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新中國成立60年,我國糧食産量從1949年的11320萬噸增長到了2008年的52871萬噸,為實現整個國家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新中國60年的農村發展史中,最使人難以忘懷的就是一系列的體制創新:土地改革使農民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世代夢想;確立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則打破了“大呼隆”、分配“大鍋飯”的農村經營體制;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和波瀾壯闊的“民工潮”顯示著農村生産要素開始獲得自由流動和重新組合的機會;而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取消綿延數千年的農業稅制度、實行對農業生産者的直接補貼制度,以及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等,則標誌著在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後黨和國家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努力。
撫今追昔,不難看出我國農村發展的強大動力,就在於黨和國家立足國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徵和按照保障農民經濟利益、尊重農民民主權利的準則不斷推進體制創新。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這是我國發展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已經對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明確部署,只要堅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逐步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繼續推進體制創新,就一定能夠迎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