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空軍成立60年:防空"鐵拳"——走進地空導彈部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李建華、王玉山)1959年10月7日上午,一架RB-57D高空偵察機從台北起飛,憑藉其高空優勢,肆無忌憚向北京逼近。12時04分,3枚導彈從北京郊區的秘密基地發射,敵機瞬間化為灰燼。僅僅成立1年的中國地空導彈部隊,開創了世界防空史上地空導彈用於實戰的先河。

    之後,中國地空導彈部隊不斷發展壯大,並在國土防空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截至1969年10月28日打下最後一架U-2美制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中國地空導彈部隊共擊落美制各型有人、無人高空偵察機9架。由於裝備和任務的特殊性,中國的地空導彈部隊曾長期處於高度保密的狀態中,外界將他們稱為神秘的“543”部隊。

    歲月荏苒。這支昔日戰果顯著的防空“鐵拳”將如何續寫傳奇?近日,記者來到了位於北京延慶的空軍地空導彈某師實地探訪。

    信息化為“鐵拳”增添新力量

    這是一支擔負首都西北方向防空作戰任務的英雄部隊。自組建以來,這支被國防部授予集體一等功的英雄部隊三下江南,四進西北,轉戰大半個中國,創造了我國防空史上多個紀錄:成功發射我國第一枚地空導彈,開創地導部隊夜間使用照射天線作戰的先例……

    二戰後期,隨著高空高速轟炸機、偵察機等先進航空武器應運而生,殲擊機和高炮已難以勝任防空作戰,一種更新型的防空武器——地空導彈開始孕育。

    上世紀40年代末期,世界上第一批地空導彈開始服役。但在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遼闊國土上,還沒有一枚地空導彈。敗退台灣的國民黨空軍裝備了美制高空高速偵察機,頻頻進犯大陸領空。面對嚴峻的挑戰,為保衛領空安全,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決定在經濟條件相當困難的情況下,要先於原子彈、人造衛星,組建地空導彈部隊。

    “中國地空導彈部隊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五六十年代的初創階段、七八十年代的發展壯大階段和如今的快速發展階段。”師長劉明豹説。

    儘管起步並不算太晚,但在2003年以前,這個師使用的大都是手工指揮設備,傳遞作戰命令、預測目標和射擊等均為手工操作,動作多、誤差大、時間長、作戰指揮效能低。

    用信息化理念提高訓練質量,用信息化提升部隊戰鬥力。近年來大力開展的信息化建設,使這支部隊打造首都防空“鐵拳”的步伐不斷加快。

    ——先後對部分團營指揮所進行新建,自主研發了指揮自動化系統。大大提高了作戰指揮效能,實現了師、團、營三級指揮自動化系統聯網。

    ——自主研發了3種武器系統在營訓練干擾器,為部隊開展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提供了較為逼真的戰場電磁環境,提高了部隊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的訓練質量。

    ——與院校共同研製了某型地空導彈制導雷達倣真訓練系統,為部隊訓練提供了一個與實戰環境相適應的模擬訓練平臺,有效提高了部隊的訓練水平。

    ——大力推進情報預警系統信息化。通過信息共享,使軍區的雷達成為全師部隊的“眼睛”,預警範圍拓展到縱深千余公里。

    ——堅持理論先導,圍繞信息化作戰、空天一體作戰、防空反導等前沿理論,共撰寫戰法、訓法研究文章80余篇,其中《開發近地空間信息作戰新領域》獲全軍優秀獎和空軍優秀論文三等獎。

    “信息化為部隊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如今,地空導彈部隊已經形成一、二、三代多代防空武器裝備並存,高、中、低空銜接,遠、中、近程混合部署,以國産新型武器裝備為主體的局面,構成了強大密集的火力網。”劉明豹説。

    在國慶60週年首都閱兵中,這個師首次亮相的紅—12導彈方隊,以嶄新的風貌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創新使老裝備煥發新風采

    他們通過“以營的數量彌補通道不足、以團的合理戰鬥部署彌補火力範圍不足、以團戰術運用彌補反干擾能力不足”,使老裝備也達到了三代防空武器的效果。

    針對某巡航導彈反射面小、信號目標不足導致導彈在發射後無法引爆的現象,這個師創新了“直爆戰法”,即控制導彈在距離目標一定距離範圍內實施定時爆炸。在2002年7月舉行的一次實彈戰術演習中,他們成功命中目標,取得了14發14中的優異成績。

    在複雜電磁環境干擾下,老式防空武器的命中率通常會降到30%以下。這個師經過訓練方法改革,研製出了9種訓法、戰法。今年9月,這個師所屬某團在渤海某基地進行的一次實彈戰術演習中,某型老裝備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實彈射擊取得了6發5中的好成績。

    正是由於一直擁有創新的理念,這個師為參加國慶首都閱兵的紅—12地空導彈方隊研發了“車輛方隊訓練監測考核系統”,使方隊的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10月1日,紅—12地空導彈方隊圓滿完成受閱任務,被裝備方隊指揮部評為‘參加受閱的30個裝備方隊成績最為突出的單位之一’,被空軍榮記集體二等功。”師政委蔡立山説。

    “雖不在北京,卻保衛北京”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班長史今退伍前一幕,不知讓多少人為之落淚:史今對連長説:“老説咱保衛首都,可沒見過首都啥樣兒,天安門啦,王府井啦,西單啦,烤鴨啦……”夜幕下,當史今乘車通過天安門前時,禁不住嚎啕大哭……

    而今,電視劇裏的情節在現實中繼續書寫著感動。

    出於戰略部署的需要,這個師的一個營于1971年奉命駐紮在遠離北京的一個小山村。30多年來,這個營駐地一直未變。雖然駐地不在北京,但這個營卻與其他兄弟營一起擔負著首都防空作戰的重任。

    11月6日,當記者前往這個營時,1周前的積雪在這裡還沒有完全融化。“氣溫比北京要低七八度。”教導員付川告訴記者,全營幾百名官兵,幾乎沒有人去過北京郊區的八達嶺長城,更不用説天安門、王府井。就連付川本人,也常常一個月都不回家。

    導彈營地處偏遠,氣候條件差,用營長張東耕的話説就是“一年兩場風,一場刮半年”。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所有官兵寒暑無阻地常年24小時進行著戰備值班,履行著保衛首都的責任和使命。

    付川説,上級要求11分鐘完成戰鬥準備,而他們營只要4到6分鐘就可進入一級戰鬥狀態。

    20歲的湖北小夥子廖華是這個營的導彈裝配號手。他對自己作為神秘部隊裏的一員感到無比自豪:“價值一兩百萬的導彈天天在我手裏,今年實彈演習時打的那發導彈就是我們班裝配的,它在複雜電磁干擾條件下準確擊中目標。”

    郭書東是指揮連標圖班班長,2001年12月入伍。他説,自己初中畢業沒什麼文化,來到部隊後參加了函授法律自考,現在已經取得了大專學位,去年還榮立個人三等功。

    付川介紹,近年來,全營人才素質大幅度提高,技師、排長以上軍官均為本科以上學歷。

    下午,發射班進行了裝退彈訓練。運載著導彈的卡車緩緩駛入發射陣地,發射班班長蔡發友一聲令下,4名戰士分工協作,動作熟練,僅僅60多秒鐘,淺灰色的導彈就被準確無誤地安裝到了發射架上。

    尖尖的導彈如利劍一般直指藍天,仿佛可以刺破蒼穹。

 
 
 相關鏈結
· 空軍成立60年:經典“戰例”凸顯軍事能力新躍升
· 人民空軍成立60年:空軍初步實現五大體系跨越
· 人民空軍成立60年建設發展成就巡禮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60年建設發展成就巡禮
· 空軍領導介紹人民空軍成立60年重要紀念活動安排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