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董峻 陳煒偉)前不久,農業部先後批准了三種轉基因農産品的生産應用安全證書,引發部分公眾對轉基因糧食的安全性問題的疑慮。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10位院士日前就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和相關問題發表了意見。
轉基因技術是農業科技的發展方向
院士們普遍認為,轉基因育種是目前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新技術。據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介紹,轉基因技術可增加作物的抗性,有效防止病蟲害,大大減少化學殺蟲劑使用,減少生産成本,降低環境污染及對其他昆蟲和人畜的傷害。同時,也可以培育優良的作物品種,改善土地生産能力。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説,通過轉基因技術,可以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增加新技術,提高育種水平,使新的品種增加一些傳統育種技術解決不了的性狀。
“雖然我國雜交水稻技術目前在國際上領先,但如果不加強分子育種技術研究,短則五年、長則十年,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就要落後國際水平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認為,今後利用生物技術開展農作物育種是農業科技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轉基因技術是分子技術中的一類,因此必須加強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沒有技術就沒有地位。
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不用擔心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幹表示,從目前國內外的科學研究看,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在人類食用安全性上存在差別。另一方面,轉基因研究應用對基因來源、操作方法和應用環境進行嚴格控制。目前,經過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獲得主管部門批准的轉基因生物可以放心使用或食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説,轉基因技術為農業生産中的許多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辦法,應當積極推進轉基因技術的發展。他還説,當前部分社會公眾對於轉基因技術的認知還存在誤區,需要一些時間來讓公眾逐步了解和信任轉基因技術和産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也表示,需要向公眾普及有關轉基因、轉基因作物、轉基因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知識。一方面轉基因食品不含有毒有害物質,不構成食品安全問題;另一方面,轉基因作物的研究、開發有一整套嚴格的監督管理程序,在生産方面,也有確定的生産規範和嚴格的管理要求。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説:“轉基因本身沒有毒,它們同別的基因有什麼相互作用也被研究得一清二楚。”
我國已建立一系列主要農作物轉基因技術體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抓緊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産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産業化。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説,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産業革命,中國生物産業發展大力推進轉基因生物品種研發與産業化,對於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核心競爭力、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戰略意義。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介紹,發展生物技術,與傳統優勢技術緊密結合,拓寬育種途徑,提高育種效率,對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壯大民族種業,鞏固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生産能力和供給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目前,全國各地的科學家跨區域合作,攜手做了很多工作,轉基因作物研發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説,我國已建立了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農作物轉基因技術體系,獲得了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基因上百個和一批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新基因,水稻基因組及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研究居世界先進水平,為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作物新品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院士們認為,面對國際上競爭日益激烈的轉基因市場,我國應充分利用轉基因新技術培育環境友好、資源節約、有利健康、高産優質的轉基因作物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産業化。