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王敏、吳雨、何雨欣)這是砥礪奮進的一年:一方面,金融危機背景下,世界經濟形勢險象環生、全球經濟嚴重衰退;另一方面,中央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一系列保增長保民生舉措,給百姓以溫暖,促人們奮力前行。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與新華社有關部門聯合發佈了“2009年百姓經濟生活調查”結果。從一組組數字、一句句話語中,傳遞出金融危機下的眾多“民生”信號。
信號一:金融危機對城市百姓整體影響較小 對買房、求職、就業、投資理財影響相對較大
來勢洶洶的國際金融危機使中國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經濟增速放緩、出口下滑、就業銳減……面對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去年11月中央果斷出臺擴內需、保增長的一攬子計劃。一年來,全國上下同心協力、共克時艱,奮力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金融危機對百姓個體和家人的影響比較小。”在“2009年百姓經濟生活調查”中,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受新華社委託進行的基礎性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整體帶來多方面影響,但對城市百姓整體影響較小。
對每個個體來説,可謂“各有各難念的經”。新華社31個省(區、市)分社圍繞城鄉百姓經濟生活熱點進行的入戶或攔截訪問調查顯示,城市居民認為金融危機對個人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對買房、求職、就業、投資理財影響相對較大。
調查顯示,有53.5%的受訪者在投資理財方面受到影響,其中以自由職業者、下崗、待業人員或個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受訪城市居民居多。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的基礎性調查顯示,有三成的受訪者“投資變得更為謹慎”。
新華社的訪問調查則顯示,在減少聚會/外出就餐次數、家庭大件消費、旅遊消費,以及縮減用於投資/理財的錢、銀行儲蓄,降低買房、買車的可能性方面,均有接近或超過四成的被訪者表示認同。
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的基礎性調查同時顯示,有三成受訪者認為“居民消費變得更加謹慎”。半數以上受訪者認為金融危機對個人及家庭房産購置計劃影響較大,其中超過二成的受訪者認為“影響很大”。
金融危機使經濟發展減緩,從而減弱了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新華社的訪問調查顯示,41.5%的城市居民認為金融危機造成失業率攀升,就業困難。其中,56.1%的學生對此感受明顯。在調查中,有受訪者直言,“兒子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可是找工作實在是難。”
不過,受訪者同樣體現出樂觀的態度,根據新華社的訪問調查,17.6%的被訪者認為“金融危機為個人創業帶來了機會”,11.9%的被訪者認為“就業困難促使我更多地充電和學習”。
一年多來,政府採取多種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並未因金融危機衝擊而下降。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0.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9.2%。
調查數據同樣反映出受訪者對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攬子計劃有較明顯的正面效應。新華社的訪問調查顯示,42.1%的城市被訪者在政策刺激下增加了消費,30.1%的被訪者認為這些措施增強了他們投資股票/基金的信心,還有14.8%的人感覺享受到了國家四萬億元投資的好處。
信號二:農村居民普遍認為金融危機對生活影響不大 “家電下鄉”政策受到好評
在“一攬子計劃”的作用下,國內市場從今年2月份達到階段性低點之後,二季度開始逐步走穩,三季度以來逐月加快。同時,今年以來,農村市場增幅長期低於城市的現象開始改變,1月至10月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8%,高於城市增速0.8個百分點。
支撐農村經濟發展的是這樣一組數據: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於“三農”支出7161.4億元,增加1205.9億元,增長20.2%。
新華社的訪問調查顯示,農村居民普遍認為金融危機對自己生活影響不大,但也有部分農民感到工作難找,生活壓力大。過去一年中,36.6%的農村受訪者表示家庭收入有所增加,31.1%的家庭收入有所減少。
農民感覺到“價格提高了”的,依次是柴油價格、醫藥費、肉價、化肥價格。同時,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兩個價格”——國家的糧食價格和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
金融危機中農民工返鄉曾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新華社的訪問調查顯示,促使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主要是客觀因素。七成受訪農村居民認為主要是“企業減産、停産、倒閉裁員”。
相對於城市居民,新華社的訪問調查顯示,農村居民對金融危機有所了解,但對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所知不多。不過,半數以上農民對家電下鄉給予好評;國家的糧食直補發放基本到位;半數以上的農民認為從農機補貼中得到了較大實惠。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家電下鄉産品的熱銷有利於促進農村消費。截至11月23日,全國已累計銷售下鄉家電3061萬件,實現銷售額560億元。
不過,也有受訪者表示,家電下鄉中面臨商品可選擇範圍少、擔心售後服務不好、購買不方便、銷售點少、購買手續麻煩等諸多因素制約。在諸如此類的解決民生問題上,希望政府考慮得更細緻一些,把好事辦好,確保政策落到實處。
對此,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傳來好消息: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政策。大幅提高下鄉家電産品最高限價,進一步完善下鄉家電産品補貼標準和辦法;各省(區、市)可根據本地實際增選1個品種納入補貼範圍。
信號三:居民對政策滿意度較高 應對金融危機充滿信心
黨中央、國務院實施一攬子計劃以來,有效地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對此,百姓印象深刻。在受訪者看來,政府出臺的一係政策,具有明顯的正面效應。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的基礎性調查顯示,30.1%的受訪者認為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增加了消費,18.7%的受訪者表示“確實享受到了國家四萬億元投資的好處”,對於15.6%受訪者來説,這些措施增強了投資股票或基金的信心,也增加了收入。
新華社的訪問調查顯示,“家電以舊換新”、擴大汽車消費、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等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措施,得到受訪者認可的比例均超八成。調整和振興重點産業、增加中西部投資,協調區域發展等方面,在效果上甚至得到了超過九成的受訪城市居民認可。
在新華網的調查中,一些網民表示,金融危機只是暫時的,“危中有機”,應當在危機中爭取更大發展。新華社的訪問調查顯示,超過五成的城市居民認為就業、消費、投資、收入水平都會朝好的方向發展,近八成被訪者相信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也會走強。
無論是城市受訪者還是農村受訪者,在充滿信心的同時,也提出了期盼:希望政策能進一步落到實處;希望生活品價格下降,農業生産資料價格再降低一點;希望加大小額貸款覆蓋面,更好地解決再就業門路,更多地關心失業人員生活;希望房價降下來,收入增上去……
調查顯示,過半農村居民認為“家電下鄉”政策帶來較大實惠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王敏、吳雨)國家統計局與新華社有關部門近日聯合發佈“2009年百姓經濟生活調查”結果。其中,由新華社31個分社圍繞城鄉百姓經濟生活熱點進行的入戶或攔截訪問調查顯示,58.2%被訪農村居民認為家電下鄉活動給農民帶來了較大實惠,很有必要。
去年以來,為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我國政府啟動家電下鄉等政策促進農村市場消費。截至11月23日,全國已累計銷售下鄉家電3061萬件,實現銷售額560億元。有專家表示,家電下鄉産品熱銷,表明促進農村消費的政策開始取得實效。
“金融危機帶來了政策調整的好處,家電下鄉使農民在危機中感受到政策實惠。”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説。
調查還顯示,半數以上被訪農村居民對家電下鄉給予好評的同時,也有受訪農民認為家電下鄉的商品可選擇範圍少,擔心售後服務不好和購買不方便。同時,銷售點少、購買手續麻煩也是農民對此次家電下鄉活動的主要感受。
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政策;大幅提高下鄉家電産品最高限價,進一步完善下鄉家電産品補貼標準和辦法;各省(區、市)可根據本地實際增選1個品種納入補貼範圍。
這份調查同時涵蓋了農村居民對其他經濟生活熱點的看法。對於國家農機補貼政策,半數以上受訪者認為農民從中得到了較大實惠,國家的糧食直補發放基本到位。
“2009年百姓經濟生活調查”由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與新華通訊社所屬經濟參考報、新華網、新聞研究所等單位於今年11月聯合啟動,共分三個部分,分別是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受新華社委託進行的電話調查,新華社31個分社在所在省區市圍繞城鄉百姓經濟生活熱點進行的入戶訪問,以及在新華網上開展的網民調查。
寒流中的“陽光”——回顧我國部分民族地區2009年民生亮點
新華社拉薩12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胡星、曹志恒、江毅)免費教育、建房補助、刺激消費……2009年我國部分民族地區民生領域亮點紛呈。一系列針對民族地區的民生政策,正在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民族地區的面貌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
儘管國際金融危機波及廣大民族地區,但改善民生的力度沒有因此而打折。從雅魯藏布江河谷到天山腳下,從“藏羚羊的搖籃”到“康定情歌的故鄉”,民族地區群眾充分享受著公共財政的“陽光”。 >>>詳細
我國在應對金融危機一年間加快民生領域改革步伐
“真沒想到,當了一輩子的農民,臨老了領上了‘退休工資’。”河南輝縣市吳村鎮孫在泉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我今年70歲,今年參加了新農保,以後就是國家給咱養老呢!”
“參加新農保,創業沒顧慮。”吳村鎮27歲的陳佔勇説。“在外打工是有風險的,我享受不了職工養老保險的待遇,商業保險又感覺不實惠,新農保的 實施正好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根據國家“新農保”政策,最低標準的養老金為每年最低660元,全部由財政支付。為此中央財政一年支出將達700億元,而未來隨著國家財力增強標准將逐步提高……
——其實,這項新推出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只是我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年間,加快民生領域改革步伐的縮影。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