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大型山西説唱劇《解放》作為新中國60週年慶典的獻禮劇目在國家大劇院一炮打響,新穎的舞蹈、嘹亮的民歌和感人的情節令觀眾流連忘返;話劇《立秋》、舞劇《一把酸棗》在國內外巡演800余場,場場爆滿,雙雙獲評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劇目;民營晉劇團清徐縣嫦娥文化藝術公司走村串鄉,把露天戲臺搭進晉、陜、冀等省近千個村落,每年下鄉演出1500余場,在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上斬獲兩項大獎……
2009年,晉味兒十足的三晉文化佳作,猶如冬末的報春花格外耀眼。
截至去年年底,山西全省市縣兩級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三局合一,局臺分離,文化綜合執法大隊組建任務全面完成。出版發行、電影放映、文藝演出等182家文化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成為新型的市場主體。全省100多個縣級文藝院團積極參與改革,全面走向市場。山西不僅全面完成了太原市等4個試點市的改革任務,而且提前一年完成其餘7個市的改革任務,一舉扭轉了改革滯後的局面,走在全國的前列。
破堅冰:思想先行
山西擁有兩座“金礦”,一是煤炭,二是文化。長期以來,以煤炭資源為核心的煤電化工業已成為山西的支柱産業,但山西文化卻遠未像煤炭那樣大放異彩。思想保守、觀念陳舊,文化領域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嚴重制約著山西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發展。與文化發達省、市相比,山西省的文化體制改革雖歷經近10年的“試水”,但進程依然遲緩。
改革文化體制必須先從解放思想入手。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省長王君多次強調:“要像抓煤炭一樣抓文化。”山西省採取了領導決策驅動、輿論造勢驅動、政策保障驅動、督導檢查驅動的“四輪驅動”戰略,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為徹底打破思想的束縛,大力推進改革,山西省建立健全文化體制改革領導機制。全省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宣傳部門協調指導、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落實、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使各級政府不折不扣完成改革任務,山西將文化體制改革作為考核領導幹部的重要內容,要求各級領導立下軍令狀,實行改革不力一票否決制。
多舉措:真抓實改
文化體制改革,難度大,情況複雜,涉及面廣。為有效保障改革縱深推進,山西省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全力推動。省委書記張寶順明確指出:“山西的文化體制改革不是演戲,要攻堅啃骨頭。”省長王君提出:“要把文化體制改革與事業單位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統籌規劃,加強領導,突出重點,有序推進。”山西省委常委會一年中先後4次進行專題研究,並要求各地按照中央規定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全面完成改革任務。
山西出臺強有力的政策措施,使“不敢改”的人放手去改,為文化體制改革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山西省相繼出臺了4個關於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産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還制訂印發了關於2009年改革和産業發展的兩個重點任務分解通知,從而形成了“4+2”的政策框架。
深入的思想工作和強有力的政策保障,使山西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不願改”和“不敢改”問題迎刃而解,但緊接著又出現了“不會改”的情況。山西採取跟蹤督導、對症下藥的辦法,面對面指導、一對一解難、包片蹲點,逐一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對於問題多、難度大、進展慢的市縣和單位,山西省委宣傳部組成以部領導為組長的督導組蹲點督導檢查,直接面見黨政一把手,説明政策,講清方向,提出具體要求。
起航中:勢頭強勁
憑藉著敢啃硬骨頭的精神,2009年山西省文化體制改革“攻堅戰”勝利完成。2009年12月18日,山西省歌舞劇院、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電影製片廠等6家單位完成轉企改制任務,掛牌宣告成立。到2009年底,全省120家出版發行單位全部轉企改製成功,39家電影發行放映單位全部轉為企業,14家非時政類報刊轉為企業,9家試點藝術院團轉為企業。黨報發行體制改革和廣電傳輸網絡改革向縱深推進……
“早改革早受益”,一批率先完成改制的文化企業嘗到了改革的甜頭。去年年底,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將所屬19家單位全部改企轉制,與520名在職職工全部簽訂了勞動合同,成為全省第一家全面完成改革的單位。改革使集團的發展駛入快車道:集團年出版圖書品種從不足2000種增至2009年的3358種;輸出版權從不足10種增至近60種;先後有160余種圖書獲得省部級以上及各類專項圖書獎,5種報刊獲得國家級獎勵。幾年間,集團資産和銷售收入平均每年以4億元的速度增加。
改革解放了文化生産力,激發了文化活力,文化佳作碩果頗豐:電影《夜襲》、電視劇《走西口》、晉劇《傅山進京》和文藝類圖書《流動的花朵》榮獲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電視劇《走西口》、《喜耕田的故事2》獲得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一批極具帶動力的文化産業方興未艾:山西宇達文化産業園、廣靈剪紙文化産業園和王家大院3個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發展勢頭強勁。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山西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已呈現出虎虎生機。(記者 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