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民族政策白皮書:我國共建立155個民族自治地方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民族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年增長30多倍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陳菲、繆曉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明確指出,2008年,民族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7元增加到13170元,增長了30多倍。

    白皮書指出,2008年,民族地區經濟總量由1952年的57.9億元增加到3062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了92.5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3389元,增長了19倍。內蒙古經濟發展速度連續7年居全國之首,新疆經濟發展速度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西藏生産總值達到395.91億元,比1959年增長65倍。

    白皮書指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促進各民族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有13個少數民族的人均預期壽命高於全國71.40歲的平均水平,7個高於漢族73.34歲的平均水平。赫哲族已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00多人增加到4000多人。新疆被國際自然醫學會列為世界上4個長壽地區之一,每百萬人口百歲老人數居全國之冠。西藏人均預期壽命由1951年和平解放時的35.5歲增加到67歲,有80歲至99歲的老人13581人,有百歲以上老人62人,成為中國人均百歲老人最多的省區之一。

白皮書:全國散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已超過3000萬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魏武、吳晶)國務院新聞辦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説,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少數民族人口分佈範圍進一步擴大,目前全國散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已超過3000萬。

    白皮書説,中國各民族的人口分佈呈現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西南和西北是少數民族分佈最集中的兩個區域。西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居住著全國近70%的少數民族人口,邊疆9個省、自治區居住著全國近60%的少數民族人口。

    白皮書説,60年來,中國的少數民族人口持續增加,佔全國人口比重呈上升之勢。各少數民族人口數量相差較大,如壯族有1700萬人,而赫哲族只有4000多人。

    根據已經進行的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人口1953年為3532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6.06%;1964年為4002萬人,佔5.76%;1982年為6730萬人,佔6.68%;1990年為9120萬人,佔8.04%;2000年為10643萬人,佔8.41%。

白皮書:少數民族信教群眾的正常宗教活動受到法律的保護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魏武、吳晶)國務院新聞辦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説,在中國,少數民族信教群眾的正常宗教活動都受到法律的保護,宗教活動場所分佈各地,基本滿足了信教群眾宗教生活的需要。

    白皮書舉例説,在新疆,有清真寺2.43萬座,伊斯蘭教教職人員2.8萬多人。在西藏,有藏傳佛教各類宗教活動場所1700多處,住寺僧尼4.6萬多人,學經、辯經、受戒、灌頂、修行等傳統宗教活動和寺廟學經考核晉陞學位活動正常進行,到處都可以看到經幡、麻尼堆以及從事宗教活動的信教群眾。

    此外,中國政府還幫助宗教團體建立宗教院校,培養少數民族宗教教職人員,並對少數民族地區部分宗教活動場所維修給予資助,對生活困難的少數民族宗教界人士給予補貼。

    白皮書説,在中國,宗教信仰自由,指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我國60%以上少數民族人口使用本民族語言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吳小軍、陳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明確指出,目前,我國少數民族約有6000萬人使用本民族語言,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0%以上,約有3000萬人使用本民族文字。

    白皮書指出,20世紀50年代,國家開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調查,在摸清情況的基礎上建立民族語文工作和研究機構,幫助創制或改進民族文字。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和滿族通用漢語文外,其他53個民族都有本民族語言,有22個民族共使用28種文字,其中壯、布依、苗等12個民族使用的16種文字是由政府幫助創制或改進的。

    白皮書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有使用民族語言的廣播電視機構154個,中央和地方電臺每天用21種民族語言進行廣播。民族出版社從1978年的17家發展到目前的38家,分佈在北京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版的少數民族文字種類由5種發展到26種,2008年出版少數民族文字圖書5561種、6444萬冊,分別比1978年增長6.41倍和6.37倍。內蒙古、新疆、西藏等民族自治區,制定和實施了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有關規定和實施細則。

“西氣東輸”每年為新疆增加10多億元財政收入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陳菲、繆曉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明確指出,國家在開發新疆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時,注重帶動當地發展,僅“西氣東輸”項目,每年可為新疆增加10多億元的財政收入。

    白皮書指出,中國政府規定,在民族地區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時,要適當減免地方配套資金;在民族地區開發資源、建設企業時,要照顧當地的利益,照顧少數民族的生産和生活;對輸出自然資源和為國家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作出貢獻的民族地區,要給予一定的利益補償。1994年,國家將中央與自治區對礦産資源補償費的分成比例調整為4:6,其他省市為5:5。2004年,國家開始建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補償機制。

截至2008年全國有少數民族在校學生2199.6萬人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陳菲、衛敏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明確指出,經過60年的努力,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截至2008年底,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在校學生總數為2199.6萬人。

    白皮書指出,其中,普通小學少數民族在校生數為1070.8萬人,佔學生總數的10.4%;普通中學少數民族在校生數為680.2萬人,佔學生總數的8.5%;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在校生數為133.9萬人,佔學生總數的6.2%。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國家先後實施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西部地區“兩基”(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攻堅計劃等工程,中央財政先後投入290多億元,極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區辦學條件。目前,全國建有民族小學20906所、民族中學3536所。其他各級各類學校也全部面向少數民族招生並實行一定優惠。

    白皮書指出,為增進各民族間的了解和溝通,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多年來中國政府致力於在民族地區開展“雙語”(民族語言和漢語)教學,並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07年,全國共有1萬多所學校使用21個民族的29種文字開展“雙語”教學,在校學生達600多萬人。

    白皮書指出,國家通過開展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與地方合作共建民族地區高校、加強特色學科建設和學位建設、擴大招生規模等措施,支持民族地區發展高等教育。目前,民族地區已有普通高等院校167所,高等學校專任教師7.7萬人,在校生123.5萬人。

中國注重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産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吳小軍、陳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明確指出,中國注重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産。截至2008年底,已蒐集少數民族古籍數百萬種,整理11萬餘種。

    白皮書指出,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國家組織3000多名專家學者,歷時30多年完成了中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簡史叢書、民族語言簡志叢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和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等五種少數民族叢書的調查、編纂和出版,合計403冊,1億多字,發行50多萬冊。近年來,國家又組織對這五種少數民族叢書進行了修訂再版。

    白皮書指出,自20世紀50年代至今,國家組織開展了三次大規模的民族民間文藝資源的普查、挖掘、搶救整理工作,並組織動員10余萬人,歷時30年,完成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課題《十部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出版298卷,全部450冊,約5億字。此外,組織完成了國家藝術學少數民族各類藝術理論著作108種,約2500萬字。

    白皮書指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投入鉅資對西藏拉薩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的塔爾寺,新疆的克孜爾千佛洞等大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1989年到1994年,國家撥出5500萬元和1000公斤黃金、大量白銀等珍貴物資對布達拉宮進行維修。2001年起,撥專款3.8億元,用於維修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薩迦寺。“十一五”時期,國家將安排專項資金5.7億元用於西藏22處重點文物的維修保護。自2005年以來,國家安排專項經費4億元,用於“十一五”期間新疆20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的保護。目前,民族自治地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366個,世界文化遺産有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麗江古城等2個,世界自然遺産有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和“三江並流”自然景觀等3個。

    白皮書指出,國家重視保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自2002年至今,中央財政累計投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經費達3.86億元,約有四分之一用於民族地區。國務院公佈的兩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1028項中,少數民族項目有367項,佔35.7%。55個少數民族都有項目列入。國家公佈的三批共1488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少數民族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有393名,佔26.4%。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和蒙古族長調民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名錄。

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由4000多萬減少到770多萬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陳菲、衛敏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明確指出,經過不懈努力,民族地區的貧困人口已由1985年的4000多萬人減少到2008年的770多萬人。

    白皮書指出,多年來,國家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的貧困問題。20世紀50年代,國家對一些地區的少數民族貧困群眾免費治病,發放貸款和農具,創辦公費學校,進行社會救濟。1983年,國務院召開全國少數民族地區生産生活會議,提出要在較短時期內基本解決部分群眾的溫飽問題、住房問題和飲水問題。1990年起,國家設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溫飽基金”,重點扶持141個少數民族貧困縣。1994年,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通過放寬標準而使享受優惠政策的少數民族貧困縣增加了116個。

    白皮書指出,2001年,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又為民族地區增加了1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同時將西藏作為特殊片區整體列入重點扶持範圍。2005年,國家優先將少數民族貧困村納入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規劃。2007年,國家制定《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規劃建設11項重點工程。2009年,國家實行新的扶貧標準,擴大覆蓋範圍,對民族地區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

    白皮書表示,此外,國家通過實施以工代賑、易地扶貧、遊牧民定居、農村危房改造、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以及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

我國已有35個少數民族發掘整理出本民族醫學資料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陳菲、魏武)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明確指出,經過發掘、整理和研究推廣,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35個民族發掘整理本民族醫學資料,民族醫藥得到廣泛開發和應用。

    白皮書指出,1992年,國家確定了蒙藥、藏藥、維吾爾藥的製劑中心,將傳統醫藥與現代研製技術相結合,已生産十幾種劑型,上百種藏藥、蒙藥、維吾爾藥品種。全國共有縣級以上民族醫藥科研機構35所,科研人員近1500人。國家組織《中華本草》藏、蒙、維、傣4種民族藥卷的編纂,收入藏藥396種、蒙藥422種、維吾爾藥423種、傣藥400種,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白皮書指出,國家大力扶持民族醫藥機構建設。截至2008年底,15個民族設有本民族醫藥的醫院,全國共有民族醫醫院191所,床位8694張。其中藏醫院70所,蒙醫院51所,維醫院39所,傣、朝、壯、苗、瑤等民族醫醫院31所。從2006年開始,國家重點建設包括藏、蒙、維、傣、朝、壯、苗、土家8種民族醫藥在內的10所民族醫醫院,努力推動民族醫整體診療水平的提高。

    白皮書指出,國家在14所教育機構開展民族醫藥專業教育,大力培養民族醫人才。其中高等民族醫藥院校5所,中等民族醫藥院校4所,設有民族醫藥專業的非民族醫藥院校5所。目前,全國民族醫藥院校在校生約1.7萬人,畢業生3964人。藏、蒙、維、傣、朝、壯等6種民族醫納入國家醫師資格考試,民族醫藥專業人員達1萬多人,為各族群眾健康素質的不斷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證。

中央向民族地區轉移財政支付30年累計2萬多億元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陳菲、吳晶)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明確指出,據統計,1978年至2008年,中央財政向民族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累計達20889.40億元,年均增長15.6%。其中,2008年為4253億元,佔全國轉移支付總額的23.8%。

    白皮書指出,60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逐步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國家對民族地區實行“統收統支、不足補助”、提高預備費的設置比例(比一般地區高2個百分點)等優惠財政政策。1980年至1988年,中央財政對5個自治區和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貴州、雲南、青海等省實行年遞增10%的定額補助制度。1994年,國家進行分稅制改革,對民族地區實行政策性轉移支付。2000年起,除按照相關規定撥付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外,還設立民族地區轉移支付。

    白皮書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從實行民主改革的1959年到2008年,中央給予西藏的財政補助累計達2019億元,年均增長近12%;從自治區成立的1955年到2008年,中央給予新疆的財政補助累計達3752.02億元,年均增長11%,其中2008年達685.6億元。此外,國家還通過設立各種專項資金幫助解決特殊困難,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白皮書指出,據統計,1994年以來,國家先後安排60多個中央國家機關、全國18個省(直轄市)和17個中央企業對口支援西藏,截至2008年底,累計投入對口援藏資金達111.28億元,安排6050個對口援藏項目。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正在直播新聞辦介紹60年來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成就
· 綜述:外國各界人士紛紛讚揚中國的民族政策
· 國家民委等督查地方貫徹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情況
· 直播回放國家民委介紹改革開放與民族政策發展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