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澳門特區政府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10週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澳門回歸十週年:澳門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10週年

    12月20日,澳門特區政府在金蓮花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週年。 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新華社澳門12月20日電(記者張雅詩 孫浩)20日早晨,澳門特區政府在金蓮花廣場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0週年。澳門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崔世安主持升旗禮。

    矗立在金蓮花廣場中央、寓意澳門永遠繁榮昌盛的大型蓮花雕塑金光奪目。這份由中央政府于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之際贈送給澳門特區政府的禮物──“盛世蓮花”,見證著澳門十年來的和諧昌盛。

    7時58分,由治安警察隊組成的護旗隊員分別手捧國旗和特區區旗,健步走進廣場,兩支英姿颯爽的特警小隊分列護衛在旗桿兩側。

    8時整,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翠綠的澳門特區區旗,在警察銀樂隊奏響的雄壯國歌聲中冉冉升起。在冬日的晨光中,國旗和區旗迎風飄揚,與金燦燦的“盛世蓮花”互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10年前的今天,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成立,市民第一次看到了五星紅旗和區旗在澳門升起。以後每年的12月20日,特區政府都在金蓮花廣場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紀念澳門回歸祖國。

    澳門各界人士300多人出席了升旗儀式。

澳門回歸10週年:粵澳攜手打造“和諧邊防”

    新華社廣州12月20日電(徐旭宇、彭智、陳剛)廣東珠海與澳門唇齒相依,澳門回歸後,粵澳邊界管理方式逐漸由過去的“武裝警衛型”轉變為“行政管理服務型”。粵澳警方建立了緊密的邊境聯絡機制,攜手打擊犯罪,共同服務經濟往來,構建起一道和諧的邊防線。

    澳門回歸之後,廣東省邊防總隊與澳門警方密切協作,建立起定期工作會談會晤制度,加強情報交流,並多次互訪、舉行反偷渡聯合演習,聯手打擊偷渡、走私和跨境犯罪。

    澳門海關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海上執法力量,負責邊境海域管理的珠海邊防支隊與之建立了從支隊、大隊到所站三級對應的定期會晤機制、通訊聯絡機制和執勤聯動機制,並與澳門海關的海上一線執勤單位建立了“點對點”對講系統,雙方人員在執勤中可以即時溝通,大大提高了合作效率和打擊跨境犯罪活動的能力。

    廣東邊防五支隊從1999年開始先後投入500多萬元,在邊情複雜、執勤任務繁重的地段建成了一個集圖文傳輸、電子監控、緊急報警、組織指揮和邊情處置為一體的光纖網絡,並實現了支隊、大隊和各執勤中隊三級指揮中心的實時定位監控指揮。只要坐在支隊指揮中心,輕移鼠標,進出珠澳邊境的人員、車輛即可一目了然,一旦有人進行偷渡活動,主控中心監控系統就會自動報警,執勤官兵可在視頻信號的指引下迅速完成執法任務。

    據廣東公安邊防總隊的不完全統計,澳門回歸10年來,廣東公安邊防部門共在粵澳邊界管理線上破獲走私案件4000多宗,破獲特大毒品案近30宗,破獲各種偷渡案件900多宗,澳門遣返偷渡人數從1999年的3626人降到了2008年的675人,有力地維護了兩地的社會穩定,支持了兩地經濟社會發展。

    在高科技監管手段和先進執勤理念的支持下,過去粵澳邊界線上的鐵絲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景觀式崗樓。珠海拱北的情侶南路是遊客必去的地方,而這裡過去曾經是邊防禁區。為了支持粵澳邊界地區發展,廣東邊防五支隊將這裡的崗樓後撤,執勤方式由徒步巡邏變成了定點觀察。

    粵澳警務合作機制在邊境海域救助體系中也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珠江口海域暗礁眾多、航線複雜,每天通航量在2萬艘次以上,航道異常繁忙。2006年6月19日上午,在澳門機場對開海域,一艘由澳門駛往香港的客船與一艘珠海高速客船發生碰撞,造成91人落海遇險。珠海邊防支隊與澳門海關迅速出動,展開聯合救援,落海乘客全部獲救。

    “溝通方便、聯動經常、處置快速,是當前邊境聯絡機制的最大特點。”澳門海關海上巡邏處代處長余益銓説。

澳門:追逐永續發展的夢想

    新華社澳門12月20日電(記者 何自力 張家偉 徐超)澳門半島東南海岸線上,一座由圓錐螺旋體和半圓球體組成的銀色建築傲然屹立,成為澳門特區邁向又一個十年的新地標。

    剛剛揭幕的這座由世界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精心設計的澳門科學館,將作為澳門科普教育與科學研討的重要基地,放飛澳門人的新夢想。

    “傳承創新、共建和諧”,新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向全體澳門居民承諾:“在新的發展階段上,勇於承擔,開拓創新,建設族群和諧、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家園。”

    融入珠三角 實現適度多元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15日正式動工。這一工程是在“一國兩制”條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基礎設施。這給澳門進一步融入珠三角帶來新契機。

    區域一體化交通為先。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楊道匡表示,面對新契機,澳門整體規劃及交通運量已不能僅僅立足於澳門,要從粵港澳都會圈、大珠三角城鎮群一小時交通圈等區域角度來作出戰略決策。

    新一輪機遇面前,只有融入珠三角才是特區經濟實現適度多元化的發展路向,才能讓澳門經濟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背靠政治穩定、經濟騰飛的祖國內地,依託中央支持,澳門特區10年來的財政盈餘約1000億澳門元,相當於每個澳門人積蓄近20萬澳門元。短短10年間,澳門由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市鎮,蛻變成今天國際知名的城市。

    “回歸後博彩業開放,為澳門創造了一個奇跡。豐富的稅收打下了良好發展基礎,現在該走第二步了。”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理事長蕭志偉説,國家高度重視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是澳門發展的必由之路,澳門社會已達成共識,但産業多元如果沒有區域合作推動,實施起來有難度。“澳門地方小,企業的發展受到空間制約”。

    澳門土地面積只有近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54萬人,目前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高達1.8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

    澳門現有數萬家企業中,95%以上屬於小型或微型企業。楊道匡説,這些企業的特點是,産值和技術含量較低、普遍缺乏硏發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顧問李炳時説,特區政府要通過與鄰近地區加強合作,建立和發展多元化的經貿合作平臺,為本土有潛質産業和行業的發展創造條件。

    為積極支持澳門特區加強與內地、特別是大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合作,中央政府在制訂國家“十一五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以及確定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基建項目時,充分考慮到澳門發展需求,著力為澳門提供發展機遇,拓寬發展空間,以促進澳門經濟走上適度多元發展的軌道。

    2009年初公佈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讓澳門人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定位——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楊道匡分析説,拓展旅遊業並延長旅遊業産業鏈,可以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選擇和方向。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説,澳門將致力發展成為世界性旅遊休閒中心和區域性商貿服務平臺。澳門將與粵港一道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産業佈局一體化和社會服務一體化,共同建設大都市圈。

    從教育入手 培養未來棟樑

    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珠海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與橫琴島其他區域實行隔離式管理。12月20日,佔地1.09平方公里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奠基。

    澳門大學校長趙偉告訴記者,澳大的新校園預計在3年內完工,新校園面積是現在的21.8倍,能容納的學生總數也從目前的6000人增至1萬人。作為澳門大學校監的何厚鏵説,這意味著澳門大學將擁有全新校園,澳門的子孫後代將享有優越教育環境。

    澳門特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渴望人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挑戰下,高質素人才是社會的重要財富,我們必須培育優秀的領袖人才,以提升澳門的國際競爭力。”何厚鏵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他還説,不同行業的傑出人士在各自領域中發揮其專業和領導才能,對社會的蓬勃發展也同樣重要。

    楊道匡説,由於土地面積小和人口密度高,澳門經濟産業應該選擇佔地面積小而知識技術含量高的産業。但是,眼下勞動人口中缺少專業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是澳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特區政府從2007-2008學年開始全面落實15年免費教育。“15年免費教育對於澳門發展的戰略意義尤其重要。”李炳時認為,它能確保特區青少年一代整體上獲得良好教育。

    放眼於未來 追逐永續發展

    兩個多月前,特區政府公佈了軌道交通系統一期興建方案。對比2007年方案,澳門大專畢業人士協會主席汪長南發現:2009年方案採用了他竭力主張的“湖底隧道構思”。

    汪長南説,他曾建議有關方面將經過媽閣廟的輕軌一期改成隧道潛入湖底,以保護世界遺産古跡媽閣廟,同時保護被稱為澳門“情侶路”的南灣湖和西灣湖的景觀。對工程技術頗有研究的澳門市民赫文稱:“這是具有文化、景觀、旅遊等多重影響的重大修正。”

    11月底,國務院批復澳門特區政府,同意陸地面積為29.2平方公里(2920公頃)的澳門特區填海造地361.65公頃,以建設澳門新城區。

    何厚鏵表示,這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確保澳門特區長期繁榮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未來建設的新城區,將有大量的公共設施和綠化空間,並預留適量的土地興建公共房屋和發展符合經濟適度多元化政策的産業。

    經濟適度多元化,意味著支撐澳門經濟體的不能僅僅是一枝獨秀的博彩業,還要有幾個具有比較優勢的非博彩産業,共同為澳門經濟注入生機與活力。

    “什麼是澳門的永久優勢?澳門400多年的中西文化的碰撞是別的地方代替不了的!”澳門時事評論員鄭國強説。澳門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由於歷史、社會、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在澳門交流、碰撞、借鑒以至部分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並存的獨特格局,成為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

    澳門科技大學教授李嘉認為,澳門這一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將為本地文化創意産業的興起奠定堅實基礎;澳門擁有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的多種載體,如已經列入《世界遺産目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澳門具有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的經濟實力和政策優勢。巨大的社會財富無疑能充當文化創意産業的堅強後盾。

    “回歸10年,澳門人要了解過去的歷史,也要放眼未來,共同應對各項挑戰。”澳門街坊總會副理事長楊達威表示。

    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日前公佈了“澳門第二個10年發展路向選擇”大型民意調查結果。受訪者對未來10年澳門特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不進則退。”澳門坊眾中學17歲的梁嘉樂説,澳門將進入新紀元,我們不能僅在原地踏步,應積極求進,為澳門的發展出一份力。

    “生機決定城市發展,”澳門大專畢業人士協會主席汪長南説,人口增加、面積擴大、生産力不斷上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興旺發達的標誌,“澳門的發展已成不可阻擋之勢,澳門大有希望”。

 映日荷花別樣紅——澳門回歸十週年·政治篇

    1999年12月20日零點,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澳門的夜空高高飄揚的那一刻,離散400多年的遊子——澳門,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跨入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時代。 >>>詳細

特區10年成就不是神話——訪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

    澳門回歸祖國10週年日近,已任兩屆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何厚鏵也將“功成身退”。與回歸時相比,54歲的何厚鏵依然短髮密實,但卻已露斑白,這是10年回歸激情歲月留給他容顏深刻的記憶。他感覺十分幸運,很滿足地告訴新華社記者:“能為澳門、為國家做許多事情,最大的代價就是頭髮白了一點,算不了什麼。” >>>詳細

澳門回歸十週年:澳珠口岸看今昔 未來讓人期待

    明年年初,澳門關閘口岸第二期擴建工程將順利完工。這座連同拱北口岸連接澳門與珠海的樞紐,將擁有50萬人次的設計客流量來應對如潮的出入境人群。 >>>詳細

澳門回歸十週年:澳門公務員話説十年本地化

    “歷史包袱很沉重,特別是整個官員的本地化,在過渡期基本沒有啟動。”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這樣形容澳門公務員曾經面臨的本地化困境。 >>>詳細

 
 
 相關鏈結
· 中央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創造澳門更美好明天
·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0週年:和諧之美 綻放濠江
· 澳門各界人士熱切盼望中央贈澳大熊貓早日到來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