源伴生元素多,但幾十年來一直以開採鉀鹽為主,産品也只有單一的氯化鉀,而伴生或共生的鋰、硼、鎂、銣、溴等有效成分沒有有效利用,幾乎都作為廢料排放,每年生産百萬噸的鉀鹽就會産生8億多噸廢料。

    目前,這些廢料已“變害為寶”。鹽湖集團綜合利用項目將柴達木盆地的天然氣資源與氯氣相結合,生産目前廣泛應用於汽車、房屋裝飾材料的聚氯乙烯。除此之外,鹽湖集團還在開發金屬鎂、氯化鈉、氫氧化鈉、氧化鎂、碳酸鋰等産品。青海鹽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小松説,對鹽湖資源實施綜合利用,基本可實現生産鏈的閉合循環和資源利用最大化。預計未來5-10年,在不增加資源開採量的基礎上,鹽湖集團的産值將增加10倍。更重要的是,資源和環境得到了保護。

    “園區成立時,我們就決定,不能重復過去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發展老路。園區中每個企業,都是資源綜合利用中緊密相扣的一環。為保青山綠水,對污染企業我們堅決説不。”海西州發改委副主任王生寶説。

    循環經濟給海西州帶來了巨大推動力。2008年,海西州共完成地區生産總值273.1億元,同比增長20%,成為青海經濟的重要支撐點。今年上半年,完成生産總值126.4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

    王生寶説,未來5年,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工業項目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在“十一五”後幾年和“十二五”初,一批具有全國性影響乃至國際性影響的重點項目將在柴達木盆地崛起。 

 
 
 相關鏈結
· 安徽強化制度保障逐步將循環經濟納入法制化軌道
· 環境保護部:已有26個省市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
· 馬飚:打造鋁循環經濟示範基地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 “循環經濟專家行”山西調研 探索循環發展之路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