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嘗試各種途徑發展低碳經濟並取得積極成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11月18日電(記者 李美娟)我國嘗試有助於發展低碳經濟的各種途徑,並取得了積極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國單位GDP能源消耗在前三年總共下降10.1%的基礎上,又同比下降3.35%,國家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20%、可再生能源比重達到10%的目標有望實現。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馬力強在南昌召開的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高層論壇上介紹的。

    馬力強説,氣候變化問題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國人口眾多、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是最易遭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國家之一。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生産、糧食安全、經濟發展、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公共健康保障都將帶來重大威脅。應對氣候變化走低碳經濟的道路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但在目前的發展階段,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長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較低,能源需求還將繼續增長,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壓力和特殊困難。我國必須自覺地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扎紮實實地走出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應全球挑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我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明確提出要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我國已經在嘗試有助於發展低碳經濟的各種途徑,並取得了積極成效。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不少激勵性財政政策,提高建築節能標準,鼓勵發展公共交通和節能環保汽車,鼓勵推廣高效節能産品,用價格和稅收政策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産業。

    “十一五”期間中國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將至少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各級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節約能源、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保護環境等。

    世界首屆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開幕 劉延東致賀信

    17日,世界首屆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在江西南昌開幕,部分世界500強企業、國內200強企業負責人,外國駐華使節、國際機構代表,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等1300余人,與會共謀低碳經濟發展之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為本屆大會發來賀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宣佈大會開幕。本屆大會由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資委等7部委和江西省政府共同主辦。大會以“節能減排·綠色生態”為主題,旨在打好低碳大會“國際牌”、低碳與生態經濟“時代牌”、良好生態優勢與巨大發展後勁的“潛力牌”,會期5天。 >>詳細

    我國提出應對氣候變化四原則 3方面發展低碳經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19日呼籲,國際社會應攜手合作,堅持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為主渠道,堅持共同承擔責任,堅持可持續發展框架,堅持技術和資金共舉等四項原則,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在19日舉行的亞太低碳經濟論壇2009中國峰會開幕式上,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宣讀了解振華的致辭。解振華在致辭中表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對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奠定了法律基礎,是目前最具權威性、普遍性的國際框架。國際社會應當堅持以公約和議定書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渠道和有效框架,其他多邊和雙邊的對話機制應該作為對公約和議定書的補充。 >>詳細

    我國將建低碳經濟科技示範區並選擇試點重點推進

    “技術的創新是低碳經濟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這是日前在湖南韶山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論壇上,與會專家們達成如是共識。論壇主題為“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成為最熱門的話題,而大家最關注的又是如何發展特色中國的低碳經濟。 >>詳細

 
 
 相關鏈結
· 我國將建低碳經濟科技示範區並選擇試點重點推進
· 中國發出越來越強烈信號:向著低碳經濟,前進!
· 徐匡迪談科學消費:讓低碳經濟走近百姓生活
· 我國提出應對氣候變化四原則 3方面發展低碳經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